《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美产《上气》为什么未播先惹争议

21日,漫威官宣《上气》男女主人选,“生脸”刘思慕与审美争议奥卡菲娜在中国影迷看来没啥“眼缘”。

更让国内网友费解的是,影帝梁朝伟加盟配戏饰演反面角色。演坏人并非坏事,网友们担心的是这个角色与早期涉嫌辱华的漫画人物“傅满洲”脱不了干系。

在中国市场地位日益显著的今天,漫威想来捞出一桶又一桶金子的心本也是照着商业流量唱戏,但剧小希并不觉得漫威会为此“取悦”中国观众。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说到底,“上气”是美产的“超英”,诞生在好莱坞西方文化语境下,“华人”只是带话题的标签。而好莱坞电影大工坊也并非首次“贩卖”华人占银幕C位的商品。1993年,电影《喜福会》在美国广受好评,可知道它的中国观众寥寥无几。

关于《喜福会》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它真实反映了在美华人的生活,也有人说它是基于刻板印象的狭隘描述。造成两种不同声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西方文化语境下对中国式故事的刻画往往接近想象的模仿却又尴尬错位。

《上气》与《喜福会》虽有截然不同的画风,前者打人当英雄,后者打麻将聊天,但单就在西方文化语境下输出的中国元素影视商品而言,两者却有可类比之处。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喜福会剧照

身份认同

主演刘思慕也已在网络直播中直言《上气》“属于”海外亚裔,聚焦的是华人及亚裔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身份认同困惑。

上气与生父之间的对立,脱去善恶势不两立的矛盾,这里本身也暗含着身份认同的问题。

“我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上气变身超级英雄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寻求这三个答案的过程。中国血统,习得中国功夫,摆脱生父控制,“大义灭亲”,加入西方“复仇者联盟”。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网友提供刘思慕直播内容

困惑—判断—归属,个体在寻求身份认同路上均要体验此番历程。而身份认同问题在很多时候都会体现为两种文化的“撞击”。

原生家庭中所秉承的文化,提供了个体最初的认知土壤,而个体暴露于周围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后,因差异性所感受到强烈震击,体验焦虑与痛苦,最后做出抉择,才能摸索出自己内心的归属感。

在电影《喜福会》中,认同与“归属”的路表现为移民二代(女儿) 与华人母亲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影片中出现了四对母女,四位母亲都是于时局动荡的年代逃难到了美国后重新组织起家庭。四个女儿皆是移民二代,出生于美国,样貌是华人模样,在原生家庭中接受母亲中式管教,而处于外部美式氛围中她们习惯的是西方文化形态。

不管是年幼时女儿们因下棋、练琴与母亲发生冲突,还是成年后面对婚恋难题时与母亲的想法相异,往深层看,都属于寻求身份认同过程中的“三问”,属于出现在普通华裔成长经历的另一种典型化呈现。

未成年时,她们抵抗母亲的严管,意图弄清楚自己是谁,究竟是替母亲弥补遗憾的孩子,还是以自我意识占主导的独立体。她们带着东方血缘在西方文化大本营浸染成长,逐渐与母亲格格不入,拒绝母亲插手自己的生活和婚姻。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然而,她们无法彻底与母亲的东方思维断开,甚至需要借助母亲的“引导”才能解开自己的困局与谜题。她们在自主选择的婚姻中或是迷失了自我、或是忍让丈夫出轨,看不清自己该往何处去,此时,反而是母亲为女儿指出一条明路。当她们终于理解母亲当年望女成凤的苦心后,也就真正看清了自己来自哪里的根。

女儿与母亲最终的“和解”,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做是东西文化碰撞后的“握手”。当然,放在善恶势不两立的戏剧冲突中,上气不必与“邪恶”生父言和,但应“黄祸论”而生的脸谱人物“傅满洲”绝对要不得,制造不同文化“针锋相对”更没必要。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中国观众不是不能接受影视剧里的华人融入西方朋友圈,我们无法接纳的是对“黄种人”妖魔化操作。我们也不是抵制谁认同普世价值,我们只是反对片面地制造不同文化二元对立。

度,即诚意。包容好于武断。年轻的上气,你的根姓炎黄,先有李小龙才有被设定的你。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03 西方输出的东方印象

《上气》启用黄皮肤面孔做主演,定下华裔人士戴夫·卡拉翰做编剧,导演也选用亚裔人士,意在组团打造东方“味道”。

为讲好有中国元素的外产故事,运用华裔班底,观众就会乖乖买单吗?

26年前,参演《喜福会》的演员有:温明娜,周采芹,俞飞鸿,赵家玲,邬君梅,奚美娟等,哪个不是黑眼睛黄皮肤,更不乏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原著作者谭恩美本人也是华人后代。

《喜福会》当年在美国受众群中广获好评,可在大洋彼岸引起的话题常以“偏差”开头。

《喜福会》多多少少带有自传性质。谭恩美自幼深受美式主流文化影响,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主要源于母亲的讲述。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谭恩美本人

影片中诸多中国元素失真为对东方旧糟粕的符号化表现。鸦片、三妻四妾、童养媳、封建迷信等,贯穿了一代移民母亲的苦难史,也构成移民二代对血脉根源的唯一认知。这些远以被历史摒弃的糟粕与偏暗色调形成影片被美国受众视作充满中国印象的原因。

但是痛苦、屈辱、黑暗真的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说关于中国故事一定要与愚昧联系起来吗?

《上气》可以不必取悦中国观众,但请远离刻板印象

这正是《喜福会》被中国观众被所诟病的原因。

谭恩美对以美式思维看待听闻来的老故事,难免不知不觉将西方价值观渗入其中并进行“再创作”。这样的故事也许并非创作者刻意“管中窥豹”,但客观上满足的是西方受众窥视东方的心理期待。与此同时,中国观众自然而然不会欣赏这种偏颇的呈现。

眼下《上气》还处在萌芽阶段,它会是漫威为中国观众定制的美产IP吗?恐怕不会。

当然,我们不是因此失望,我们没指望谁来给予中国专供。剧小希相信国内影视产业能制造出纯正中国形象且被世界欢迎的“超级英雄”。

除了中国武术,其中还有哪些中国元素还不得而知。如果漫威不想放弃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不抹黑,不偏激,远离刻板印象,应该是明智且公正的路数。

希望《上气》能真的做到“清气上升”。


文/沄希 图片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喜福会》_谭恩美

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及成因探究_吴贵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满洲   中国   观众   生父   亚裔   语境   受众   移民   西方文化   印象   母亲   女儿   身份   华人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