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花木兰翻车是必然

横空出世的花木兰翻车是必然

尽管动画片《木兰:横空出世》的称制作团队在上映之前,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始终“立志以动画形式还原中国木兰的精气神”,并表示“木兰始终是中国人的木兰”,但是10月4日上午,影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将于10月6日零点起撤档,新的上映档期待定。(见2020年10月5日《中国青年报》)

据媒体报道,影片10月3日正式上映,截至4日晚,票房仅700多万,豆瓣评分3.3分。这大概是撤档的原因吧。

我没有看这部动画片。但是,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以为是意料之中的事。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先知先觉。

花木兰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出自南北朝的《木兰诗》。作者呢,不知道是谁。故事呢,很简单,就是木兰代父当兵打仗,屡立战功。战事结束,她拒绝可汗的高官厚禄,回家侍养父母。

这个文学故事一直流传到至今,而且被电影、电视剧、歌舞等文艺形式所表现。仅电影和电视剧来说,从1964年代开始到今年,就各有四部。我真不知道,这些编剧和导演对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为啥有如此乐此不彼的创作热情。

然而,这些影视剧给观众留下了什么呢?要我说,没有留下什么。就拿那个什么迪士尼真人版的《花木兰》来说吧,尽管票房尚可,但是口碑却翻车,豆瓣的平分为4.9分。而《木兰:横空出世》更干脆——要撤档了。

一首不足四百字的诗歌中的人物,跟炒豆子似的,反反复复地“炒”来“炒”去,拍了电影又拍电视剧,拍了故事片又拍动画片,拍了故事片还拍故事片,拍了动画片还拍动画片。这样做,能拍出什么新意,能拍出什么吸引观众的影视作品?《木兰:横空出世》在某市上映时,当地的媒体称,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颠覆传统木兰形象的全新故事。主创力图以当下年轻人视角重新解读“中国花木兰”,尤其是其“忠孝节义”精神的属性,从而向观众诠释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此外,该片也是一部偏向合家欢的动画电影,意在覆盖更多年龄层的观众。然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糟糕的建模,糟糕的台词,糟糕的剧情。动画呆板、故事空洞。女英雄的传奇被颠覆成了一部荒诞不经的奇幻古装爱情偶像剧。

对一个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影视剧的形式去表现,根本不是传扬这位女子,根本不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她,而是搭她这个“车”,走捷径地捞金。这是创作上枯竭和懒惰,缺乏创新,不愿意创新的典型表现。恕我不恭地问一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难道只有一个花木兰值得颂扬吗?难道只有她才适合影视剧的创作吗?

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企图靠搭顺风车,企图靠对人们心目中的人物做所谓颠覆性的再塑造,那么其拍出来的影视作品是注定不受观众喜爱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木兰   翻车   花木兰   画片   故事片   文学作品   动画片   影视剧   糟糕   观众   形式   影片   电视剧   人物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