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不识字的老人,寸步难行,说说我亲历的体会吧。

比如我,今天早起,然后一天都要耗在路上。

起因也很简单,我妈不识字,我得回老家接她。


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自从我在外安家之后,每次我妈来,我都要无缝接送。

接,回老家。送,送回家。否则,她不识字,看不懂车次,也找不到车厢座位,不接不送没办法。

上医院看病就更是如此了。现在很多挂号缴费都是拿手机办了,给我妈买的手机除了会接打电话,啥也不会。疫情扫健康码也是。

医院里做检查,B超在3楼,抽血在2楼,心电图在4楼,东转西转的,别说是不识字的老人了,年轻人都要狠找一阵。

打过12306,有一种重点旅客服务,主要针对的是老弱病残,可以提供优先进站之类的服务。我问了,文盲不属于服务对象,年龄没到70也不算老。


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还想过找美团的跑腿帮忙,可惜老家没开通这个服务。

所以只能自己接送了。去一趟花200,回来一趟又是200。一来一回,花了钱在其次,主要是一天六七个小时就这样耗在车上,总觉得有点费。

现在治安好了,真要一个人出门,也不用太担心。我以前在南京,在报上看到过一个真事,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当年出国留学,他妈也是文盲,送他去广州火车站,然后就莫名其妙失踪了,他都身家几百亿了,说起这个事还是无语凝噎。

我妈不识字,原因也简单,就是那时候家里人多,没钱上学。后来结婚成家了,在农村里干活,似乎也不太需要认字。凑合凑合就到现在了。

谁能想到,现在识字有这么多好处,要出门有这么多用武之地。别的不说,我爸识字,晚上吃完饭电视都不看了,就刷手机短视频,我妈就不行,不识字,最多也就会自己开关个电视,随便点个电视剧看看。


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要一个人出门旅游,那就更不可能了。

我妈那一代,文盲还是很多的。全中国算下来至少大几百万。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有人打农药,不识药品上的字打错了,几亩地的庄稼全打死了。

我自己坐高铁时,也遇到过好几次老人家拿着个纸条问:是不是这趟车,位子怎么走?那时我心里就想:哦,估计和我妈一样,也不识字吧。

再拿上医院看病来说,老人不识字的麻烦。

我现在生活在江苏。据我的观察,江苏,特别是苏南的地级市,一般都实现了网络挂号、预约、叫号,缴费、开发票等功能,基本不需要排队了。


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我要带阿呆或者我妈看病。基本的流程是,提前几天在当地社保App上挂号,可以精准到十分钟,甚至五分钟之内。比如我就挂9点到9点10分张医生的号。

然后当天在预约时间到就行了,也不需要病历本,医生给你开检查,也不需要去排队现金缴,手机上直接缴费,或者在医院的自助机上缴就可以了。

一切全部搞完,拿药走人。以前带家人看病,有时要花半天甚至一两天,现在大部分时候,前后两个小时就能搞定。有几次从我进医院,到拿完药,也就花了一个小时。

当然这一般是常规病症,疑难杂症耗时不好说了。

但这种常规流程,对我们年轻人,稍微一学就上手了。对我妈他们这样的老人来说,就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文盲更是如此。


不识字的老人,出门的难处,年轻人体会不到

大家留心一下可以发现,现在医院里起大早,还在排队挂号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排个把钟头,也许当天的号都没了。不是年轻人不生病,而是他们走了“捷径”。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琐碎事儿,卑之无甚高论,却又是实实在地影响着我们。

年轻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老人,尤其是不识字的老人那,可能就是登天之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苏南   卑之无甚高论   老人   年轻人   南京   江苏   难处   文盲   常规   当天   流程   医生   小时   简单   医院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