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1977年10月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公映的时间大致在1978年元月。


因为《人民日报》1978年1月24日刊发了署名基宇的电影评论《他们热爱沸腾的生活——罗马尼亚彩色故事影片《沸腾的生活》观后》,一般情况下,报纸上发表的评论,是紧跟着电影放映之后的。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从这个评论的标题上看,《沸腾的生活》是一部彩色影片,但是目前能找到的电影镜头,都是黑白的,包括《电影传奇》里采用的画面也是黑白的,节目组在2005年到罗马尼亚采访的时候,带回了一部分彩色镜头,这未免叫人感到一些奇怪,当时一部分国外的彩色影片,在国内放映的时候,却变成了黑白片。


这部电影拍摄于1975年,拍摄时间仅仅用了21天,总体来说,是一部资质平庸的电影,而电影给中国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部分电子琴演奏的如同天籁的主旋律。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至于电影的内容,很多观众已经难以回忆清楚。据《说说露天电影》(作者胡熙文)一文提及的对该片的回忆,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给当时的中国观众留下了什么印象:“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以搂搂抱抱为特点,有人幽默地说是‘多老婆之波’。至于《沸腾的生活》就是厂长整天乱跑,耍态度,谈乱爱,最后在沙滩上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慢镜头地转悠。”


实际上,我们今天看来,这个电影却可以说是罗马尼亚当时的社会思潮的一种折射,而且其中透露出的却是一种哀遍华林的异兆悲音。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沸腾的生活》的导演塞尔裘也曾经导演过《勇敢的米哈依》。同样,在《勇敢的米哈依》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整个电影,就是当时罗马尼亚外交政策的一种复古化表现。这部电影笔者在观看时,从电影里人物的首鼠两端的表现,感到一种穿透银幕之外的毛骨悚然的震撼力。


后来罗马尼亚发生的剧变,是东欧国家中最为惨烈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东欧国家像罗马尼亚这样出现前领导人被斩首的状况。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而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善于转型的特点,在二战中已经得到淋漓的展现。罗马尼亚在二战中,本来是与德国法西斯站在一个队列,后来苏联反败为胜,打到了罗马尼亚本土,一看形势不好,这个国家立刻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型,站到了盟军这一边。而上世纪末发生的剧变,更像是二战结束前夕的那种站位转移的二次逆转,从华沙集团又站回到北约队列中。《勇敢的米哈依》这部电影里,就折射出了这个国家的前身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朝秦暮楚、游踪无定的转变轨迹。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而这种感受,在同样是历史片的罗马尼亚电影《斯特凡大公》里,却毫不存在。


由此可见,塞尔裘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对现实氛围的捕捉是相当的精准的。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沸腾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表现了工厂厂长科曼一心要建造出自己国家之前无法制造出来的船舶核心设备螺旋桨,但整个电影里,却丝毫没有一种成功气息,反而充斥着一种与主题不相协调的凄凄苦苦的情调。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影片最后脱离整个电影的单调的工作叙事的海边浪漫场景,其实据导演的说法,暗示着厂长已经病发身亡,他在海边骑马的镜头,不过象征了他脱离了肉体的束缚,而获得了精神自由。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也就是说,影片的优美的主旋律衬托的镜头现实,却是主人公的死亡。


而主人公在影片里一意孤行地建造螺旋桨,却处处受製,步步遇坑。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在工厂里,他的形象完全是一个极权主义者的所作所为,他可以说是一言堂的代表,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执着而为,而影片里他的最大的出格,就是为了实现产品创新,而绕开了人民委员会的讨论体系。


所以厂里的书记严厉地指出了他的这种绕开集体而固执己见的行事手法,说他的问题不是一心要进行技术创新,而是他违背了集体原则。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影里的厂长科曼正是当时罗马尼亚体制的一个缩影,作为厂里的最高领导,他全身心地投身到工厂的建设中,以一种先验的超人的姿态,强硬地推行他的决策。


他的最大苦恼,是这个社会跟不上他的思维,所以,他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强力意志,推行他的判断与决策。


于是,我们在影片里,看到的都是厂长科曼一个人在杀伐决断,他更为艰难的是与一个体制在作斗争。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在工厂内部,会计师掌握厂里的核算大权,在经费上严控厂长的技术革新的开支,科曼不得不与会计师展开了唇枪舌剑。


而厂里的书记也向科曼传达了他的这种一手撑天所带来的对纪律与准则的违背。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而更大的指责是上级局的顾问、工程师对科曼的上纲上线的定性。他认为科曼滥用职权、独断专行、无视纪律,把技术上的争论转化为政治上的加罪。他的这一评定,传到了影片里的最高领导县委书记那里,这一切,都对科曼的生产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幸好最后影片里的最高领导县委书记还是支持科曼的,而厂里的书记虽然对科曼进行了当面的指责,但是在背后,他没有拆科曼的墙角,给他下绊子,而是站在了他的一边,整个电影看来,只有上级局的顾问、工程师一直对科曼的一意孤行之举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可以看出,科曼的所作所为,正是当时罗马尼亚这个国家体制取决于个人意志的一种态势的映射,那就是个人决定一切,一旦认定的一项目标,便以一种枉顾其它的执着态度强势推行,即使摧枯拉朽、横扫六合也无所顾忌。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的厂长科曼最终是一个失败者。他的这种强力推行手腕,用他的个人死亡作出了悲剧性的判断。电影已经预感到,科曼的这种依仗一已之力,四面开刀、八方出击的建设手法,注定是悲剧的。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如果我们联系到罗马尼亚这个国家后来的突发性转型史实,便会感到,《沸腾的生活》里的这种对强权体系的一种警醒式超前预示,恰恰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夜间传出的不祥谶音一样,发出了让人悚然而惊的危险信号。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这也是罗马尼亚导演塞尔裘电影里总是裹胁着一种强烈的也是罕见的社会信息的原因。这也是这个导演总是出人意料地在电影里包孕着那么多社会信息从而能够让我们解读出深刻的现实隐衷的高超与高明之处。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沸腾的生活》里的科曼厂长唯一能够拥有安慰的是他在女人的天地里如鱼得水。在影片里,他的内心里有一段无关现实窘境的美好情感段落,那就是与妻子在黑海波浪中嬉戏的快乐回忆。而同时这份欢乐的瞬间,也是他心底难以排拒的痛。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因为他的妻子离他而去,而他在回忆的时候,深感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中,与她相聚的岁月是如此之短暂。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科曼身边围绕的女性,还包括他的妻妹。从影片的介绍来看,他是看着这个女孩长大的,而他的妻妹对姐夫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崇拜情结。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据《电影传奇》介绍,扮演科曼妻子与妻妹的是同一个演员,而这个演员,在接受《电影传奇》记者采访的时候,也直言不讳地道出了他当时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爱上了扮演科曼的导演塞尔裘。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影片里另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角色,是在剧团里工作的女演员,她在科曼生日庆祝聚会上出现,对科曼也似乎热情得过了头。这个角色的存在,表明了科曼的强大的个人魅力。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而在工厂里,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女技术员,也对科曼在默默地关注着,因为她能准确地记得科曼的生日。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在科曼的履历里排不上位置,从影片的介绍来看,她已经结过婚,但正与丈夫闹离婚,而现在丈夫正到汉堡进修,他们夫妻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电影里没有给予说明,留下了一个盲点,而当科曼与女技术员提及她的婚姻的时候,她也很明智地说这种细节不是他所乐意关注的。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电影传奇》在2005年采访导演塞尔裘的时候,导演也提到了这一段朦胧的情愫,没有必要详细地交待。


因为生活中很多那么一种情感的存在,就是以没有结局的方式成为过眼烟云的,但它们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沸腾的生活》只不过记录了这样的一种存在。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沸腾的生活》回过头来看,可以看出,电影意图表现的是当时的一种僵化体制下要有所作为所面临的日暮途穷的严峻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在罗马尼亚八十年代之后愈演愈烈,终于使与电影里的厂长科曼有着相似生存态度的国家首脑走上了不归之路,而《沸腾的生活》里的科曼身患重病、最终结尾暗示他魂归自然的设置,都像是一种时代的不祥之兆的预期铺陈与展演。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当然,这不过是我们今天事后诸葛亮所能在影片中读出的弦外之音。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据《电影传奇》节目透露,影片当时在中国放映的时候,出现了顺序的颠倒。比如,影片里有一段厂长来到幼儿园的场景,但在接下来的镜头中,又交待了幼儿园园长初次见到厂长的情景,可以看出,本来就没有多少情节的电影,经过这么一番前后颠倒,更使电影里的主题扑朔迷离。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中今天事后诸葛亮看出来的不祥之兆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罗马尼亚   隐衷   事后诸葛亮   不祥之兆   电影   厂里   厂长   体制   导演   彩色   镜头   态度   工厂   现实   影片   传奇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