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演员请就位》各路冗长无趣的表演中,终于杀出一幕让人眼前一亮的桥段。

生死之际、挚爱诀别,《甄嬛传》里让观众们热泪无数的一幕,却被变成了《欢乐喜剧人》现场。

陈宥维走错片场、莫名亢奋的表演,非常好笑。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毫无疑问,整个片段很失败。

一向态度相对温和的赵薇,多次提出“你们不行”,直言陈宥维根本不具备任何基本功。

但赵薇同时又反复强调不是导演的问题,几度重复“和导演无关”。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当真和导演无关吗?

这是生离死别,是字字泣血的场面,陈凯歌导演却在排练时嫌弃孙千和陈宥维的状态不对,让他们出去跑几圈,跑high了再回来演。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嗯?我等小观众迷惑了:啥啊这是?

陈宥维真跑high了,然后入戏了吗?当然没有,演了一出灾难现场。

反倒是孙千这场明显不及格的表现里,透露出某些能力和潜质,陈宥维的表演那么戳笑点,她没笑场就已经不容易了。

更何况,孙千上一场在尔冬升导演的故事里,表现好很多;这是典型的错误打开方式。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陈凯歌导演的这版《甄嬛传》,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甄嬛传》原剧性质很特殊。

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言情,更不是标准的历史剧。

有相对理想化的情爱关系,但又不完全套用言情滤镜

有言情之外的故事格局,但又并不符合历史正剧范式。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所以,这类剧是自成一系的,从前叫宫斗剧;如今“宫斗”二字自带容易下架色彩,大概不愿意强调这样的属性,但从本质上说《甄嬛传》这类剧作依旧很特殊,既不能用现实逻辑考核、也不能严丝合缝对上历史逻辑。

所以,陈凯歌大导演一开始介入的路数就非常拧巴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诸多改动,大概都是为了将这特殊类型改得更“合逻辑”,这个方向本身就很费劲不讨好。

他指导演员的路数也让人有些看不懂,他说陈宥维,王爷应该是什么样。

“王爷什么样”或许没那么重要,这一段的重点是“伤心是什么样的”“为爱人去死是什么样的”。

这不是一段人物角色性格的塑造戏份,这是一段感情悲剧的情绪重头戏。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更何况,观众对“XX什么样”这类话术的接受,是有赏味期限的。

起初,在综艺节目里听见有导演这样分析角色的身份、情感由来,观众下意识对比的是市面上粗制滥造的作品,会自然而然觉得哇好厉害。

久而久之,总从这个点出发“xx类型什么样”,观众对比的是从前和现在的导演,容易觉得怎么总是来这三板斧。

接下来会怀疑,重点是不是错了地方,这般指导出的刘芮麟,表现非常套路。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更何况“王爷应该是什么样”在这个桥段里更接近伪问题,一千个王爷有一千个样子,清朝的王爷和唐朝的王爷也不会是同一个模样,志得意满的王爷和被削权夺位的王爷更不会是一个样。

“应该什么样”更像是无意义的刻板印象。

或许他是想说,王爷自小锦衣玉食、身份尊贵,陈宥维的形体完全不能体现出这样的特征;但是,陈凯歌提“王爷应该什么样”的重点却聚焦在“死都不怕了,应该高声放论”。

这点无数网友已经吐槽过了,王爷不怕死,但总要替甄嬛和孩子想想吧,瞎嚷嚷有什么好处啊?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归根结底,这一段的重点不是“陈宥维你像不像一个王爷”,而是“你们有没有在演深情的绝望的爱情”。

孙俪和李东学的这段表演,中间有大段冗长的对话、容易被解读为矫情;但两个人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是生死以之的爱,很动人。

原版中孙俪进屋,还没坐下来整个人早已经进入状态,心事重重、绝望不已。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一开始,孙千和陈宥维有认认真真模仿,从形似开始追求。

以他们的水平,大概也只能从模仿形似开始

结果陈凯歌大导演说这样不行,不高级,把人赶出去跑high了再演;陈宥维连爬都没学会,直接让他上场跑,那能跑出什么效果来?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他一出场一亮相,脖子奇怪的凹造型姿态,就很好笑。

这个角色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陈宥维固然没有演技,陈凯歌导演也难逃其咎,他不尊重《甄嬛传》这一特殊类型的特殊表达方式,强行用他认可的套路去理解去校正,最后只能推出一个四不相。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但陈凯歌导演如何回应呢?

怪观众。

他说陈宥维一出来观众就笑,“如果我是观众,我不会笑,我会等等再看一看演得好不好”。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陈宥维一出现就不在戏里,就引起了大家笑场,不去反思演员和编导团队的问题,反而怪观众?

观众那一刻真实的反应就是想笑,凭什么不准笑不该笑?

这和盲目的饭圈小粉丝说“你说我家哥哥不好是你不懂欣赏是你眼瞎你不体谅他”,背后的逻辑是完全一致的。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导演说出来的话。

想要鼓励演员,大可以对观众说“新人不容易,请多给他们一点掌声”,怎么就开始指导观众你不该在这个时候笑呢?

当观众还需要先来一场资格考试吗?看到好笑的东西做出正常反应的人都不配?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此外,《演员请就位》中,排练导演时候的陈凯歌,和台上点评时候的陈凯歌,简直判若两人。

台上陈凯歌导演对演员往往很谦逊,说感谢陈宥维和孙千你们愿意听我“未必正确的建议”,对倪虹洁鞠躬。

但真正导戏时,他的状态可不是这样。

他基本是不容置疑的、处于绝对控制状态,骂哭倪虹洁、一言不合就甩出很重的话“我不欠你们的”,大骂陈宥维和孙千“有没有人来打醒你们”。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每句话都很有压迫感。

提到问题的时候都不是商量的语气,甚至不是指导的语气,而更接近命令和指责。

导演处于话语权中心,原本没问题。

风格严厉,原本也没问题

但何必两面嘴脸

当然,这或许未必是有意的。毕竟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场合,都不属于“私下”范畴,都有大批工作人员在场、有无数摄影机聚焦。

这大概是导演常年工作状态如此、习惯了。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我们知道综艺节目里截取的瞬间,往往并不能够完整、充分展现任何个体的全貌。

或许陈凯歌在导戏时也有诸多春风化雨的瞬间,但最后正片中没有呈现,只保存了他的“打醒”瞬间。

或许他们认为这样更有综艺效果,有倾向性选取极端片段呈现。

如今的陈凯歌,已经替代了郭敬明,站在被质疑的风口浪尖。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嘴上说着接受客观存在的批评,种种表现却拒不接受、非常双标。

舆论一路发酵,又回到了围绕陈凯歌的老问题:除了《霸王别姬》陈凯歌还有优秀作品吗?《霸王别姬》应该归功于陈凯歌吗?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当然有。

《风月》比不上《霸王别姬》,但依旧是可圈可点的作品;早期的《孩子王》等作品,也都很有闪光点。

纵使是褒贬不一的《妖猫传》,也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郭敬明式烂片”。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

陈凯歌翻车之后,越来越多的声音指出:《霸王别姬》的成功,主要靠监制徐枫和编剧芦苇“压得住”陈凯歌,不准他瞎改剧本。

这份彼此制衡的相互作用力,或许是存在的;但不能因此抹杀陈凯歌作为导演的才华和能力。

所谓经典作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是水平线之上的

导演、编剧、演员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岔子、作品都无法达到这样高的水准。

因为如今陈凯歌在综艺里的翻车,去质疑《霸王别姬》不该归功于他,或许走得太远太偏颇。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舒心结语

陈凯歌导演大概是长板短板都鲜明的存在,这档综艺大概觉得他的优点前期大家都习以为常、不足以带来新的热度,所以着力关注发掘他的缺点。

怪观众不该笑、“孩子满月酒”等诡辩、挤兑李诚儒显得过于小肚鸡肠等等表现,完完全全聚焦缺点。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至于作品呈现,节目组只给陈凯歌导演最仓促的时间、最有限的条件,为他“挖最大的坑”,通过他的争议来引发关注、撬动流量。

一把年纪又曾经誉满天下,何必跑到一档综艺里来翻车?

或许是因为酬劳足够丰厚,或许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子陈飞宇的种种合作铺路。

该被打醒的,是陈凯歌自己吧

来了之后,纵使他是顶级大导演,口碑翻车与否、也不由他说了算。

江湖传言里那个虚怀若谷的陈凯歌,如今综艺里确实不见踪影;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后,大概越来越难听得进“普通小观众”的反馈吧。

该被打醒的,或许不是年轻艺人,不是现场笑陈宥维的观众,而是他陈凯歌老人家本尊吧。

问题是,人到了这样的江湖地位,自己不想醒、那就没有人能够打醒他。

比他更有成就的,比如李安导演,不会跑来说:你清醒一点啊,《无极》竞走十五年啦!

在他周围的,大概更希望出演他的作品,不敢触这位大导演的霉头;少数敢触霉头的,比如李诚儒,说了,他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挤兑人家一大串。

至于某瓣几点几的低分,大概会被他归类为“小观众们说什么”,根本不屑于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志得意满   翻车   路数   霸王别姬   桥段   王爷   更何况   逻辑   观众   导演   演员   角色   状态   综艺   作品   陈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