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基努里维斯说:“我不想生活在善良是弱点的世界里”。

而在宫斗剧里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是善良的人越是早早的便领了盒饭。除非顶着主角光环黑化一把,斗遍小鱼小虾,翻身把歌唱。

否则善良就是一个靶子,不管哪个小团体要出招,都会从这些人下手。

另外,某些宫斗剧,其实就是披着华丽古装的当代街头娱乐八卦:“某公司高管老婆智斗小三、小四,携儿子逼老公净身出户,成公司最大股东......“

还有人不仅秉着娱乐精神追剧,还把宫斗剧当成了厚黑学,细细品读希望尽早掌握给人穿小鞋、下绊儿的技术,争取早日成为上位者。

《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版权问题导致《如懿传》、《延禧攻略》下架。那么对这事,我虽不是双手赞成,但也持肯定的态度。

同时,当事人的态度就值得品味了,而他们对娱乐“历史”、消费“历史”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反应。

历史可以娱乐化吗?

首先,对历史这个词的概念,是有一个前提的:所谓历史,即前人书写并按需润色后的,曾发生或未发生,但对未来意识上有意义的事件。

所以,大可不必纠结历史的真与假,好与坏,有时存在即是合理的。因为历史的作用极其重要,是它塑造了今天的这个世界!

《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回到宫斗剧,如果你相信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尤其还是所谓盛世的缔造者。

被几个女人在家玩的团团转,每天考虑的就是翻谁的牌子,谁来接自己的班,请理性的思考一下下,这智商怎么可能文治武功呢。

不过是编剧戏说了下历史而已,为了塑造而塑造,但是厉害之处在于,他们知道观众的口味,投其所好,其他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说到底,娱乐剧就是消费你闲暇时光的,但是如果渐渐的观众深陷其中,以为这就是历史,那么历史的娱乐化就有点危险了。

所以,娱乐剧本没有错,如果观众自己无法分辨其中糟粕,势必需要别人替他把把关。

《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制造娱乐的电视剧有错吗?

有很多人觉得,一部“口水”电视剧而已,工作了一天就图个乐,何必上纲上线呢?

其实这是弱化了意识的力量,尤其是集体意识的力量。

这就好像是所谓的原生家庭,一切在你看来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因为你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如果这样的电视剧多起来,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不用手段,自己的事业就会被有心眼儿的人抢过来,只能先下手为强。

意识这东西,大热的《乌合之众》一定有不少人看过吧,在某些时候,作为集体惯性颇重的人类,谁说我们不是那个“乌”之一呢?

你以为你很清醒,你有信心分辨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真实,如果真的清醒,早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举个小例子,有个贼夜晚进屋偷盗,见主人熟睡,想用一记电影里特工的手刀,砍晕他,结果手挺疼,人家也被一巴掌扇醒了。

他傻吗,他不傻,只是入戏太深叫不醒了。

如果当事人知道自己并没有“错”,那么选择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对之法了,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份量。

回到电视剧创作,我也看过一些“根儿红苗正”的电视剧,不禁尴尬的鸡皮疙瘩直冒,难道演员在拍摄的时候不会笑场吗?

一个个“伟光正”,“坏人”登场的时候,不用说一句话就会被观众识破,简直太形象。

《延禧》《如懿》下架,为何当事人全无回应?是因为不敢吗?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除了精确的剖析人性,上演一出热闹的人间剧,希望它们能更多一些艺术性,甚至是思想性。

让我们能从“上帝”视角看尽人生百态,“反哺”到自己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这样的电视剧,多多益善,你觉得呢?

欢迎留言,随缘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当事人   份量   文治武功   穿小鞋   都会   上纲上线   善良   清醒   观众   态度   集体   意识   力量   电视剧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