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对孩子扭曲的溺爱,终成父爱悲剧


《高老头》:对孩子扭曲的溺爱,终成父爱悲剧

提起父爱,你会想起什么呢?传统意义上的父爱通常是指父亲给予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严肃刚强,博大精深。父爱和母爱一样,对孩子的一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单亲家庭常会出现爱的天平失衡,当看见孩子缺乏另一份爱时父亲常会把原有的刚强、博大精深的爱抛弃,进而变成宠溺的爱,而一旦平衡失调孩子往往会被宠坏。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就曾在1834年写过一部关于父爱题材的小说《高老头》。小说以法国大革命时期为时间背景,以一位中年丧妻的面粉商人为主人公,展开了一场为爱而付出所有,却最终一无所获的孤独的父亲的形象。人们尊称高老头为高里昂先生,他本是有钱的面粉商人,穿着体面受人尊敬,妻子去世后曾有不少人想要嫁给他,可他却把全部的重心放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为了满足女儿无止尽的要求,他不断地降低生活标准,卖掉值钱的东西,而当她为女儿们倾尽所有即将死亡时,却没有一个女儿愿意去看望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孩子,不该如此宠溺他们。从而发出:“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的感叹。

《高老头》:对孩子扭曲的溺爱,终成父爱悲剧


高老头的父爱:盲目、偏执而又真实

关于小说中高老头的父爱特征,国内外学者有着很多不同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当时背景下,资产阶级社会拜金主义的父爱。还有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与情欲也存在必然联的联系。而我却认为高老头的父亲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两个是特征盲目与偏狂的。

高老头对于两个女儿的父爱是具有着强烈的盲目性,他聘请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女儿的才艺,为了满足女儿的才华,他在女儿15岁的时候就让她们有了属于自己的马车。当两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时,高老头又给予了两个女儿自由选择伴侣的权力。因为大女儿想做贵族太太便和一位伯爵成了夫妻。小女儿爱金钱,便嫁给了银行家。为了让大女儿过的幸福,他心甘情的承受女婿的侮辱,并且也心甘情的为了让大女儿享受荣华富贵,而欠下债务。

为了让两个女儿开心,他一次又一次的付出,然而他的这种付出,却是极度盲目的。这种毫无保留、毫无原则的付出,最终非但没有留两个女儿,还导致自己步入倾家荡产的地步。不禁让人为此感到悲哀。

而另一方面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爱又是偏狂性的,中年失去妻子的高老头,很自然的对两个女儿感觉到愧疚,因此想要尽全力的为弥补女儿们缺失掉的那一份母爱。同时高老头对已逝妻子的爱又是极其深刻的,从而导致他将对已故妻子的爱和对女儿们的愧疚感,统统变成深厚的爱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并对女儿们爱的一发不可收拾,而这恰恰让我们看见了高老头偏狂的一面。

正如高老头所说的:“她们随便对我微笑啊,那是天上照下来的彩虹将世界都上了金。”又如:“为了不让她们伤心落泪,就连圣父、圣子、圣灵都可以出卖。”由此可见,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爱早已到了偏狂的地步。这种偏狂不仅表现在语言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许多行为上,他会用鼻子去嗅女儿们的来信、会闻女儿们的脚。这些疯狂行为的背后,明显流露出一个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的亲情关系,也为结局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虽然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有着盲目和偏执,可却又极其真实的展现了一个中年丧妻,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的父亲的真实情况。倘若我们也曾遭遇高老头所遭遇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变成高老头呢?

《高老头》:对孩子扭曲的溺爱,终成父爱悲剧


高老头父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高老头矛盾的性格

文中高老头本是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的面粉商人,他依靠做面粉起家,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不但是时代的顺应者还是资产阶级的暴发户。然而在家庭里,他却是时代的悲剧并且这种悲剧在很大程度上的是由于他自身矛盾的性格而造成的在高老头的观念里,认为父亲对女儿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这种爱都是轴心。

但当他怀有这样的观念的同时,又抱着一颗私心,极力地想往上爬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因此本来在高老头观念中的高尚父爱在他矛盾的性格的触动下,成为了极为庸俗的一种父爱。从他性格矛盾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和偏狂性可知,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不但是个人观念上的悲剧,还是时代产物上的悲剧另外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失去理性的。

例如当他受到女儿的愈慢与冷眼时总是用金钱去讨好女儿,而不从根本原因上做思考因此这种失去理性的父爱也可以表明高老头一直活在虚幻的世界里,在这种虚幻的世界里,他的矛质性格加快了悲剧的发生。

高老头所处社会背景之金钱至上

作者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两者作为矛盾冲突点,进而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金钱统治与拜金主义的劣根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到处都充斥着将金钱摆在第一位尔虞我诈以及自私自利的恶劣气息高老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便是拜金主义中的典型代表且高老头将自身意识里的拜金主义容纳到了对女儿的爱当中因此,在他盲目而疯狂的父爱中,女儿便将金钱当作了父爱进而酿成了悲剧的发生。例如为了替大女儿还债,高老头甚至愿意杀人放火。

在他没有能力替女儿还债的时候他感觉非常愧在没有钱给女儿的时候,他说不中用了再也不能说是父亲了。由此可见,在高老头所处的社会背景下资产阶级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以及灵魂曲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高老头》:对孩子扭曲的溺爱,终成父爱悲剧


《高老头》父爱悲剧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巴尔扎克用大量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为爱偏执的父亲,即使是200年以后的我们再翻阅的时候,不应该是简单的将其归类与悲剧故事,而更多的应该是从高老头故事的悲剧中得到一些启示,从而避免这些错误再次发生。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固然,悲剧人物的性格一定有其合理因素。

“高老头的父爱本质是以金钱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而其父爱的基石是封建宗法的道德观念”,高老头在内心深处仍抱守古老的伦理道德,这种人性的美好被同时代金钱本位的思维方式而亵渎,一个父亲的真情,谁能不为此而感动?父爱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在高老头身上确是极致的反映,也是对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最大的讽刺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

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溺爱和放纵最终也造成了自己的命运悲剧。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如同伏盖太太形容他那样:“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以盲目和虔诚的态度安放在了两个女儿的身上,女儿们当然自小就学会了索取,学会了以金钱去衡量一切因此家庭教育在这里就显得尤其重要无偿地给予,无原则地付出必然滑出父爱真正意义的轨道其二,不能与时俱进的悲剧。

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像拉斯蒂涅那一类埋葬最后一点善良的本性去迎合金钱社会的所谓“与时俱进”,而是指高老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因为地位显赫的伯爵和银行家认为高老头卖面粉有失体面,高老头也认为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的门面,毅然盘出店面。

金钱至上的社会,以金钱论高低社会的新旧交替高老头还未将金钱的生存法则植根于内心就被划为了局外人,温情脉脉的父爱被金钱利害无情隔断高老头的悲剧是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

读完《高老头》我最大的感触在于对教育的反思,人们常说情亲来源于血缘,血缘凝结就成了亲情,然而高老头用如此高额的付出,也不能换来亲情。在那个金钱至上的年代,在那个人性丢失的年代,想要保持一份纯真的亲情真的很难。然而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应该重新找回那一份丢失的亲情,保留住内心的纯洁,用真诚的感动和爱去教育孩子,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在人生的道路上正视金钱并非万能,从而学会珍惜和亲人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父爱   巴尔扎克   悲剧   拜金主义   资产阶级   溺爱   面粉   盲目   亲情   观念   性格   金钱   父亲   女儿   两个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