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行西:西陲谪客

马行西:西陲谪客

作者:马行西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26、27期

作者简介:资深法律人,长期从事政法管理和检察实务。近年来履职新疆,本职工作之余,致力于边疆历史文化及社会建设考察,努力促进依法治疆和文化润疆有机结合。

一年之中就有半年的寒冬,

霜树冰华就是塞上风景;

三个人里兴许有一个罪人,

荒凉的关外只收容孤胆野魂……

这是新边塞诗人周涛《边城》中的诗句。在封建社会,刑罚主要有“笞、杖、徒、流、死”五种,所谓“五刑”是也。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既然是流放,那当然不会在京畿苏杭之类的繁华安逸之地,要么苦海沿边,要么瘴雨蛮烟,要么穷荒寒远。新疆在历史上作为犯人流放地,主要是在清中后期,始于乾隆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发配来疆,没有准确的统计,位高名重的也不下一二十人吧,这里重点介绍几个较有特点的人物。

第一个发配来疆的名人是纪晓岚。作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尽管是乾隆皇帝的红人近臣,但他的不当之举触犯了法律,激怒了皇上。时逢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被人告发巨额贪污,皇上震怒,下令严查,而卢见曾的孙子正是纪晓岚的女婿。纪晓岚得知此情,情感战胜了理智,急忙命人送去一封密信,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一小撮茶叶和一小包盐末。卢见曾一看立即明白了:茶盐——查盐!不过皇上也立即明白了,后果很严重,卢见曾被处以斩监候,死在狱中;纪晓岚以“漏言泄密罪”流放新疆乌鲁木齐。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氏44岁。

毕竟是当朝大员、文坛领袖,纪晓岚在新疆也没吃什么苦头,地方官员只让他做一点简单的公文抄写工作,其主要时间是逛逛市容,访访民情,做做笔记,轻轻松松地过了三个年头。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纪氏奉旨回京,结束流放生涯。回去的路上,追记西域见闻,著《乌鲁木齐杂诗》160首,涉及风土人情、物产民生很多题材,如今看来是宝贵的文史资料。我在另一篇文章《远方的诗》中,对此有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回京后,纪晓岚就任翰林院编修,历时13年,完成《四库全书》这一巨大编撰工程。如今,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内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岚园”,墙上刻满书法名家书写的纪诗名句。水磨沟公园也有一尊纪晓岚身着长衫、手持烟袋的雕像,都是纪念这位名人的。而纪晓岚在乌鲁木齐的旧居,据说在九家湾一带,我曾前往踏寻,却不见踪影。

第二个要说的是祁韵士,知名度不如纪晓岚,但他对新疆的贡献却远在纪氏之上。祁韵士,山西寿阳人,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出生,乾隆四十三年殿试得中,入国史馆。苦学满蒙文字,用心边疆地理和少数民族研究。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编撰成书《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20卷,旋又撰写《皇朝藩部要略》22卷,均为前无古人之力作,弥补了边疆研究之空缺。因贡献巨大,升任国史馆总纂官。嘉庆六年,祁韵士离开清水衙门,担任了肥缺——宝泉局监督。宝泉局就是造币厂。差事肥了,好日子却到头了!这宝泉局历任领导更换只是交接账簿,不查验实物,账目对上就行了。不料这次上面较真了,让彻底清查,结果发现实物——铸币用铜——存在巨大亏空,到底什么时候出现的,谁也不知道!龙颜大怒,下令对历任监督都给予严惩。就这样,上任不久的祁韵士被流放到新疆,这一年是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祁氏54岁。

他先回山西寿阳老家安顿好家小,然后踏上收集记录沿途州路府县地方资料和见闻心得进疆的漫漫征途。到底是大学者,他这一路可没闲着,边走边看,边想边写,抵达伊犁时竟形成一部《万里行程记》!伊犁将军松筠素有爱才之心,未使祁韵士从事苦役,而是用其所长,委其整理校正西域方志图书,以佐戍守大计。祁韵士自然感激,努力工作以不负厚爱,历两年之功,编成《西陲总统事略》十二卷。这部典籍既有对新疆山川地势、农田水利、工矿商贸、官府军台的记录,还有对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状况、风俗习惯、历史流变的考察和分析,融经济、政治、军事、历史、地理、民俗为一体,图文并茂,述评兼备,不啻一部重要的边疆史地经典。此后,他又一气呵成《西陲要略》《西陲释地》等著作,并创作《西陲竹枝词》100首。这些作品不但有宏大叙事,还有细节刻画,哈密、乌鲁木齐、库车、蒲昌海、赛里木湖等地的飞禽走兽、林木果蔬、服饰车舟都有描述,如同一套百科全书。祁韵士因对西北边疆考察之详细、记载之丰富,被称为“西北史地学先驱”“边疆研究奠基人”。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祁韵士结束在疆三年的流放生涯,回到内地。

他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以教育家度过的。早在中青年时期,他的教育能力便有所展现。他的弟子和儿子里,至少有三位同他一样进身殿试并高中功名。经过亏铜大案的折腾,他已无心仕途,专事讲学课徒,先后执掌兰州兰山书院和保定莲池书院,并最终卒于莲池书院山长任上,享年65岁。他辞世的时候,枕边还摆着课卷讲义。我在河北工作时,曾去过保定莲池书院,但是没有留心祁韵士的行迹,是为憾事。

前两位都在新疆待了三年,很多涉罪官员也基本上是这个刑期。但是也有时间长的,徐松就在新疆荷戈9年,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一直到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他本来少年得志,25岁便高中进士,担任南书房行走,直接服务于皇上。30岁出任湖南学政,掌管一个人才大省的教育。没想到一个大跟头就栽在湖南了,他因“乘轿通过文庙”“出卖个人诗文”“家丁凌辱士子”“出题割裂经义”等罪名,流配新疆伊犁。

同祁韵士一样,他有幸遇上了那位礼贤下士的伊犁将军松筠,没有受到为难,反而成就了万世流芳的名山事业。徐松先是受松筠的委托,从事一些文献订正工作,继而开始实地考察西域山川。他翻雪山,涉流沙,跨戈壁,走草原,从南疆到东疆再到北疆,西域山河地势了然于心,一挥而就《新疆赋》,以叙述之丰、文词之美传诵海内。这才是序曲,正幕大戏是《西域水道记》。名义上是水道,实际上是一部新疆史地综合大典。其不凡之处有三:首先,开辟了地理研究新路径。人们研究地理,多以行政区划为序,他却以水系为纲。河流是大地的经脉,而河流最终会汇入某一个湖泊。反过来说,每一个大湖都有许多河流汇入,形成一个个不同的湖区流域。按此标准,徐松把全疆各地划分为罗布泊、巴尔克什湖、伊克塞湖、艾比湖等11个湖区。11个湖区加起来,基本上就是新疆大地的轮廓。第二,记载了新疆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新疆多大漠戈壁,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是美丽富饶的绿洲,人烟稠密,历史悠久,河湖地带实际上就是新疆社会历史博物馆。第三,保留了难得的历史资料。200年过去,自然状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谁见过一片汪洋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看《西域水道记》;200年来冰川、雪山及融水减少了多少?看《西域水道记》;巴尔克什湖、伊克塞湖、阿拉湖、斋桑泊水质如何?水深多少?看《西域水道记》,那时候它们还都是中国的内湖呢!一部大典,记载了地理,凝固了历史。

下一个出场的是蒙冤最深、流程最远、影响最大的前两广总督、钦差大臣林则徐。他虎门销烟、抗英御侮,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志气,不但无功,反而治罪,能不称冤?他进疆途中,黄河决堤开封,东河总督文冲束手无策,数日汪洋千里,淹没豫皖两省五府二十三县。皇上命他就地停留,治理水患。他带领民工日战洪水、夜宿泥泞、百里擘画、半年拼搏,终于堵决高坝、约束黄水。虽有百姓称颂、朝臣褒扬,但林则徐并未得到皇上将功折罪的恩典,而是继续西行的严令,能不称冤?后来林则徐服刑期间,广东战役中媚敌致败的“投降将军”奕山、浙江战役中放弃职守的“逃跑将军”奕经,甚至治黄无能、听任泛滥的“束手总督”文冲,都得到了赦免,复出为官,而他却春风不度,踉跄天涯,能不称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遭受如此不平与不幸,林公依然壮怀激烈,无怨无悔。

马行西:西陲谪客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九日(公元1842年12月10日),57岁的林则徐,在两个儿子的陪伴下,经过一年半的漫漫行程,从东海之滨的镇海,下扬州,到开封,再经西安,过兰州,出星星峡,沿天山北麓,来到伊犁河谷的惠远城,开始了三年戍期。志士到哪里都不会虚掷人生,这期间,他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伊犁垦荒。他先是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在惠远城东、伊犁河北岸近水地区开垦荒地近二十万亩,安置农户一千余家,每户分地200亩,每年征粮16石,不仅发展了民生,而且丰盈了军粮。成效初现之后,接着扩大垦荒规模,向更远的阿齐乌苏10万亩荒地发展,这样用水就成了问题,没水就无法种地。林则徐亲自踏勘设计并组织百姓修建水渠12里,引伊犁河支流喀什河水浇灌农田。其中最重要的渠首龙口工程,由他本人捐资而成。龙口引水是清代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使得伊宁、霍城20余万亩耕地得以灌溉,至今发挥作用,人们称之为“林公渠”。去年到伊宁,我曾亲临渠边瞻仰。

二是南疆勘地。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按耕种田亩多少收缴赋税。同时田亩多少,也是安置百姓多少的依据,所以田亩数量至关重要。塔里木盆地天高皇帝远,地阔人稀,到底有多少耕地,底数不清。贬谪两年后,道光皇帝命林则徐到南疆勘查田亩。他穿干沟过天山,历时四月,走遍八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叶尔羌、英吉沙尔、喀什葛尔、和阗),实勘土地70万亩。勘测中,他不是简单地看地有多少,还要看是否具备灌溉条件,能用上水的土地才是有效农地。这个原则,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又维护了百姓利益。

三是哈密安民。八城勘地完成之后,林则徐又来哈密勘地,没想到遇上一场官司——哈密民众状告第七代哈密王伯锡尔。这哈密王祖上曾有功于朝廷,所以颇受皇上恩宠,也因此有恃无恐,欺压百姓,为所欲为。王府不但占据所有良田山林矿藏,连墓地都把持在手,农民死后埋葬也要交税,苦不堪言。哈密远在天边,农民告状无门,就向到此勘地的林大人拦轿喊冤,递上状纸。林则徐十分为难,他作为一个朝廷犯官,自身还在服刑之中,哪有权力升堂断案?如果不管,那些可怜的百姓如何生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他又不避祸福了。马上到官衙拜见哈密办事大臣,一起向哈密王提出质询,指出其不当之举。哈密王自知理亏,当场答应善待百姓,并将其霸占的良田退出充公。林则徐将这些田地纳入勘测,由官府分给农户耕种。农民感激涕零。

也就是在哈密,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六日(公元1845年12月4日),林则徐接旨获释,结束在疆三年流放生涯。此后短暂代理陕甘总督,再任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八月辞官回乡,路过长沙,与38岁的布衣书生左宗棠夜话湘江,告以西域时政。这次邂逅,埋下了26年后左公收复新疆的浓浓伏笔。历史上很多必然的结果,实际上含有偶然的因素。

张荫桓(1837-1900)是个悲剧性人物。他没有走出新疆,流放期间被就地斩决。

张荫桓也是一个重要人物,只不过他的光环被名气更大的人物给盖住了。

大家都知道清末那场可歌可泣的戊戌变法,知道作为仁人志士典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但你是否知道,康梁二人作为民间的读书人,是如何被深居大内的光绪皇帝所赏识的呢?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连续五次奏折直呈光绪皇帝,是谁转送的呢?百日维新前期,没有职务的维新派推出了那么多新政,是怎么送到皇上那里审批的呢?

这都是张荫桓干的。

他是康梁与光绪之间的介绍人和联络人。张荫桓和康有为是同乡,早就认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荫桓是康有为的同道,在革新救国方面高度一致!

马行西:西陲谪客

事实上,张荫桓比康有为觉悟更早、眼界更宽。别看他比康年长20多岁,但思想不老。他年轻时就精通英语,熟悉西方典章制度。后来长期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员,多次出使欧美日本处理洋务,最远曾到达秘鲁,甚至还代表大清国参加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六十年庆典。

正因为他走遍五洲四洋,体察世界大势,才深感大清朝的病入膏肓。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对僵化腐朽的政治制度下手!但作为体制中人,他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来改变现实。康有为维新派的出现,使他找到了道友,并很快从思想的同道成了行动的同盟。

而在光绪皇帝那里,他也是少数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年轻的光绪也想有所作为,经常就西学新政问计于他,他渐渐成为帝党重要成员。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曾七次召见张荫桓,权衡有关维新大计。有关矿路实业,光绪皇帝就直接委任张荫桓负责。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他不仅精通洋务,还担任户部侍郎数年,对财政也是内行。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将百日维新扼杀在血泊之中,“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亡命海外,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孤岛。而暗通款曲、推波助澜的张荫桓呢,自然罪责严重,应当同赴菜市口。

不料,西洋、东洋外加俄国政府,纷纷向大清国施加压力,请求对张荫桓从轻发落。中国的一个大臣竟引起列强的如此重视,老佛爷没有想到,但不能不给个台阶——外国人得罪不起呀!那么就死罪饶过,活罪不免,发配新疆从事苦役。

但她的恩典是有限的,而且是有期的。张荫桓抵疆的第二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杀进北京,老佛爷带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她恼羞成怒:这些欲壑难填、鲜仁断义的洋鬼子!我对你们言听计从,步步退让,你们还无休无止的步步紧逼,把老窝都给占了,奇耻大辱,难以下咽!我对你们无可奈何,也得杀个鸡给猴看吧——你们不是喜欢张荫桓吗?即刻斩首,以彰国威!

就这样,张荫桓成为大清在贬谪地加刑追杀的第一人,庚子中秋殁于乌鲁木齐,时年63岁。

他死于他的理想和事业,死得其所,死有所值。如今谈到戊戌变法,人们都对康梁赞美有加。可别忘了,那是一批仁人志士的推动,其中就包括张荫桓先生。

张荫桓在乌鲁木齐只有一年时间,不可能做太多事情。现在可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作了一些诗文,忧国感时情怀跃然纸上,如“忧时倍触泷阡泪,去国惟期社稷安”;也不乏落寞孤寂的感受,如“暮市酒旗谁是客,北门锁钥尚屯营”。二是捐资修建了鉴湖湖心亭。这鉴湖是乌鲁木齐老城西面的一个小小湖泊,北望红山,傍依乌鲁木齐河,也算一处景观。鉴湖至今还在,湖心亭也在,雕梁画栋,四面临风。前年中秋,我还陪河北友人到此游览。湖心亭一楼可饮茶,二楼可挥毫,应主人邀请,我还在此题联一副:“亭对红山怀少穆,平添千里英雄气;池临草堂思文达,再来百代高士风。”红山顶上有林则徐(字少穆)雕像,鉴湖岸边有纪晓岚(谥文达)草堂遗址,故书此联以怀之。当时不知这座亭子缘于张荫桓,忽略了这位先贤。何时再去,当补上一个横批:“高桓长荫。”是啊,他们的风骚神采和家国情怀会长久装点新疆这块遥远的土地,使其不再荒凉寒瘠。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刘鹗(1857—1909)。哪个刘鹗?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你可能感到奇怪,他也被发配到了新疆?是的,发生在他身上的怪事可太多了,他的人生几乎就是一部传奇!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作家,其实写小说只是他一项业余消遣,他还有很多正经工作。

马行西:西陲谪客马行西:西陲谪客

做什么呢?那可太多了:首先是淮南卖烟,一年倒闭。二是扬州悬壶,数月关门。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竟是一段职业生涯。老残就是一个医生,如果他没有切身体验,怎么会写得那么活灵活现?三是上海印书,血本无归。四是河南治黄,弃官不就。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决口郑州,官府无奈,刘鹗挺身而出,献计献策,治水成功。朝廷授予知府官位,刘鄂却将其让给了自己的哥哥。五是济南供职,治理黄河,三年内山东水波不兴。六是山西开矿,不欢而散。他40岁时出任英资山西煤矿的华人经理,因不满洋老板的蛮横无理而愤然辞职。七是江左研学,格物致知。弄通算学、测量、力学、水利、船械等实用科学,著《勾股天元章》《弧角三术》等书。八是武昌议路,擘画南北。1894年,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请,到武昌商议卢汉铁路建造事宜,旋又提出京浦铁路方案。九是京都鉴藏,研究甲骨。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收藏家,青铜陶瓷玉石,手中不菲,特别是他在甲骨文的收藏研究中贡献独到。当时甲骨文刚被发现不久,识者不多。刘鹗却慧眼识珠,大量收藏,竟致五千余片。后将其精品拓印结集,以《铁云藏龟》为名出版,并将其研究心得作为序言。这是我国出版最早的甲骨文作品,其序言也被胡适称为中国最早的甲骨文研究论文,成开山之作。十是日本销盐,考察东洋。他还与日本朋友创办盐业公司,从山东沿海收购粗盐,加工成细盐销往日本。他曾两次东渡,一边开展售盐业务,一边考察日本社会风情,写下大量游记和诗作,结集《东游草》。

马行西:西陲谪客

说了半天,刘鹗怎么成为流犯谪客了呢?说来冤枉,他是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庚子之变中,八国联军陷京师,闯紫禁,焚府库,杀平民,北京顿成人间地狱,民不聊生。刘鹗听说侵略军将焚毁皇仓谷米,马上疏通关系,以几乎倾家荡产之力购出,再以平价救济嗷嗷待哺的市民百姓,使许多人免于饿死。不料慈禧还京之后,竟以“私售仓粟”之罪,将刘鹗流放新疆!刘鹗一生倒霉的事儿不少,但是最大的倒霉莫过于此!

和前面那些人不同,刘鹗并非朝廷命官,他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他来到乌鲁木齐之后,没有人高接远送,甚至都没有人为他安排一个住处。他只好像其他居无定所的流民一样,栖身城隍庙。但刘鹗就是不凡,他传奇的身世在这里又重开了新篇。城隍庙里最受尊重的是一位道士,颇通医术,为人治病。刘鹗不是也开过诊所吗?一来二去,他就成了这位道士的助手。道士外出云游之时,他就为患者把脉问诊,时间不长,他也成了这里的名医了。

不幸的是,刘鹗这时也接近了人生尽头。在一个不幸的早上,他不慎摔倒,再也没有起来,充满传奇的一生在乌鲁木齐画上了句号。

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大清流配新疆的最后一人,因为一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帝制寿终正寝。他临死又创造了一个传奇!

一批又一批谪客在新疆来来去去,如同天上的云、地上的风,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他们的往返去留并非没有意义,而是给人们带来清凉,给大地带来雨露。无论是回去的还是留下的,他们的名字都会回荡在西域的天空中,他们的行止也都会融化在新疆的大地上,从而使这片天地更加生动而丰富。

投稿转载说明

投稿邮箱:543183107@qq.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嘉庆   哈密   伊犁   光绪   西域   乾隆   田亩   乌鲁木齐   道光   新疆   总督   边疆   皇上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