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影院不开门,影迷都在翻老片。哪一部值得复看?

近日《沉默的羔羊》重映的消息让大家又记起了它的魔力。《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这部于1991年首映的电影,不少片段都充满血x,再加上背景音乐的渲染、拍摄手法的加持,让它成了一部不敢看,看的时候更害怕,看完却久久难忘的奇特影片。

但是,再恐怖,也敌不过它好看,毕竟是夺下了奥斯卡5项大奖的经典影片,它并不是“吓”大的。

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自然离不开演员对于人物刻画的神一般的精准贴切,以及它本身所揭露的社会现象、涵盖的现实意义,还有对人性透彻的解析。《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电影能够分析的点实在太多,本文着重拎出女主克丽丝·史黛琳的心路历程进行分析。

首先,整部电影是围绕一个心理变态追捕案来展开的,凶手水牛·比尔专挑女性下手,把她们囚禁起来后夺走生命,并剥下皮肤作为纪念。

而对于这种有着变态癖好的杀人犯的心理,只有同类的精神病医生汉尼拔·莱达能够分析解答。

《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但是汉尼拔本身就是一个食.人魔,被关在监狱八年,警方没有人能够撬开他的嘴来协助破案。

《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所以,克劳福先生从警校里选出了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学生,来完成这项任务。

她,就是克丽丝。

虽然克丽丝是一个见习警察,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她自有一套圆滑的说辞,没有丝毫胆怯和羞涩。

面对某些男性言语上的性骚扰时,她不会强硬拒绝或直接开撕,而是利用这些优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后还会巧妙地用言语为自己收场。《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在第一次会见汉尼拔的时候,汉尼拔瞧不起她一个见习生,克丽丝就顺势拉低自己的位置,用谦逊的态度表示自己是来学习的。

这种以退为进的世故,让汉尼拔对她高看一眼,也因此推动了汉尼拔协助分析罪犯心理的情节发展。《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因为,对高智商的汉尼拔来说,克丽丝是一个有趣的存在,他想要分析她的心路

为了能快速找到比尔的下落,克丽丝就和汉尼拔做了交易。

她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分享给他,而他把自己对比尔的分析教给她。

两人交锋的过程,其实也是克丽丝的自我救赎的过程。

汉尼拔诱导着克丽丝,一步一步地走进内心深处的恐惧,寻找到午夜惊醒的梦魇的根源。

那一个个被尖叫声困扰的深夜,是克丽丝潜意识中自我编织的蜘蛛网,她把父亲的死归责于自己的无用,把羔羊的死也归责于自己的无能。

所以,她努力着成为FBI的一员,把内心的谴责付诸于抓捕罪犯的行动。

她拿着高级皮包,却穿着廉价鞋子,想要用外在的装饰弥补内心的自卑。《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她敏感细致,又有野心,能够从凶手的作案手法分析出性格、身材和癖好;能够从马丁参议员的呼吁中看出她对心理学上共情的利用;能够从博士的几句话语中得到他对自己感兴趣的意思……

她是个好的探员,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摆脱那张蜘蛛网的束缚。

在此之前或许她没有意识到,这张蜘蛛网是她亲手编织而成的。

汉尼拔不愧是熟知人性的精神病专家,他通过对克丽丝的观察和交谈,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他在分析比尔养飞蛾背后的心理时,说他是想要改变。飞蛾破茧化蝶的过程就是一种转变。

童年经历过的长期的虐待让他极度讨厌自己的身份,想要变性又被无情拒绝,从而走上心理扭曲的路,用自己的手段实现目的。

其实,这也是在说克丽丝。

寄养在亲戚家时,克丽丝曾经被尖叫的羔羊惊醒,她出于同情和保护的欲望,试图放走羔羊,但那些羊原地不动。

从小的圈养让它们忘记了自己本该是自由的。

但她不死心,自己抱起一只羊就走,对她来说,能救一只是一只。

可惜的是,最后的结局是羊被杀,她被送去孤儿院。《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这段回忆之所以会成为克丽丝多年来的心魔,其实还是源自她父亲惨死的经历。

虽然从时间上来说,事情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它像电影一样,一直在藏识中放映,等到触及相似的情境,就会刺激我们的注意力,从现实转移到痛苦的潜识中去

不管是克丽丝,还是比尔,都是被童年阴影支配的受害者,只不过前者选择了正途,后者迷失了自我。

池宇峰在《人的全景》里提出了“全因模型”的理念,该模型由平衡态、负反馈、经验价值清单、比较器和平衡补偿机制组成,这五个模块互相影响,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平衡态的稳定。

在这部电影中,童年的不幸滋生了克丽丝的恐惧和悲痛,使她偏离了平衡状态,为了恢复平衡,她便产生了弥补内心罪恶感的需求和动机,这就是转变的源头。

她因为自责没能保护好父亲,但父亲已然去世,无法让她弥补亏欠,所以她把这种同情心转移到那些羔羊和其他人身上,通过拯救别人来得到自救,这就是平衡补偿机制。

而她父亲生前惩奸除恶的经历和榜样作用,让她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弘扬正义,这就是经验价值清单。

总之,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克丽丝内心的不平衡,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恢复内心的平衡。

《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

在影片的最后,克丽丝只身闯入险境,抓获罪犯比尔,救出受害者凯瑟琳,获得所有人的肯定。

她是成功的,找到了内心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达到了和过去的和解,让自己重又恢复了平衡的状态。

所以,影片取名《沉默的羔羊》,其实也是在暗示,羔羊的尖叫声最终趋于平静,克丽丝的梦魇最终被克服。

其实,对于自我的探索、寻找和救赎,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难题,也因此这一类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沉默的羔羊》放映后不久,另一部救赎因童年阴影而缺失的自我的电影上映,豆瓣评分高达9.1分。

它就是《完美的世界》。

《沉默的羔羊》:拿下五项奥斯卡大奖的惊悚片,看懂才觉治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逃犯布奇遇上了单亲家庭的男孩汉菲利普,上演了一段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治愈故事。

布奇从小生活在家暴中,没有体会过父爱。

所以当他遇到同样没有父亲的菲利普时,一种共情自然而然产生。

他把自己缺失的爱都弥补在孩子身上,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救赎和平衡态的补偿呢?明明是不完美的人生,却为了保护另一个灵魂不再受损,他做着过去完全不同的事。

一行禅师说过:“当我们明白痛苦,就不会再抱怨;当我们接受痛苦,就会具有慈悲心。

克丽丝也好,布奇也罢,他们都找到了内心真正的恐惧之源,直面它,接受它,并作出改变去克服它。

人生而在世,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幸与不幸,有些伤害可能会跟随一生,有些痛可能需要一辈子去治疗,但不管如何,生活总是要自己去过的。

乐与悲,其实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选择。直面恐惧之源,学会与自己和解,做出转变,毕竟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羔羊   菲利普   沉默   目的   奥斯卡   癖好   蜘蛛网   飞蛾   罪犯   比尔   大奖   童年   恐惧   内心   父亲   心理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