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最近网上又流传起一张照片——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学,竟不惜跪在儿子面前恳求。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而孩子却一脸洋洋得意,拍下母亲下跪的照片并发到了朋友圈。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这都什么孩子啊?但更让人难过的却是母亲如此卑微的举止。


想来,这位妈妈也是无奈到了极点,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管也管不听、打又打不得,面对这样的孩子“慈母”还能怎么办?


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个例,之前也有新闻报道,一位母亲当街跪地哭求儿子回去上学,那个孩子虽然没有拍照发朋友圈,但却是同样的冷漠、无动于衷。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恐怕他们彼时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当着这么多人面用这种手段逼我就范?做梦!


一方被架上风口浪尖、一方把自己逼得除了以死明志便再无退路,看似全是孩子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孩子又是如何长成的呢?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慈母多败儿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了一对兄弟一母同胞,人生际遇却天差地别的真实故事。


富哥哥住着联排别墅,是一个身价千万的企业家;而弟弟居无定所,开着一辆卡车,靠打零工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从小,两个人的环境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一样的房屋,一样的事物,一样的教育,一样的父母……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20岁之前,弟弟一直在“吃糖”,哥哥却总在吃苦。


当弟弟躲在父母怀里游手好闲的时候,哥哥在帮别人遛狗、修理草坪、送报纸,在超市打工。


当弟弟闲得到处闯祸的时候,哥哥已经离家创业,历尽艰辛去做生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弟弟生活在甜甜的蜜罐里,享受着父母的宠溺,长大后变成了凡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哥哥在生活一次次锤炼下,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事。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


但再爱孩子,也无法替他走完人生的路,也不能把他捧在手心一辈子。


而比起男孩,女孩似乎更容易被宠坏。


相信不少人的感情中都会经历这样的对话:“我妈都没XX我,你居然敢XX我?”


女孩可能很少会做出像那些男孩一样出格的事情,但被宠成公主的女孩同样是人生的失败者,难以寻获幸福。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问题就出在这一句从小你妈都没这样过你。


这句话背后包含了太多的理所当然、别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又如何能顾及别人的感受?而这才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一环。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健康的边界感


有个小女孩,每次买了新衣服、新玩具等,都会跑到邻居家挨个地问:“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吗?”,“我有新玩具,你有吗?”


如果别人说没有,她就特别高兴;如果别人说:“我有啊,比你的还漂亮呢,我的这个玩具你没有吧?没见过吧?”


小女孩马上就跑回家,哭着吵着要买,家长则说:“宝贝,别哭,别哭,咱们去买个更大更好更漂亮的,好不?”于是,小女孩破涕为笑了。


而像不给买玩具就赖在地上不起来的场景更是比比皆是,在父母的一次次妥协中助长起孩子的虚荣与脆弱。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但有边界感和权威的妈妈,会清晰告诉孩子:这件东西没有在计划要购买的清单内,妈妈是不买的,你任性哭闹是没有用的。


绝了孩子这份念想,才能让他放弃哭闹的手段,才能让他知道,这就是父母的边界与底线。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也曾在边界感的话题中谈到:


什么是一个孩子未来拥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呢?


心理学家科胡特是这样描述亲密关系的:“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拒绝。”


我认为,这对于亲子关系也同样适用。


“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孩子,我爱你,但我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不会诱惑你,去做我想让你去做,而你不愿意的事情。


“不含敌意的拒绝”就是:孩子,我会拒绝你那些越界的行为与要求,不是因为我讨厌你,或不信任你,只是因为我不认可你这个行为而已。


因此,拥有“边界感”的孩子,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而健康的个人边界是清晰的、为自我建立的,每个人都应该且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同样适用。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比打骂更有效的是沟通


在疫情爆发的这两年有许许多多忍痛的病人,也有许许多多奔赴城中的医护工作者。


其中,钟南山院士成为了所有人的精神支柱、担当者国家的重任,每一个人获得的成就都与他小时候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息息相关。


在一次采访中,终南山院士说道:


“幼时,每当自己犯了错,父亲都没有表示出特别暴躁,而是非常的平静。几乎从没有见过他失控的样子,对我也是一句'南山,希望你好好想一想'。”


我们也时常问自己,不打不骂孩子能记住自己的错误吗?或许沟通、冷静会更加有效,至少对终南山院士而言,父母的平静更让他感到难过。


母亲下跪1小时儿子却发朋友圈炫耀,网友:跪母难养站儿


或许对每一个犯错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怒气早在意料当中,当被这些暴力情绪侵害,孩子唯一能惦记的只有如何熬过这道难关,哪还有“闲情”考虑自身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对于每一个童真的孩子来说,他们犯错并非是无意的,而父母的打骂便是他们犯错的惩罚,惩罚完了就算抵消了错误。


但这已经偏离了教育的初心,我们想让孩子意识到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他们以为的“等价”代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做冷静的家长,才能给孩子独自体会人生的机会,才能养育出站在人前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儿子   母亲   都会   慈母   院士   边界   朋友圈   小女孩   弟弟   哥哥   父母   事情   玩具   妈妈   小时   孩子   网友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