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武侠电影,像是一个旧梦,“功夫皇帝”早已不在江湖。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进入21世纪以后,硬桥硬马的功夫片在纯粹的商业电影市场环境中显得吸引力每况愈下。

香港武侠电影逐渐式微,老一辈功夫演员受年龄和伤病影响逐渐退出等原因,让一众从小看功夫影片长大的孩子慢慢的感受不到童年跟着大侠快意江湖的氛围。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总的来说,功夫片领域基本经历如下四个明星引领阶段:

李小龙,离我们的时代太远,除了死忠很难打开大众话题,就不谈了;

成龙,李连杰两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至少80—95后群体,相信即使是女孩子也很难说一部他们的影片都没看过;

10年代前,在功夫片领域打了十几年酱油的甄子丹凭借《叶问》系列大器晚成,跻身一线功夫明星的行列。

2015年以后,吴京年逾四十拍出《战狼》,才算接过功夫片传承的衣钵(但他的风格无论从戏路也好,模式也罢,都已经不算是纯粹的“功夫片”了)。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至于过程中其他的功夫影星,大致又可归为三类:

第一是无出名作或者代表作,风格可与上述明星归于一派(洪金宝,元彪等归于成龙系);

第二类是因时运、机缘或者整体形象无法突破众生相,在时间的洪流中已然成为过往或者还未完全崛起(如张晋、赵文卓,吴越,安志杰等)。

第三类则是非专业武打人员,但拍摄过功夫影片的(谢霆锋)。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在如烟的岁月和激情的过往中,在这个片种因为内外人才趋于凋零和谢幕的时刻,不同的明星选择的告别方式却不尽相同。

李小龙猝然离世(当然这不是他主动选择的);

成龙选择继续坚守和奉献,前几年一度保持着一年一部的高产,虽然影片质量相较于其年轻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看他电影长大的忠实观众来说还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甄子丹《叶问》系列完结老态立现,毕竟作为近57岁的武打明星,也基本到了告别武术电影的年纪;

吴京正值盛年,暂且不谈。又热心扶持科幻片突围。

唯独李连杰的告别方式,让人有种侠之大者的感觉。他把最想说的话拍成了2006年的那部电影——《霍元甲》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这部电影整体上是成功的。如果非要在笔者有限的观影经验中选出十部列出清单,《霍元甲》一定是最不容易想到,但如果想到了就一定会加进名单的那一部。

不容易想到主要是因为这类型的功夫商业片曾浩瀚如海,无论场面、剧情、武术设计等比它优秀的确实还大有片在;况且作为李连杰功夫片末期的作品,金盆洗手的噱头虽响,但但也难压其巅峰的《黄飞鸿》系列、《方世玉》系列。

但想到了会觉得值得却是因为影片借功夫的角度切入到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中,影片中演员对霍元甲的演绎基本上能传递出思考的结果与表述的道理,非常适合观众去理解一个说不清的大道理。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其实中国哲学的发展非常有趣,似乎任何领域都能从这个行业及技艺本身的特点出发悟出一番中国的处世哲学。

圣贤也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武为止戈”等等,插秧间苗、念唱作打皆能成文章,悟人生。很多书籍和影视剧也都尝试在人成长的过程来告知读者观众一个哲学道理。

这部《霍元甲》也是这样,妙就妙在影片传达的传统哲学恰恰是“大智若愚”“舍得舍得”的中庸之道。

现代人一直处在太多的说教太多的指导中,难免浮躁,心神俱疲,这部功夫片可以很好的为我们解压,它很好的稀释的黄老学派极端无为的思想,通过武术的角度告诉你就算你强大,也不必非要成功的人生道理。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片中的霍元甲与真实的霍元甲有多大的差别我们暂且不谈,单就李连杰塑造这个影视形象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初期的嚣张、跋扈、激进都表现的非常精准,为后期的转折做了良好的铺垫。很多观众看这部电影,都把焦点和目光都放在了打斗场面(当然也非常精彩)和剧情推进及霍元甲个人的人生转变上,这样都是不完整的。

其个人的转变其实是一条明线,为它提供聚变力的是霍元甲家庭的变故,剧情走到这遭变故后并没对人物进行就地的转折与升华,而是安排了霍元甲的南下,离开津门那个是非之地。

常看到这个设计被很多观众乃至影评人用“突兀”和“败笔”来形容。在他们看来,这段剧情是剧情基础逻辑的硬伤。可在笔者看来,这段剧情其实比整部剧所有的内容都重要,甚至可以说一整部电影都是在为这段剧情做说明与铺垫。

最直接的镜头证据就是电影采用的是小插叙拍摄手法,开画破题还没出片名的时候,画面就定格在霍元甲躲在南下的破船中瑟瑟发抖的模样。

试想影片如果想突出民族大义,一定会是纯倒叙操作;如果想表达霍元甲个人的成长转变,开篇放上他与日本武士亭中对饮进行插叙就会更好。但导演不这么想,开画就是一落魄之人,孤帆远影。

所以影片并没有想专注的讲英雄与大义,讲个人蜕变,它主讲的也是演员最想表达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哲学。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家庭变故后,即使剧情逻辑不通,霍元甲也被安排“流放”到了南方的水田,与盲女、农夫一起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道法自然的终极奥义被作者隐藏在层层的梯田中和浓浓的稻香里。什么快意江湖、津门第一,身手功夫纵然在,一点没有影响霍元甲成为一个幸福充实的村夫大汉。

影片在这里让时间停止,让竞争停止,用镜头语言告诉我们一个“退一步也是进步”的哲学道理。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山间清风徐来,阳光熠熠生辉,万物接受自然的馈赠,不违天时农时。

这中间的一段刻意“暂停”在影片前半部紧张激烈的武斗和后半段家国大义的纷争中显得格外的有仪式感,牺牲部分故事逻辑性获得讲好一个哲学故事的机会,在我看来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当然为避免太过意识流,影片还是安排了插秧比赛的细节和亭中与日本武士对饮的情节,让主角把想说的话和想升华的主题说出来给观众听。这种重点单独成段,且安排“老师”给划出来的操作堪比典型的应试考试,深入浅出,直白易懂。

最终,霍元甲高处不胜寒,家门巨变,南下逃离现实,再回来已是民族英雄的格局,设计虽然不是特别讨喜,但因为讲述的重点压在了哲学主题本身,所以显得影片就尤为清新。李连杰本人也在宣传电影期间一直强调“这是我最后一部武术电影,这部电影过了以后,我就只拍商业片了。”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十几年转瞬即逝,站在2020年的节点回望,才发现李连杰诚不我欺。

他留下一部在很多人眼中并不完美的功夫电影作为谢幕,而这部电影却只用他最擅长的功夫,讲述了一个和功夫没什么关系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李连杰初涉影坛秉持的信念,还是他成为影史一代功夫皇帝后的感悟,我们是无从知晓了,但其留在影片中的那些画面,放在影片中说于剧内剧外人的那些话,不矫情值得咀嚼。

这些画面和话语,和三十多年来他塑造的诸多影视形象重叠在一起,仿佛一个走遍千山万水的旅人终于回归,正敲响自家的大门。

14年过去,才看懂“功夫皇帝”李连杰的告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插叙   功夫   成龙   功夫片   大义   变故   武术   皇帝   道理   观众   剧情   哲学   影片   明星   系列   电影   李连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