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近日某市爆出了某校家长拉横幅要求见校长的事件,原因是3+2课程设计,教学重点偏向竞赛,导致考生今年中考失利。

无独有偶,今年的广州中考,小部分2+4课程设计的竞赛强校,也出现中考滑铁卢情况。幸好某些学校有了签约的保证,中考失利的考生大部分能回到本校高中部就读,中间虽有吐槽不愉快,但最终能圆满解决。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这反映一个问题,开展3+2或 2+4课程的学校,没有签约,拿什么去保障学生的升学?

“3+2”指的是某地某些学校实验班安排在高中部上课,课程安排采用的是学校自己编制的教案,难度比普通班要大很多,课程进度也比较快。初中3+2孩子培养进入学校3+2高中实验体系,为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和中科大少年班做准备,高二就可以参加高考。

“2+4”课程设计和目标跟“3+2”差不多,只是从课程时间上改为2年初中课程4年高中课程。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无论是“3+2”还是“2+4”,这只是它们课程时间上的设计,实际上到初三时候都是要参加中考的,只是这种班型,学校一般采取签约留尖模式以保证优质生源学习的连贯性和防止尖子生外流。只是签约形式不同,有的是包捞,既保障了考生不因中考失利回不到本校而外流,稳住了生源,也可以让考生放心参加竞赛,不因中考分心。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而另一种签约不包捞的政策,考生中考顺利没问题,考生基本回到本校,但若然考生中考失利,没有包捞的情况下,考生就回不到本校了,甚至可能流失到比较差一些的高中。

这两种班型的课程设计侧重点都难度较大,进度较快。为了可以尽早参加比赛,初三的学生基本已经完成高一课程,甚至已经开始高二课程,而难度是竞赛难度。对于中考,他们是没有多少时间准备的,有的考生甚至中考前一两周才开始中考复习。

这类型的考生,中考题难度较大时,他们都没问题,已经做惯了难题,他们优势尽显;但一旦题目简单,绝大部分考生都能考好的情况下,他们反而失去优势,甚至因为平时对一些格式细节不注重,答题跳跑等情况被扣分,反而不如普通的考生。

像今年的中考,因为疫情的影响,为了照顾考生,大部分省市的出题都比较简单,很多中上水平的考生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而这些拔尖的竞赛生反而考出了很低的水平,相当部分考不回本校,甚至掉到了比较差的高中。

这与他们当初选择那所学校那个班型就是为了能进入该校高中,将来考入国内顶尖高校的目标大相径庭,自然很多学生和家长接受不了。幸好广州的一些学校签约是采取了包捞政策,他们虽然中考失利,但最终还是被捞回了本校高中重点班,才没出现某地某校家长们的极端反应。

竞赛生的课程设计对于高中高考是十分有利的,尽管能够竞赛出成绩的学生毕竟是小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陪跑者,但是他们都比很多的高考生都提前进入了高中内容的学习,且学得更广,所以历届的竞赛生班,他们除了竞赛成绩突出,高考成绩也是十分亮丽的,竞赛带动了高考。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但是,这个课程设计却是十分不利于初中中考的。课程进度快且难度高,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竞赛题目上,做题对于格式书写等的细节不注重,学校也抓得不多。学生专挑难题攻略,对于简单题目不屑,往往有点心高气傲。也因为竞赛体系课程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学生用于备战中考的时间十分少,可以说中考是准备不足。所以如果没有了签约的保障,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仅是竞赛的陪跑,甚至是竞赛的牺牲品,中考都顾不上。

所以,开展这类课程的学校,希望能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考虑,在入学后,尽早筛分出竞赛生的苗子,不要让那么多的学生做陪跑。而对于竞赛生,也要好好保障他们的中考升学,可以让他们专心课程,取得更好的成绩。毕竟竞赛生和他们的家长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普通学生的数倍,不要让他们的汗水白流了。

不保障升学,名校3+2课程的多数学生只有陪跑的份

对于想选择这种班型的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类型的学习,不要最后做了陪跑者,甚至是牺牲品,竞赛、中考、高考平衡不过来,全盘皆输。既然选择了,那就集中力量继续往前冲,未来一定有好的回报在等待着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课程   学生   生源   牺牲品   名校   中考   考生   进度   课程设计   难度   题目   家长   成绩   高中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