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高晓松其人,在国内的娱乐圈当中可谓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当年写了一首《同桌的你》的歌曲,由此声名鹊起,到如今在许多的选秀节目当中,都能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网友们不由得感叹,从颜值角度来说,上帝给高晓松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又给他打开了一扇才华之窗。

近些年,他忽然玩起了跨界,涉及脱口秀领域,对历史问题夸夸其谈,在他主持的《晓松奇谈》节目里,洋洋洒洒,信口开河,似乎只有标新立异,才能符合“奇谈”的主旨,才能凸显自己观点的新颖和独到。

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高晓松攻击汉服


然而,谈论历史首先应该尊重最基本的客观事实,用哗众取宠的言论搞历史虚无主义,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十几年前,一群珍视自己民族传统文化、致力于复兴华夏衣冠的年轻人,发起延绵至今的“汉服复兴运动”,随着这个队伍逐渐庞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摒弃盲目奉西方文化为圭臬的跟风,重新发现和热爱自己民族服饰等相关优秀文化的精粹。

然而,高晓松在节目中对这种现象极尽挖苦之能事,声言:“推来推去就只有一种东西是汉服,那就是树叶子,因为您贴树叶子那会是最纯洁的……”

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街头的汉服复兴者


他所想表达的无非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汉服某些形制和款式曾被其他一些兄弟民族服饰影响,因参杂了其他一些文化元素,汉服就在他的眼中虚无化了。

不同的文明在历史长河当中就是相互演化,相互影响的,就如汉服也对周边一些国家和民族地区服饰的发展施加了重大影响一样。

和服韩服以及越南民族服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难道就因为效仿师承于汉服,人们都否认它们的存在了吗?

曲裾、袄裙、齐胸襦裙、齐腰襦裙、半臂、褙子等等这些从历史走来的代表朝代之美的汉民族服装元素,都是我们祖先的发明。

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西塘古镇汉服街景


此外,高晓松不仅在某一年8月15号这一天亲自去参拜了日本靖国神社,而且还大张旗鼓的录制视频,为所有那些参拜者张目。

他辩解道:“当然是可以纪念的,这些人是亲人,我爷爷,我爸爸就是进去祭奠他爷爷他爸爸的,那是为国战死的嘛,也不是战犯。”

或许,高晓松意识到自己拿着美国的护照,国籍不是中国人,因此可以从道德意识形态中脱离任何民族大义的制约和谴责,堂而皇之地去“靖国神社”这样一个供奉着沾满中国同胞鲜血的日本侵华战犯的地方“参观”。

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高晓松为参拜者辩解


可是他是否明白,所谓的为国战死是侵略战争中恶贯满盈受到正义的惩罚,在受害者的后裔面前宣扬辩解合理,是不是在他人耻辱的伤口上撒盐?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严以律己,肩负弘扬正确价值观的责任,高晓松却反其道而行之,究竟意欲何为?

张哲翰已经因为自身无知的丧失民族气节和国格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高晓松还会远吗?

高晓松讽刺汉服并参拜靖国神社,“奇谈”如何成怪论

无题


对于历史的各类奇谈怪论,种种的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不仅仅存在于他的《晓松奇谈》节目中,其他一些场合中,也时时能够看到他大放厥词。例如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称蒋介石为坚定的抗日派,将民族英雄郑成功扣上“大倭寇”的帽子,历史在他的眼中,似乎成为了一个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限于篇幅,本文中仅仅谈及上述内容,在以后的系列当中,笔者将引用详实的历史资料正本清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奇谈   脱口秀   靖国神社   国格   严以律己   怪论   战犯   树叶   爷爷   元素   眼中   事实   民族   节目   民族服饰   历史   何成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