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文案视频同稿·点击看视频

前一篇主要说的是早期电影发展史,这一期我们接着说“蒙太奇”,“蒙太奇”的产生和早期电影史是分不开的。

卢米埃尔因为发明了大荧幕播放,被后人称为“发明了电影”,这个说法虽然不是很准确,却可以被很多人接受。但是,卢米埃尔的电影,大多数都是一个定机位长镜头片段,也几乎没有剪辑,他只是真实地记录了很多社会活动,因此现在说卢米埃尔是“纪录片之父”。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乔治·梅里爱是一个魔术师,他的电影就是要让你看不出来剪切的痕迹,这种剪辑方法后世称之为“连续性剪辑”,就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随着人物的动作趋势剪辑,让观众完全感觉不到剪辑点。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对电影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是美国人大卫·格里菲斯,现在一般称他为“美国电影之父”。在格里菲斯之前,电影都是以商业娱乐为目的,无论是爱迪生、卢米埃尔还是梅里爱,都是认准了电影这种新奇的娱乐方式,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商机,而格里菲斯是以一己之力将电影带进了艺术殿堂,拍那些让人看不懂的艺术电影就是从他开始的。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格里菲斯开创了特写镜头,以及更多的摄像机角度,后期剪辑并不严格遵守镜头的连续性,而是以增强戏剧性为目的,比如加入对过去的闪回和未来的幻想等镜头,打破时空的连续性却能极大丰富人物的情感,这种剪辑手法后来被称为“古典剪辑”,而且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格里菲斯最著名的电影是《党同伐异》,1916年上映的这部电影长达163分钟,讲了四个相隔千年而又没有直接联系的故事,而且不是一个一个讲的,而是四个故事平行剪辑,相互交织直到片尾,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欣赏这种信息量巨大的影片,票房当然也是惨败,但在后世几乎被尊为电影圣经。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有些人可能又等不急了,说半天这和“蒙太奇”有什么关系嘛!其实梅里爱创造的连续剪辑,和格里菲斯创造的古典剪辑都是一种蒙太奇,分类的话应该属于“叙事蒙太奇”,只不过他们当时没有定义“蒙太奇”这个名字。

蒙太奇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本意是“组合、装配”,用在电影上就是指的剪辑合成技术。

首先提出蒙太奇理论的是苏联人库里肖夫,他有一个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给演员拍一个面无表情的特写镜头,把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小女孩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分组观看的观众都认为演员演技非常好。

看到汤表现出了饥饿。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看到棺材表现了悲伤。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看到玩耍的小女孩表现了慈祥和愉悦。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因此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镜头组合产生了新的含义。

在库里肖夫之后,苏联人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将“蒙太奇”发扬光大了,1925爱森斯坦导演的《战舰波将金号》,就是苏联蒙太奇的代表作。爱森斯坦认为电影剪辑不应该圆滑,反而应该是尖锐、震撼甚至是暴力。比如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叛变的战舰炮轰沙皇的军队,突然就切入了几个石狮子镜头,这是一种隐喻蒙太奇,象征沉睡的石狮子觉醒了。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再比如敖德萨阶梯大屠杀的戏份,剪辑手法在细节上都很突兀,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反而是有很多动作上的重复,强调力量感和情绪渲染,爱森斯坦称之为“冲撞蒙太奇”。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苏联导演在20年代掀起了一场蒙太奇运动,苏联人是把电影当做革命宣传的工具,所以极为重视镜头的感染力,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对于苏联电影的激进,虽然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世界电影从此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拍摄和剪辑手法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尤其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是电影的再一次跃进。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以上只是一个极简的蒙太奇发展历史,事实上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专业领域很少提到蒙太奇,甚至是专业影评里,也很少见到所谓的蒙太奇手法分析,这是为什么呢?并不是说蒙太奇消失了或者被淘汰了,而是它的范围更加宽广了,以至于很难进行分类和归档,现在的电影蒙太奇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几乎等同于“剪辑合成”。

那么为了让阅片量不多的朋友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别找一些典型的案例欣赏一下。

首先,“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编剧和导演对于电影的前期规划等概括性的思维,也可以称之为蒙太奇。那么从狭义上理解蒙太奇,才有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以分三个大类,分别是“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第一大类:叙事蒙太奇

其中包含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连续蒙太奇等几种常见的手法,总体来说是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平行蒙太奇 是把不同时间与空间发生的故事,交错剪辑共同发展的技巧,这是最常见一种手法,任何多线叙事都可以看作是平行蒙太奇,但也有一些用得惊世骇俗的例子。

比如《云图》这部电影,它讲了6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相互交替剪辑,诠释一个共同的主题,对专治与暴力的反抗等等。因为故事和人物太多,极大挑战了观众的记忆力,这个电影其实和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是一个类型,也同样产生了非常极端的两种评价。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交叉蒙太奇 是把同一时间发生的几个事件交替剪辑,极大增强紧张感。

比如壹戈讲过《黑客帝国》系列,第二部里为了让救世主尼奥进入程序的源头,必须同时炸毁主电网和备用电源,于是制定了一个兵分三路的计划,以时钟、手表和炸弹定时器为联结纽带,三条线齐头并进,非常优秀的一组交叉剪辑。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连续蒙太奇 顾名思义就是跟着一条线索有节奏地叙事。皮克斯出品的《飞屋环游记》开头一场戏,两个人从幼时相识到长大成人,到结婚过日子再到白头偕老,几分钟浓缩的人生让观众感慨万千。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有时候叙事蒙太奇并不止于单独使用某一种,而是几种手法混在一起,达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叙事美学。比如2019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寄生虫》,在第一幕结尾有一个小高潮。金家已经有三个人混进了富人家打工,为了谋求最后一个管家职位,一家人利用前管家对水蜜桃过敏的毛病,设计了一个剧本,诬陷她有肺结核,并且让女主人深信不疑辞退了她。这个剪辑的过程就包含了平行、交叉和连续等多种手法,写剧本和后来的执行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应该属于平行蒙太奇,但修正剧本的错误和具体的执行又是剪辑在一起的,造成了紧张的交叉剪辑效果,然后这整件事从策划到结果,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蒙太奇,非常精彩的一场戏。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第二大类:表现蒙太奇

这一类不是以叙事为目的,而是以表达诉求为主,常见的有“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等等。

隐喻蒙太奇 通常是突然切入一个,看似和主线毫无关联的镜头,让观众思考其背后的含义。

比如《角斗士》开场,是一片麦田,一个人手抚麦穗,切到将军出场,他其实在准备一场大战,战场上根本没有麦穗,这两组看似毫不相干的镜头,联系起来观众会想到,将军久经沙场已经厌倦了争斗,他内心渴望安宁祥和的生活。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心理蒙太奇 通常是用来表现人物的梦境、闪回、幻想等情绪。

比如《梦之安魂曲》,女主犯了毒瘾找不到钱,不得已去求助一个非常讨厌的人,说话间对方抓了她的手,她幻想着拿起钢叉插进对方的手,但她清醒过来还是不得不强颜欢笑,陪这个讨厌的家伙上床。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抒情蒙太奇 是一种超越剧情之上的情感宣泄。

还是《梦之安魂曲》,女主陪那个讨厌的人上床拿到钱之后,这一组镜头是绑在她身上的稳定器拍摄的,画面的感觉像是女主在楼梯间里飘荡,配合逐渐加强的背景音乐和忽闪忽闪的灯光,反应了女主那种痛苦到麻木的精神状态,出门之后忍不住剧烈的呕吐。请注意这里出彩的并不是剪辑,而是延伸到了拍摄手法和音乐、灯光等元素的结合,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同样的,表现蒙太奇通常也不会单独使用,而是几种手法混杂在一起,制造更加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电影《雨果》讲的就是乔治·梅里爱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梅里爱回忆他的电影事业,本来是一段连续蒙太奇,但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了他热爱的电影事业,拍电影的烟花突然切到了战场上的大炮,后来他把电影胶片融化塑成了一双高跟鞋,这一系列的镜头有隐喻有抒情有心理突变,很难区分属于某一种蒙太奇,但我们能理解他传达的情感就好。除了战争对于社会活动的破坏,电影胶片融化成高跟鞋,实际还有精神诉求败给了物质追求的含义,吃不饱穿不暖的人还看什么电影?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这里也要感慨一下,《雨果》这部电影获得第84届奥斯卡11项提名,最终收获了5个技术大奖,但全球票房并不怎么样,艺术类电影通常都不能被大众接受,这种情况在电影发展100多年后并无改变。


第三大类:理性蒙太奇

这里所说的“理性”其实更像是“感性”,因为这种剪辑手法更加突出情感宣泄,主要包含:“杂耍蒙太奇”和“反射蒙太奇”等等。

杂耍蒙太奇 是爱森斯坦亲自定义的一种剪辑手法,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激烈冲撞的情绪为主,无所谓使用什么镜头和剪切方式。

比如《花样年华》有一场戏,周慕云在2046装病,苏丽珍急匆匆地赶到了酒店,跑上去了又跑下来,再上去还是觉得不该来,站在楼梯口犹豫不决,紧接着是从走廊走出来,又走进去,跑下楼又再上楼,这一组剪辑完全不顾时间与空间的规则,镜头角度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完全是混乱的,但传达的情绪很清楚,苏丽珍努力想要挣脱传统礼教的束缚,这是矛盾与痛苦、是剧烈的心理斗争。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反射蒙太奇 是使用画面元素组合,制造一种意义上的延伸。

比如烂尾神剧《权力的游戏》最后一集,龙妈屠杀了君临百姓之后,从残破的城堡里走出来,巨龙在龙妈身后展开黑色的翅膀,有那么一瞬间感觉龙妈像是一个长着翅膀的恶魔,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曾经被人民称为“母亲”的女王,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黑暗暴君。反射蒙太奇和隐喻蒙太奇的区分方法通常是,反射蒙太奇不会切入与主线无关的镜头,而是会利用镜头内的元素组合产生新的含义。

电影·蒙太奇·分类科普


当然还有更多的分类和手法,不可能一一讲到,希望看完这个视频的人理解,壹戈这是“大题小做”,只能粗浅地概括一下。其实对于普通观众,完全可以把蒙太奇理解为剪辑合成,就是对电影镜头的设计和组合,或者叙事或者抒情,或者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它是一种经过长期积累的艺术表现手段,但也并不是非有不可的东西,尤其没有必要强行分类,纠结某些镜头桥段属于什么蒙太奇类别。

关于蒙太奇我们就说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关注【壹戈说戏】,会有更多的电影知识分享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蒙太奇   雨果   斯坦   苏联   目的   组合   电影   大类   剪辑   抒情   手法   情绪   观众   镜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