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要教育孩子寻求救助的同时打回去

近日,网传浙江慈溪某中学一女生在教室内遭另一名女生掌掴、脚踹,又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校园暴力虽然只是通常意义上的暴力, 比如拳打脚踢、打耳光、揪头发等方式, 这些手段往往达不到刑法规定的伤害结果, 以往校园暴力事件最终涉事的未成年人也以不执行或所外执行为主,相信这一现象在全国不是个例。但是相对于身体上的伤害, 校园暴力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更大, 很多更残暴的犯罪都是被施暴人在长期的心理压抑作用下发生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

校园暴力,要教育孩子寻求救助的同时打回去

遭受校园暴力的同学反映,学生找到老师,老师为了教学业绩考核不往学校报,批评教育一下息事宁人;即使报了,学校同样会为了政绩选择调解了事。最终导致施暴者越来越猖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否则,只能说这样的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从家庭教育来看,要教育学生在自己或者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或者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还要教育孩子遇到校园欺凌要打回去,一个方法是你的孩子从小要进行一些体力锻炼,只要孩子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另一个就是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防身术,对于女孩子尤为重要,在被人侵犯的时候可以有还手的余地。

校园暴力,要教育孩子寻求救助的同时打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云南大学   慈溪   防身术   息事宁人   个例   教书育人   拳打脚踢   头发   大众   爆发力   教育孩子   老师   女生   孩子   校园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