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随着宝宝越来越大,给爹妈自带的物理伤害技能也越来越强。
比如说,哪个当妈的,没吃过娃的小巴掌?!
你看,正抱着宝宝在怀里逗着玩儿呢,PIA~的一巴掌就糊脸上,小手一伸一抓,薅住了本来就不多的头发……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花瓣网)越制止,小家伙儿反而越起劲。
一次两次觉着娃很可爱,次数多了,不免泛起了嘀咕:
这么小就打人,是不是有暴力倾向,不制止以后还得了!
到底要怎么制止呢?


孩子爱打妈妈是因为有暴力倾向?

稍安勿躁。
首先咱们先明确一点,孩子爱打妈妈是不是因为有暴力倾向 得从孩子的月龄段分析。
小月龄的小婴儿,喜欢啪啪啪打大人脸,并不是一种攻击行为,更不意味着宝宝有暴力倾向。
相反,这是小婴儿探索世界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前沿杂志》2019 年刊登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 24 个 2 ~6 个月大的婴儿,并进行追踪研究,直到他们一岁。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心理学前沿杂志》)
每次实验,研究人员都会用相同的玩具去接近宝宝,比如额头,比如左右脸颊,同时观察婴儿的反应。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会用手去碰玩具,用手的方式也在进化。
一开始用小拳头、手背去碰,慢慢就变成用手掌手指去触摸,甚至到后来用力去抓。
不管是去轻轻地去碰,还是去摸,甚至是看起来比较粗暴的抓和打,在小宝宝的角度,都是他们触摸物体的方式。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难以理解:明明就是打啊,怎么是摸呢?
这是因为,触摸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成年人,哪怕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确实挺轻松正常,可对于小婴儿来说,确是个巨大的挑战。
完成一个触摸动作,不仅需要触觉、视觉的发育,更需要去借助手部、甚至身体肌肉群的协调。
而当精细动作、大运动都没有发育好的时候,小婴儿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力度和速度。
所以,看上去婴儿在粗暴地打人,宝宝们的本意其实是:妈妈~我想摸摸你~
一般来说,小婴儿打大人的脸,往往都是因为喜欢、因为兴奋。
大家想想,咱们成年人说话激动了,还忍不住拍一巴掌呢,更何况是小宝宝呢!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SOOGIF)大月龄的宝宝,会用“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为此时他们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还没有学会文明的交流方式。
自有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让他们顺畅表达自己,或者他们并没有耐心表达自己。
当遇到困难,情绪上来了,却又找不到发泄情绪的途径,他们通常会把目标转移到第三方身上,会“打人”,以此宣泄不满获得自足,或者是引起他人的关注。
但爸爸妈妈如果不及时引导的话,宝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暴力狂”哦!


为什么挨打的总是妈妈?

说到这儿,相信很多老母亲都忍不住发问:
打脸、拽头发、抠鼻孔……这些来自宝宝的物理攻击,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妈妈?!
咱们一起来看看两个实验,相信看完大家心里就有答案了。
心理学家 Johnson 和 Morton 曾对 24 个新生儿展开了一场视觉研究。研究人员给小婴儿们展示了几张人脸大小的纸片,一张画着正常的人脸五官,一张打乱了五官,还有一张则完全空白。
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对人脸五官最感兴趣。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心理学前沿杂志》)
当然这还不是结束。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的脸都能收获宝宝的喜爱,他们最爱的还是妈妈的脸。
迈阿密大学曾对 多 个小月龄的宝宝进行了一场人脸实验。
实验人员给宝宝分别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妈妈在微笑,一张是陌生人。
结果显示小宝宝们格外偏爱妈妈,他们花了更长的时间盯着妈妈的照片。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平时抱着娃,大人宝宝的视线都平行,宝宝瞅见:嘿!这不是我亲爱的妈妈么!我要摸摸她!
娃一伸手“抚摸”,控制不住可不就是一巴掌么!


父母处理情绪的能力,决定孩子的未来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想问,那这样老是被宝宝打也不行啊,要不要想办法制止。
其实呢,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来说,办法可能都……没有用……
可能你刚制止,下一秒就又被不谙世事的娃开心地糊上一巴掌。
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家先想一想,每次被宝宝打脸的时候,咱们都是什么反应?
哈哈大笑亲一口娃?
还是笑嘻嘻地说一句:下次不许了哦 ?
对于小月龄的宝宝来说,虽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却可以感知到大人声音和表情。
每一次触碰爸爸妈妈的脸之后,都能收获笑声和笑脸,这对于小宝宝来说,可太神奇了!
这就意味着自己的行为是能造成影响、获得回应的,那啪啪打脸的行为,自然是变本加厉停不下来呀!
所以,如果被宝宝打,建议大家先冷静,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要做出过分夸张的表情,适当时候可以拿个玩具去转移娃的注意力。
另外,分享一个小妙招,大家可以试着牵过宝贝的小手,把打脸慢慢引导成打手,也就是跟宝宝击掌!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每一次击掌,父母都可以给出格外夸张的表情、声音, 比起没有回应打脸,几次之后宝宝或许就对击掌更上瘾啦!
宝爸宝妈也大可以放心,随着宝宝慢慢长大,逐渐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大运动的发育也变更好的时候,打脸行为也就会慢慢消失啦。
如果大月龄的宝宝还是喜欢打人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做:

Part.1

控制我们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他


吴臻老师在授课中曾提到:解决冲突的的第一位,是先接纳情绪,再处理问题。
遇到孩子打人,我们首先要冷静。
孩子打人后,比起处理方式,我们处理时的态度更重要。
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我们先不要急着讲道理,可以暂时带孩子找个安静的地方,辅助孩子平缓情绪。
隔离孩子一小会,再去询问打人的原因。
对于大月龄的孩子来说,不听孩子讲明白打人原因,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为何而生气,也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这时,我们要告诉他:“不要着急,妈妈会慢慢听你讲的。”
咱们可以先去和孩子共情,再来解决问题。
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里,当儿子小鱼儿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演员胡可总是第一回应“我知道”来认同小鱼儿的情绪,再坚定地告诉小鱼儿不能违反规则。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这样引导,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建议。

Part.2

做好移情教育,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科学家发现,很多习惯霸凌甚至少年犯罪的孩子,他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特别差。
被他们欺负的孩子已经很痛苦了,他们却感知不到,或者无所谓。
这也是从小欠缺了最基础的移情教育的表现。
当弄清楚孩子打人原因,我们再来给他描述被打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自己“打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比如:“你这样打弟弟,他会觉得很疼,你看他都哭了。如果别人打你,你是不是也会疼哭啊?”

宝宝爱打妈妈有“暴力倾向”?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图片来源:SOOGIF)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让他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从而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Part.3

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在孩子面前注意文明,不崇尚暴力,孩子才能以此为榜样要求自己。
吴臻老师在《从心出发》系列课中曾说:“最需要爱的孩子,往往会用最不可爱的方式来讨要爱。”
打人的孩子往往是孤独的。常抱抱孩子,多陪陪孩子,陪他走过成长中的每个关键期,让他知道爱比拳头更有分量!
在孩子的成长中,“打人”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如果家长可以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孩子不会成为可怕的“暴力狂”!
他们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会开心,会愤怒,会悲伤,可是慢慢的,他们终将明白一些必要的规则,终将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今日互动留言辛苦带娃的您有没有被孩子打过?您是怎样处理的呢?欢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倾向   暴力   月龄   妈妈   宝宝   小宝宝   研究人员   打人   婴幼儿   心理学   婴儿   情绪   来源   能力   方式   孩子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