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导语

《学区房72小时》讲述了男主傅教授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上当地的最好小学,不惜投入所有积蓄,在72小时内买下一套又破又小的学区房的故事。影片说的是关于孩子教育的故事,中间又夹杂了爱情、亲情和友情,但是聚焦点还是放在了无数家长都很关心的“学区房”这件事上。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学区房72小时》是由青年导演陈晓鸥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上映后获得了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两大奖项,观众看完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国内豆瓣评分为7.1分。网友评价说:这是一部高度反映现实生活的小成本电影。

在我看来,它更是聚焦了社会关注度高的“教育”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家长们争抢学区房的社会现象。本片虽然是一部上海方言占据大多数篇幅的影片,但折射出来的教育却很真实,刺痛无数家长的内心。而且这部影片的投入成本也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观众的喜爱实属难得。

学区房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很多家长为了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不惜付出时间和金钱。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为了孩子着想,实则压根就没问过孩子自己的想法,这背后也是折射出了现代家庭陈旧的教育观念。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所以,我想从《学区房72小时》这部电影出发,分别从叙事手法、拍摄技巧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来谈谈其背后所折射的教育观念对于现实家庭的影响和启发。

叙事手法:采用了戏剧化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当下突出的教育议题,引发人们的探讨与反思

这部电影采用了戏剧化现实主义的手法,从争夺学区房这个切入点着力,引发了一位大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孩子争夺学区房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这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教育焦虑,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煞费苦心。

现实主义的电影往往都特别的写实,注重对真实生活的写照,尽量以不扭曲的方式再复制现实的表象。导演希望通过对这个争议性较高的学区房话题作为切入点,来让大家感受现实的残酷与无奈。下面我就以傅教授家庭和袁女士家庭为例,来分析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

傅教授: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惜违背良心失去道德底线,折射出内心的荒唐和异化

电影里面傅教授是一位对孩子尽心尽力的好父亲,他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可以读进当地最好的小学,就算四处筹钱也要买下天价学区房,甚至不惜自毁清誉,当着牛阿姨的面公然毁约,私下受贿袁女士的茶叶,向袁女士的女儿借钱,这一些行为都违背了一个常人的道德与名誉。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对于傅教授来说这样做无疑是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他把自己推向了深渊。其实傅教授完全没有必要费尽心思的让女儿上最好的高中,花钱买来的学校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最后更为讽刺的好不容易买了下来,却被告知这个学区房已经被划分走了。

这个结果也是让傅教授遭受打击,从始至终,傅教授都像一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被孩子的前途和未来,煎熬得片刻不得安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 这个原本善良正直的好人,居然为了一套学区房变成了连自己都鄙夷和不齿的小人,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虽然傅教授的做法也是父爱的一种体现,但是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违背了内心的原则,跨越了道德底线,影片通过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中像傅教授一样的人刻画的形象生动,也通过反讽的剧情设计表达出一个人无论何时都要坚守原则,否则只是徒劳无功。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傅教授在被这个体系推动的过程中,内心的那份坚守早在有意无意间被扭曲和异化。令人感到无奈和悲哀的则是,无论他拥有了怎样的学识和财富,似乎都不足以让他从这个原本就荒唐无比的体系中抽离出来。

袁女士:为了让孩子出国深造,不惜贿赂傅教授,母爱的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

电影里面的袁女士虽说不是为了学区房而发愁,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可以出国深造,可谓煞费苦心。甚至不惜去购买傅老师的房子来帮助自己的女儿可以拿到出国的名额。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居然喜欢傅老师,可以为了他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这实在是太讽刺了,袁女士觉得这是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巴掌。前面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等来的确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对于这一幕幕让人简直哭笑不得的荒唐事,看似对其夸大了戏剧化的张力,但是在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我们所熟悉的现实依托。袁女士不应该给女儿做主,而是应该考虑到她的感受。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左右他人的生活和梦想,只会产生更多的矛盾。

俗话说,人各有志,父母千万不能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其实袁女士并非没有退路,只要暂时放下‘’必须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未来”这个顽固的念头就好了,那么这后面荒唐讽刺的事情也就不会出现了。但是她放不下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背后的是整个社会那一套单一的价值观,才是一切的根源。

不管是傅教授也好,袁女士也罢,他们都被脑子的传统教育观念所束缚住了,导演很聪明的把这种思想用戏剧性的事情展现了出来。最后,所有人看似好像都回归了平静,实则依然冲不出这藩篱和牢笼。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拍摄技巧:在镜头上采用了大景别、中近景和手持拍摄,反映出了现实空间对人性的压迫,引发观众深思

整部电影在拍摄技巧的运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采用了大景别、中近景和手持拍摄的拍摄技巧,是为了把现实空间对人性的压迫给表现出来,这样也可以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发读者的共鸣。

采用了大景别的拍摄技巧,把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现实空间对人的压迫

电影理论里对全景这一端的景别称做“大景别”,具体是指利用全景技术,可以获得水平方向上全360°,在垂直方向一定角度的视场的装置,这种成像方式能实时提供对象和环境的全方位信息,为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争取时间。

在剧中大景别的使用比较频繁,我大致数了一下共有30多个镜头,里面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面的那场戏。镜头采用了大景别,从远处拍摄出在这个五颜六色的教室里面,学生和家长坐在一起,和老师一起唱《If You Are Happy》这首拍手歌的画面。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然而在这欢声笑语当中,许多的家长都是陪着孩子一起拍手欢唱,唯独傅教授苦着一张脸,仿佛有心事,全程不在状态。镜头里面展现出来的这种巨大的反差,其实也说明了副教授对身边的事情过于焦虑,对女儿缺少了足够的关怀。

这里也可以看出傅教授平时对女儿的教育比较严厉,通过后面给女儿报跆拳道、抽查女儿的英语默写,还有为了工作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这一些镜头都可以看得出她对于女儿缺乏了照顾关爱。其实在女儿的心中不在乎那些物质奖励,只是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多陪陪自己。

采用了中近景的拍摄技巧,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理论中近景的拍摄手法是指拍摄人物脸部到腰部以上的上半身,表现人物的神态,演绎气氛。当需要表现人物的神态或强化气氛时,使人物充满画面的拍摄方法,也是较好的选择。协调的周围环境和人物神态最具氛围表现力。

在剧里面中近景的使用次数也较为频繁,其中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傅教授被告知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受伤的情况,幼儿园的老师向淘淘的母亲反映真实情况,却遭到了指责的画面。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这个场景的构图也十分的有意思,说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对称和三角关系,但是又比较类似。里面幼儿园老师居于前景的位置,轻松的把两个家庭的地位给割裂了开来。同时人物主体所占画幅的面积也体现出了两个家庭话语权的倾斜。

傅教授一家明显话语权在傅老师这边,而淘淘这边则是他的妈妈具有话语权;两人的处理事情态度也不太一样,淘淘妈妈是咄咄逼人的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小刀,而傅老师并没有指责是老师的过错,还安慰老师不要放在心上,不会去告状的。

这也暗示了两个家长的社会地位不同,淘淘妈妈很明显社会资源相对宽广,而副教授的属于中产阶级家庭,为了一个学区房费尽心思,更加可以看得出他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导演很好的通过在这个镜头来反映现实社会的阶级差异,有点像动物世界里面弱肉强食的道理。

采用了手持拍摄的拍摄技巧,通过镜头的晃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感

本片导演使用了“一场一镜”的拍摄方式,即全片共83场戏通过83个长镜头来呈现,长镜头追踪拍摄从表面到内部的不同焦距,把生活场景更好的表现出来,也让观众更容易代入生活本身,而不易被切割镜头给挡住视线。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在剧中的长镜头里面有几个场景用到了手持拍摄的拍摄手法,通过跟随人物的移动镜头跟着拍摄,中间产生了小幅度的晃动。这样拍摄的好处是你可以小幅度的推拉移摇跟,这在动作片里会产生极大的化学反应。

而且手持拍摄可以使你的构图更加灵活,手持拍摄可以表达一些情绪,这样观众就能感觉到紧张、害怕等感觉,或者在一些追逐中表现出颠簸、急迫的情绪,观众可以从中得到信息。

整部剧是在魔都上海拍摄的,在这个看似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其实还藏着破旧的老式房屋。因为手持拍摄的原因导致了中间镜头的轻微晃动,这也暗示了老房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上下楼梯极为不便。

傅老师在与卖房子的好友交谈时,镜头也有略微的晃动,反映出两人为了这一套房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房屋中介和傅老师是好朋友,透露了房屋信息给他,但是傅教授不敢跟房东直接硬杠,只能翻来覆去地给老友一点好处,求他在中间多斡旋,钱款宽限几天,但是好友态度强硬,直接回绝了。这也说明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会照顾情面,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也极具现实性。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以上的这些镜头隐喻的把买学区房的复杂和困难展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学区房性价比并不高,不仅昂贵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这样的居住环境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现实意义: 异化中的中产阶级,不要再被传统的价值观束缚,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在这一部电影当中,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一套学区房而展开激烈的争抢,实则反映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我希望大家不要再被传统的价值观所束缚,多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给出了3点建设性的意见。

冲破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学区房其实真的不重要

电影《学区房72小时》中,主人公傅重十分爱自己的女儿,为了求购学区房想尽了一切办法,导致因“房”生乱,生活全盘“崩塌”。为了这么一间破败不堪的房子,面对360万的价格还不犹豫的敲下来了,他不惜卖掉自己的2室1厅的房子,这背后说明了他被传统的价值观念给束缚住了。

其实所谓的学区房真的那么关键吗?答案当然不是。其实住在哪里不都一样吗?一个孩子只要对于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其实在哪一所学校都可以取得好成绩。那些住在偏远山区的孩子,学习的条件极差,他们还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再说了学区房多半是破旧不堪,周围环境也很嘈杂,对于孩子的学习环境是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自己原先住的地方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更多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是更好。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摒弃那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学区其实真的不那么重要。在教育还没有办法达到绝对公平之前,有些人总是会借此来破坏教育的天秤,但比学区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给一个孩子一种真正适合他的爱,这样他才能真正地在身心健康中成长。

父母不要束缚住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

在这一部电影父亲为了女儿可谓操碎了心,为了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花钱去买学区房,让她参加各种补习班,对她的作业也是严格要求,对他的娱乐时间也是严格管控。其实这反倒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从表面看起来女儿似乎对父亲百依百顺,一切都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可是在实际上她自己内心还是渴望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因此对此我给出三个建议: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意愿和想法,并给予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千万不要一切都给孩子包办好了,这样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未来到社会上工作会成为了一个没有想法的人,这是十分可怕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自主的意愿,这是一个民主家庭所应该负起的责任。

其次,父母在做各种的决定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一味的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这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导致抑郁,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可加重孩子的负担。

此外,当孩子在你和客人谈话时突然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换种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努力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大人来对待。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其实那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有自己成长的需求,有自己的独立愿望,有渴望摆脱束缚的权利。我们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孩子们才会生活充满期待。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树立好的榜样

在电影傅老师其实和他的妻子早在两年前就已经离婚了,但是为了孩子决定暗示隐瞒下去。后面两人因为某些问题产生了争执,而这一切让孩子看到了,孩子用可怜的眼神看着父母,说你们不要吵架了好吗?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从孩子的嘴巴里面说出来,是显得那样真诚而纯真,因此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吵架,而是需要树立好的榜样。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家长需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关注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还要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感恩教育,教会孩子对帮助过你的人需要抱有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对你给予帮助的人。

父母应经常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丰富多样的家庭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且能提高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活满意度。而且丰富有效的家庭活动还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交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众多的研究发现,家庭活动的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就越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港湾,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结语

《学区房72小时》这部电影充分反映出为人父母的焦虑进而疯狂的状态,很现实又很真实。一句“赢在起跑线”,一套学区房拖垮了一个家庭,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父母淡定平和的心态更能给予孩子前行的动力。

《学区房72小时》:抢房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家庭的教育观念

其实学区房不是一种潮流,完全没有必要跟随,这也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选择之罢了。如果为此付出过重的代价,我是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希望家长可以理性对待学区房这件事情。

这部电影非常的具有现实的讽刺意味,但是其实也有好的一面,如果脱离学区房现象本身,它也是一部家庭氛围浓厚的,十分有爱的电影,对于增进家人感情是一部不错的好电影,推荐大家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学区   家庭   近景   风波   女士   镜头   教授   家长   父母   女儿   现实   小时   老师   人物   环境   孩子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