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要走出教室,为什么这么说?

白岩松:很多学校,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除了喝水上厕所,不许孩子们下楼,因为要从安全等很多方面考虑。请问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

课间十分钟要走出教室,为什么这么说?

一直说白说的大实话。


学生时代,本就是充满好奇,富于探索和认知的年纪,他们在与同龄人、家庭环境以外的世界交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自己的认知观,人际交往观念,而现在现实情况确是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被教育要求课间要安静,除了喝水上厕所,不要下楼这样的“圈养”保护模式。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宝,平时和家长沟通交流是一回事,到了学校和同学、老师交流又是另一种环境,他需要自己适应,去转化,去调整。假如每天到了学校,都是固定的几个同学,课间时候也只是在自己座位上学习、或自己几个同学的小圈子,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课余知识的匮乏,更甚者容易引起厌学、焦虑等心理疾病。

课间十分钟要走出教室,为什么这么说?


随着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身体素质也比较差,单靠一两次的眼保健操、体育课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课间时间正是学生身体应该舒展和运动的时候,对于“由于跑去喝水、上厕所,剩下的时间学生们再从楼上跑到楼下,就差不多该上课了。”这样以成年人的心理去预判青少年,有点太不科学了。

诚然学校为了学生安全,减少自身不必要的麻烦,以剥夺广大学生的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换来的学校的升学率、安全无事故率,有点丢西瓜拣芝麻,粉饰太平的意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课间   厌学   升学率   心理疾病   鸦雀无声   长此以往   小圈子   认知   教室   作用   同学   孩子   环境   时间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