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马上又一批考高状元即将脱颖而出。


在这场1078万考生的竞赛中,那几十位站在金字塔巅峰的孩子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回顾了历年高考状元的人生,有人找到了答案。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因在父母,果在孩子


曾经一年的高考结束后,有媒体采访了全国文理科状元共68人,大多数人都来自省会或次省会的名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令人意外的是,那句“寒门出才子”的老话在如今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句谎言,那些高考状元背后的家庭大多家教极好、家境殷实。


其中70%以上的孩子家中至少在地级市有套房子,90%左右的孩子家中属于小康家庭,而只有不到5%的孩子来自农村,在城市没有住房,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


而那5%的孩子大多天分过人,其他状元相比而言只能算是比较努力的普通人。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我们以为状元都是书呆子,但其实他们很会玩;我们以为状元的父母控制欲都很强烈,其实小学之后他们便没太管过孩子。


有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父母;它的果,在孩子。


其中一位考高状元的父母都是当地名校毕业的知识分子,妈妈表示: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养成习惯,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定型之后,未来的路会很好走。”


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而能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出生就赢了。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还记得那个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武亦姝吗?


她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取得了诗词大会开播以来的最高分,成功夺冠,被誉为“国民才女”。


在诗词大会上,她落落大方,对古诗词信手拈来,在飞花令环节上惊艳四座,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知打动多少人。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成名后的她不骄不躁,淡薄名利,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邀约,一心继续放在学业上。


武亦姝不仅是诗词才女,演讲、文学、音乐都信手拈来,她为母校作词作曲的那首《红墙边》,再次触动了人们的心弦:


“时光今晨忽然悄悄来叩我门,说将要起航,一切可都收拾妥当,我慌忙起身,细打点行装,一共恰好是三年长……”


生活中她兴趣广泛皆有所成,学校里她是清华的文理学霸,面对功名利禄她不争不抢,这样的成就、心态以及那身出众的气质,无疑都是家庭给她的。


武亦姝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在科研机构工作,妈妈是美术教师。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早在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为她制定了“家教方针”,每天放学回家后,会让她开始认字,背诗词,学绘画……


但她也是个正常的小孩,爱玩好动根本坐不住,更不想主动学习。


有一次,爸妈带小亦姝去朋友家玩,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非常喜欢看书,不仅童话故事,连工具书都读得津津有味。


他们家里藏书很多,客厅、卧室、书房、儿童房,随处可见爸爸妈妈,孩子喜欢的书籍,平时一家人就喜欢一起看书,互相讨论。


这幅场景并没有触动小亦姝,但却触动了她的父母——和孩子说一万遍好好看书,不如以身作则,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孩子喜欢玩游戏?那就一起玩诗词接龙,谁输了就要做家务;孩子好动坐不住?那就带她去大自然,给她一支画笔,任由她涂鸦绘画。


在武亦姝家里,学习只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绩不会太被看重,反而让她有一个轻松的学习心态。


谈到教育心得,她的妈妈说:“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父母的思想高度,提供的资源、眼界格局、培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优秀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


有一年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感慨:自己作为北京一个中产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大城市所能享受的教育资源决定了自己在学习时能够走很多捷径。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现实也的确如此,有一位清华的老师曾经在入学第一课上做过一个调查问卷:你父母的职业是什么?上大学前你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上清华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家庭经济优渥的人,父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老师对学生们说:


“你们能上得了清华,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你们有优秀的父母。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式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所能创造的资源环境,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孩子厌学的话题中谈到:


很多孩子厌学的背后,是缺爱,是厌世。


好奇,是孩子的本能,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感到厌恶,对现实中的人与物不感兴趣,对自己麻木,这就是缺爱导致的厌世。


如果我们总是关注生活中的负面,抱怨生活的苦,就会越来越觉得生活是苦的。即便带着孩子去游山玩水,也无法激发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生活的真相并热爱生活,即便条件苦点,生活难些,也依然能够点燃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高考状元都是怎么教出来的?背后的家庭教育方式惊人相似


当其他父母周末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的时候,有的父母却在带孩子玩吃鸡打王者。


当其他父母正以身作则带孩子绘画读书培养兴趣爱好时,有的父母却边打着麻将、玩手机,边催促孩子快去学习。


家庭的硬件实力不是最重要的,是父母能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教育资源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格局。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充满亲情温暖,自由尊重,书香浓厚的家庭,父母不说有多高的地位能赚多少钱,但一定通情达理远见卓识。


而一个问题学生,毛病的根源也通常来自家庭,来自父母观念的落后、视野的狭隘,来自缺爱或溺爱的成长环境。


所以想让孩子变优秀,首先让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营造幸福有爱的家庭环境,这才是给孩子优质教育的第一步。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优渥   厌学   信手拈来   以身作则   清华   家庭教育   状元   家教   诗词   高考状元   惊人   父母   妈妈   优秀   方式   环境   孩子   家庭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