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全:自觉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张文全:自觉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

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 张文全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32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磅礴的实践伟力。加强政法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要求,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举措。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政法机关和法治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努力让执法办案更高效、服务群众更便捷、社会治理更智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创新发展实践中,对加强政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让司法人员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集中处理司法关键业务;强调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强调要实施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调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总结推广“最多跑一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等做法;强调要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这些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政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方位、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主动顺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预知预警预防能力,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提升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科技赋能,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以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建设应用为突破,推动实现办案模式历史性变革、办案质量革命性提升。近年来,新疆兵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要求,以构建司法责任制为目标,高效推进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建设试点应用,组织开展3轮技术攻关,完成75项技术创新,攻坚突破了“三道关口”,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统一刑事案件证据适用标准,跨部门适用刑事案件罪名由试点初期的5个扩展到102个,并将刑事审判证据规则和证据指引融入办案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统一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证据适用标准,研发瑕疵证据智能识别、风险提示预警等功能,严密案件网上流程监控,构建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之间制约监督的刚性机制,切断案件“带病流转”通道,让司法腐败没有空间。打破政法机关间的“数据壁垒”。依托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优化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案系统,在全国率先推进公安警综系统、刑专平台整合,完善公检法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刑事案件全流程网上运行。同时,运用图文智能识别、语音转写、维汉互译等技术,研发“法律法规查询和类案检索”“要素式审讯”等功能模块,实现标准化电子笔录、电子卷宗同步自动生成,司法办案更加科学规范、智能高效。破解庭审质证“双轨制”弊端。充分运用语音识别、图文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在公检法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中,嵌入电子质证功能,全面推行庭审电子化质证“单轨制”,切实解决庭审质证流程繁琐等突出问题,有效克服电子卷宗与纸质卷宗同时移送、重复劳动的“双轨制”弊端,庭审质证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试点应用成效显著。兵团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在各级司法机关从“用起来”到“真的用”再到“用得好”,已经融入刑事诉讼全流程、各环节,带动司法办案模式实现历史性变革、办案质效得到革命性提升。办案效率明显提高。平台的全面应用,有效减少侦查、起诉、审判各环节重复性劳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均办案数量较平台使用前分别增加31.2%、28.4%、55.1%。办案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平台构建制约监督的刚性机制,把“人为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拒之门外,有效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平台试点应用以来,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中“存疑不诉案件”为零,检察机关受理案件的退侦率由原来的28%,降至现在的4.9%,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有罪判决率达100%。干警素质全面提升。

跨部门智能办案平台的全面应用,倒逼干警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潜心钻研司法业务,带动了新老干警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政法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中努力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安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进政法工作信息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政法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做到便民利民惠民安民。要以“便民”为立足点,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抓手,加快推进“智慧公安”“智慧法院”“智慧检察”“智慧司法”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网上办”“一次办”“异地办”和“远程庭审”“在线调解”“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利民服务,切实做到让政法服务“多上线”,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要以“利民”为切入点,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网格,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渠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要以“惠民”为关注重点,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拓展延伸法学会服务功能的有力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法学法律界开展法学研究、学术交流、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依法行政大培训”“职工群众法治大培训”“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切实把法学会服务功能延伸到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身边,打通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以“安民”为着力点,把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作为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的有力抓手,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防范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中的深度应用,加快“雪亮工程”“智慧边防”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风险研判能力、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依法高效处置能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本公号非营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公号对文章进行转载刊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政法   惠民   法治   深度   抓手   工作   高效   人工智能   案件   司法   自觉   成果   智慧   思想   智能   社会   数据   平台   张文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