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1994年,王家卫在香港引起舆论几乎一面倒的口诛笔伐。一时间,他成了本地电影体系的眼中钉、片商心中的“坏孩子”。

导火索,则是他导演的第三部作品——《东邪西毒》。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90年代,正值内地、港、台三地影业整合打通的的“大时代”,港片产业也渐渐从本地投资转变为台资独大,台资引入后,大大改变了香港电影格局,院线从三足鼎立(邵氏、嘉禾、新艺城)到五大院线混战,电影数量从年产近百部到两百多部,本来引入外资,对任何产业都是好事,可对于香港,偏偏是个例外。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台商投资,热衷于赚快钱。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以拿出百万甚至千万来购买制片计划。

正因为赚钱太过于容易,很多香港电影人不再把心思放在电影上。明星拼盘、跟风抄袭、粗制滥造、成为90年代的制片风气,加之明星片酬不断暴涨,一年又一年的利润地下跌。台商再有钱,也叫苦不迭。最终台商集体撤资,从此港片风华不再。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1992年,王家卫与刘镇伟成立泽东电影公司,他们很幸运,搭上了港片“最好时光”的末班车。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当时《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大获成功,武侠风潮回光返照,尤其金庸小说被争相搬上银幕,先有徐克的《笑傲江湖》,再有周星驰的《鹿鼎记》,每部皆叫好叫座。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王家卫和刘镇伟把眼光盯向了林青霞,拿下林青霞这个王牌,投资也就成了一半。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时值《旺角卡门》与《阿飞正传》艺术成功,当时坊间传闻,只要能与王家卫合作,就基本敲定了各大演员奖项。

一时间,明星趋之若鹜,果不其然,被奖项“诱惑”的林青霞,最终上了他们的“贼船”,同时上船的还有张国荣、张学友、梁朝伟、梁家辉、张曼玉、刘嘉玲、王祖贤。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可他们并未从坊间听说,王家卫“折磨”演员也是一套一套的。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一晚,正在拍摄《阿飞正传》的梁朝伟回到家里,喜欢打扫卫生的他,一边打扫一边抹眼泪,原因是一句对白被王家卫NG了27遍,刘嘉玲记在心里,大大咧咧的她,本来打算找王家卫眉头,没想到,同样的27遍NG发生在自己身上。

同一场擦拭地板的戏,张国荣悠闲地躺在床上抽烟,而她用力擦拭,地板从干净到铮亮,一遍又一遍,直到热气从头顶冒出,王家卫方才作罢,而她所有怒气也都随着白雾飘得远远。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27次已算很少,《东邪西毒》中,张学友因为一个抬头动作,被重复了60多次,最后王家卫自己都拍烦了,直接说,就这样吧。

张学友自觉自尊受伤。从此以后,两人再无合作。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张曼玉曾经在一次访问中说:“拍王家卫的电影,如果不能分别第二次重来和第八次重来的不同,将会是无止境的折磨。”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虽然“折磨”,可磨出来的结果往往喜人。王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为张学友带来了金像奖最佳男配殊荣;张曼玉也在王家卫的调教下,从花瓶转变为演员,1992年,她的《阮玲玉》在柏林封后时,也不忘记王家卫当初教导她:“人在难过时,是不会一下就哭出来的”。张国荣从《阿飞正传》也得到了他人生中唯一个金像奖影帝。

所以说,这些巨星虽然叫苦不迭,却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手上握着一把人气明星,王家卫开始底气十足,他和刘镇伟不断给台商“学者制作公司”画饼:从未有过的豪华卡司、《射雕英雄传》的版权加持、《东方不败》中获取灵感......双方一拍即合。

他们计划于1992年9月开机,并在贺岁档上先上映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收获好评后,再由刘镇伟打造同名喜剧电影,这样也可以很好的规避风险。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台商盘算着,这样的主打阵容和题材,如无意外,那一定是赚翻了。但他似乎忘记了王家卫除了是“拖延症晚期患者”,还兼顾“金牌跳水大王”名号。而两年前的惨案,他似乎也忘得一干二净。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1986年时值《英雄本色》红遍亚洲,每个人走出影院里都以为自己是周润发,叼着牙签、戴着墨镜、披着大衣。枪战片的火热程度,一直延续到90年代。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坏孩子”非一天养成,1990年,王家卫找到老板邓光荣,踌躇满志,誓要打造一个超级明星的“枪战+爱情”故事,因为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也确实给老板赚了些钱,虽然结局很私人化,但故事也没跳脱类型片应该有的架构。说到邓老板高兴之处,大笔一挥,给了王家卫4000万预算,说:“这是拍上下两部的预算”。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要知道,1990年最卖座的《赌圣》也只卖了4100万,老板如此信任王家卫,可王家卫丝毫不为所动,自己打起了小算盘。结果只拍了一部《阿飞正传》,就用了将近3900万。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超级明星没错,枪战的话,王家卫也象征性地在结尾处安排了5分钟,但大部分时间,观众只记住了“一分钟的朋友”,票房净收900多万,老板邓光荣气急入院。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这是王家卫第一次在影之杰“作案”,也是最后一次。虽然刘镇伟用《阿飞正传》的废片,加补拍的方式,套拍出《天长地久》,但是也没能让邓光荣“起死回生”。没过多久,邓老板注销影之杰,黯然离港。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王晶调侃:“王家卫不但饿死了剪辑师,更会饿死老板”,一旁的张庭坚补刀:“还没死,正在吊盐水”。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同样的配方,相似的味道”,时间来到1992年,王家卫“骗”到启动资金后,带着大部队前往陕西榆林,刘镇伟则驻守香港。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期间,刘镇伟来探班,看到王家卫在拍西毒和丐帮的打戏,效果很是惊艳,刘镇伟满意地回港;过了一个月,刘镇伟再来探班,发现还在拍西毒和丐帮的打戏,他以为是补拍就没再多问;再过了一个月,刘镇伟傻眼了,西毒和丐帮一直打了三个月还没完。有剧组工作人员跑来给刘镇伟告密:“这三个月其实还好,还有戏拍,我们才来的时候几乎没拍几个镜头”。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王家卫从来不写剧本,都是临时想到什么,就传字条给演员,想不到,一天也就过去了。

天气炎热,张国荣闲着没事干,晚上就把西瓜埋在土里,第二天中午就去挖凉西瓜,可是榆林风沙太大。所以,张国荣每天都带着其他巨星们,在沙漠里埋西瓜、找西瓜;埋西瓜、找西瓜。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林青霞敬业,想先做做功课,所以不停地跟王家卫要剧本,没想到导演说:“我就是不要你们做功课。”后来被逼得急了,送了个剧本,但王家卫说“等戏拍出来肯定跟剧本不同”。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张曼玉也深受折磨,她每天在片场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的角色是什么样子,故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没人告诉她。

她找梁朝伟诉苦,梁朝伟告诉她:“放松点,他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张曼玉奇怪:“你怎么一点不上心。”

梁朝伟无奈:“不是不上心,你问他,他也只会像青霞一样敷衍你,好让你闭嘴。”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时间很快过去,眼看年关将至,刘镇伟觉得问题不妙,要靠王家卫几乎是痴人说梦,他只好把自己的项目提上日程,开始了《东成西就》的拍摄。

27天(也有说23天)制作完成,这27天也变成了演员们最快乐的27天,因为他们实在受不了“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的终极哲学课题,只要能让他们做点像人一样的事,不要片酬他们也愿意。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其实《东成西就》也和《东邪西毒》一样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在毫无剧本的情况下,刘镇伟不得不动用全体剧组和演员的智慧,他变得和王家卫一样,每天在片场“飞纸仔”,无剧本、无主线,边拍边想,很多时候都是群思集议,一拍脑瓜,“好,就这样”,但是创意却层出不穷:梁朝伟的香肠嘴、带着翅膀的鞋子、刻在马桶上的九阴真经、张学友的I Love you唱段,无一不成了现在的经典。可想,当时大家被王家卫压抑成了什么样子。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还算是有职业操守的刘镇伟,赶在贺岁档之前把《东成西就》制作完成,顺利上映,非但没因为时间短而打折扣,而是一举拿下了2000多万的票房。但是这些票房,也贴补给了遥遥无期的《东邪西毒》。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1994年,《东邪西毒》终于上映,观众带着极高的热情走进戏院,又骂骂咧咧地走了出来。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大部分观众基本没看懂电影到底在讲个什么,整个电影人物线索庞杂,叙事放飞自我,插叙中还带着插叙,稍不留神就雨里雾里傻傻分不清楚。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但是,时间却证明了它的艺术价值,就像酿酒。为了纪念张国荣,在通过修复和较小的改动后,《东邪西毒终极版》在2008年上映,票房收益3000多万。多年之后,观众开始理解王家卫,电影不只打打杀杀这么简单,男女龃龉,原来可以源远流长。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很多人说王家卫文艺,其实他对商业包装看得透着呢。

他总在“利用”明星,“利用”热点来完成自己的表达,不论《东邪西毒》还是《一代宗师》。《东邪西毒》是披着武侠外衣,来探究都市男女感情的文艺片。它运用多重视角,通过每个角色错位的爱,来展现的现代人对爱的渴求、无法逃离的孤独、和想得又不可得的情感矛盾。

“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请你一定要骗我,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请你一定要说,你最喜欢的人是我。”

“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也不在我身边。如果时间可以重新开始该多好。”

品一品其中的经典台词,也许年少时听来絮絮叨叨、云山雾罩的话,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就突然变成你的独白。

1994年,张国荣埋西瓜,张曼玉找梁朝伟诉苦,怪王家卫真忽悠

回到文章开始,再谈王家卫所遭受的信誉危机。其实,票房惨淡只是其次,而真正的原因是,则是王家卫每次的“隐藏”,片商、演员猜不透他,好友也参他不透,他就像他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想要,却不轻易透露”。

反过来想,如果不是因为他的“隐藏”,我们也不可能见证这么多的经典。如果要把王家卫比作当年的“带货王”,可一点都不为过。可他带的货是不是你的需要,那就另当别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丐帮   卡门   榆林   西瓜   金像奖   阿飞   台商   正传   票房   剧本   演员   老板   时间   明星   电影   张国荣   梁朝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