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海洋天堂》讲述了一位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倾尽所有来照顾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并教会他日常生活技能的故事。这部影片大胆的将视角投向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让观众进入自闭症群体的世界,同时也体验到了自闭症家庭的艰难和不易。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和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1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和第18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而今年正值《海洋天堂》上映十周年,让我们一起致敬这部感人肺腑的影片。

故事开头,父亲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担心有自闭症的儿子无人照顾,产生了想要带儿子一同赴死的念头。当父子二人一起跃身跳入大海后,儿子挣脱了绳索,并且救起了父亲。经过这件事后,父亲决定全心全力的呵护儿子,教会他在城市里生存,帮助他独立地生活下去。

父亲王心诚的生命只剩下3-4个月的时间,关于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诚的头等大事。经过多次的询问和打听,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接收大福的组织,但是却发现大福很不适应新的环境,于是王心诚便决定搬到福利院一起和大福生活。

他在这期间教会了大福很多事情,他知道大福生性爱水,于是父亲就带他在自己工作的海洋馆里面玩耍。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一起游泳。

电影中的父亲很伟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倾尽全力帮助儿子学会成长,让儿子可以独立的生活下去。虽然最后父亲去世了,但是他的爱就是对儿子的一种生命的传承,也让我们从中看到父爱是如何撑起一份希望,拯救一个生命的。在影片的结尾,大福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它一起游泳,是那么的安心而快乐。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海洋天堂》之所以可以触动人们的心弦,不仅仅是因为故事当中的孤独症患者大福所面临的的巨大困难,更是因为父爱太过于深重,以至于让观众代入其中难以自拔。这部电影把爱传达的如此的透彻,直达大家的心中。下面我就将从电影的艺术手法来解读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并谈谈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采用了明显克制化的处理方式,让观众凭借自己的情感做出选择,引发人们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这部影片导演恰恰没有采用这种张力性十足的感性来冲击观众的心灵。而是采用了明显克制化的处理方式,让观众凭借着自己的情感来做出选择。下面我就分别从王新诚、王大福和朱媛媛来为大家介绍导演是如何合理的进行克制化的处理。

电影里面王新诚是个有责任感的父亲,在妻子意外去世之后,他就独自一人负担起了照顾孤独症的儿子的重担。电影刚开始时,有一只孤独的小船漂浮在大海里,一位犹豫不决的父亲带着一个天生有缺陷的儿子,独自坐在船上,静静地望着浩瀚的大海,然后牵着儿子的手,两人一起跳入大海。

这原本是让人觉得非常悲伤的情节,但是导演却处理的极其克制化,通过一片平静而蔚蓝的海面,这种柔和的色彩给人一种平静、疏远、祥和的景象,而且父亲的面部表情也没有表示出任何的悲伤,乍一看完全不知道这位父亲居然要带着孩子跳海。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还有就是王新诚在有一天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在大雨中站立并且做出游泳的姿势,仿佛看到了大福如同鱼儿一样在海中自由自在的游着。这样的画面也让人感觉十分的温馨,完全感觉不到任何的悲哀,让观众自己去体会里面的意思。

这种克制化的处理方式,不会让观众觉得剧情过于夸张,而是透过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布景的变换传递出真实的情感。就像王心诚经受过种种挫折,我们也只能通过他的种种表现慢慢体会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伤害。

电影里面的儿子王大福则是一个孤独症的患者,他不爱说话,并且在跟人说话的时候始终用挥动着自己的手指头,仿佛要告诉别人什么。

在电影的一开始他的父亲带着他准备跳海,但是王大福却好像知道他父亲要带着他一起跳海,于是机智的他挣脱绳索救出父亲。随后电影镜头切换到了父亲在餐桌前跟他交流的画面,他父亲问他你是不是不想跟我一起走,王大福便一直挥动着自己的手指,仿佛要告诉父亲什么。

我们其实可以从王大福的挥动的手指里面得到信息他其实对他的父亲十分的感激,并且想要告诉自己的父亲不要放弃生命,不要抛下自己,但是他却说不出口,所以一直很用力的挥动着手指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然而越是无法直接表达的感情越能传达出一种求而不得的无奈,因为我们从镜头中看得出大福的那种急切,那种渴望,这种情绪张力无疑是打动人心的。同时,也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在电影里面朱媛媛是作为王新诚的邻居这个身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朱媛媛深知王新诚是个难得好男人,心里面一直对着他有好感,而且也十分的照顾王大福,还经常给他们送去物资。

王新诚其实心里面也十分的喜欢朱媛媛,但是他怕儿子王大福拖累了它,于是就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爱意。有一天朱媛媛知道了王大福身患肺癌的消息,主动去找王新诚问清楚情况,自己也偷偷的掉下了眼泪。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导演对于朱媛媛这个人物塑造的也很成功,没有通过镜头过多的表达出她的情感,而是采用了克制化的处理方式,让观众无法直接的看出朱媛媛对于她父亲的喜爱和悲伤之情,而是通过很多的细节让观众自己去意会里面的意思。

采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在电影里面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我一开始是以为这只不过是自闭症患者的一个表现罢了,但是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发现里面包含着很多层次的意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首先, 影片一开始就从大福拨弄海水拍打浪花的手的特写,这是大福第一次与水的亲密接触,建立了大福与水这样一种特殊的自然物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大福十分的喜欢大海,一方面和电影的题目呼应,另一方面也为大福后来游泳做了铺垫。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其次,整部影片大福跟别人打招呼都是挥动着自己的手指,而这些都是大福这样一个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交流方式,她无法用言语去传述所要表达的意思,只好借助手势来表达意思。

还有在水族馆里面大福遇到了玲儿,大福试图在水中抓住玲儿掉落的皮球,但他没能抓住。最后他似乎在水中看到了他的母亲。再跟玲儿熟悉之后,两个人张开双手,手指头触碰在了一起,这其实也是一种交流。而且只属于他和玲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只有他们俩个人知道的秘密。

影片当中柴嫂送给大福的玩具狗也很意思,于是我开始对这只不会说话但很讨人喜爱的玩具狗给了很多关注。

柴嫂送来的玩具狗被他的父亲放到了电视机上面,这一切被大福给偷偷地看到了。后来,父亲多次发现大福把这只狗放在电视上。这个细节在这里无论是设计悬念,还是促进人物之间的关系,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很重要。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再到后来大福被送去了刘校长的学校,在这里故事的人物关系就发生了转变,当大福跟父亲第一次分开,此处这个细节便恰当的出现。父亲每次回到家都会看到这个玩具狗,于是他模仿着大福在床上偷看玩具狗的模样。

再到后来父亲搬到了福利院跟大福一起居住,这只玩具狗也被带回了大福的身边,再到父亲死后,这只玩具狗又被大福放回了原来的位置。在这里人物关系发生了好几次的转变,玩具狗这个细节很好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皮球在影片中起到了大福和玲儿之间的桥梁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这个皮球来建立的。大福第一次在水族馆遇见了玲儿。

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件事是玲儿玩的球落入了水中,我们可以从这个球来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大福和玲儿之间的友谊)。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后来,大福看到玲儿在表演投掷球,不断吸引大福的注意,这也顺便推动者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再到后来,大福错误地把鸡蛋当作皮球,在家兴奋地抛,随后又送给了玲儿三个鸡蛋。

事实上,都是这个皮球“惹的祸”,要不是因为这个细节,大福和玲儿之间的关系将会不复存在,会影响故事的丰富性。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钥匙、信件、花、乌龟、鸡蛋等等,这一些物品在某种程度上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加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把观众不自觉的带入到剧情里面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通过《海洋天堂》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现实启发意义

在人们的共同印象中,父爱和母爱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母爱是一家永不放弃的公司,那么父爱就有其含蓄和内向的背景。

在电影里面王心诚一直陪伴在大福的身边,哪怕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也要拼尽全力教会孩子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他知道大福喜欢大海,喜欢游泳,于是他带着大福一起在海洋馆工作,后来还扮成了海龟,为了让大福有一个依靠,让他不再感到孤单。

这是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父亲的爱如同潺潺的流水,如大海般深邃,从大海到天堂,父亲对孩子的爱从未远去。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必须了解自闭症这样一种疾病,对于自闭症来说,这个自闭症儿童并不好斗,他不同于精神分裂症,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常是由他的父母很好地照顾,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慢慢地接受他们。

电影里面的王大福深深让我感动,也让大家了解到自闭症孩子的世界是怎样的。那么当我们在面对孤独症患者的时候,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我将会给到大家一些建议。

①自闭症的孩子最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在自闭症的孩子面前,最好不要表现得绝望,最好不要表现得抓狂、流泪。当你发生这种状况的时候,这个孩子内心的负担是最重的。

他会觉得虽然他面无表情,但他内心当中是特别的绝望,他觉得自己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这是他们内心当中最害怕的事。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②当我们在面对孤独症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因为你往往无法轻易地理解他们,所以当你抓狂的时候,当他们不断重复问问题的时候,当他们说同一句话的时候,你要能够理解,你要给出你的反应。

③我们一定不要歧视患有孤独症的患者,他们并没有患病,直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罢了。他们内心也很希望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我们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缺陷,都需要努力拼搏,而且也只有在为幸福奋斗的过程中,你才会找到幸福。因此我们需要耐心的对待他们,让他们不再感到害怕。

人们往往会把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而这部电影的父亲角色是由李连杰扮演的,他是壹基金的发起者,于是他便拍下了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把视角引向了孤独症患者,希望社会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弱势群体上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对孤独症家庭而言,除了孤独症本身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外,别人的偏见和歧视,也常常形成巨大的压力。但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人,往往也并非是有意伤害或者满怀恶意。不偏见,不歧视,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一种修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如果你能够不断反思身边存在的种种歧视和偏见,能识别出与自闭症无关的其他不公平现象,并积极地采取行动维护公平,那么在如何公平对待自闭症患者一事上,你会更有自信和能力。

如何用爱成就希望,从电影艺术手法解读《海洋天堂》的独特魅力

《海洋天堂》对于导演一直在强调的“公益性”起到了足够大的帮助,这部电影给观众所带来的力量和情感冲击都是恰到好处。对于这种在通俗剧躯体之下包裹着文艺之心的电影,对于观众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这部电影将视角转向了普通人有笑有泪的平凡生活,对于长期以来一直刻意的忽视现实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情,这种积极的转变也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十年过去了再看一遍,我依旧热泪纵横,建议大家可以再次重温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自闭症   孤独症   心诚   电影   父爱   皮球   手法   患者   独特   观众   大海   父亲   成就   儿子   海洋   影片   玩具   魅力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