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义举找借口,从道德制高点出发的善良,早已违背本心

别拿义举找借口,从道德制高点出发的善良,早已违背本心

最近,天行有常,很多地方又遭遇了新一轮的洪涝灾害,于是有些人在看到一些企业的捐款之后,自己也没闲着,一方面在网上点名企业,另一方面跑到企业直播间大放厥词。这些人中有些人纯粹是为了道德绑架而绑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为之,并不是真的大发善心。

笔者想说捐款是好事,但是逼捐的行为确实不提倡,别人捐多捐少是别人的善心,跟自己关系也不大。再者这又不是违法犯罪,也没有违背公序良德,所以不需要监督。

别拿义举找借口,从道德制高点出发的善良,早已违背本心

别老踩在“凳子”上

尽量少踩在凳子上,以“道德制高点”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不管是对己还是对人都有好处。笔者所说的这个制高点,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绑架”,关于道德绑架,百科有明确的定义:通过不切合实际的标准,来要求他人或左右他人的行为。

通俗的讲就是以“圣人”的身份,来俯瞰他人,并且要求他人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另类的上帝视角。道德绑架很可怕,有时候你动动嘴皮子,别人就要为你的行为买单,用农民的话来讲就是“不厚道”。有些人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习惯了,一时下不来,这一点,连孔圣人都自叹不如。

最常见的道德绑架方式就是“双标”。(没错就是美帝喜欢玩的那一套)所谓双标就是给自己一套标准(常常是低到触及底线),给别人一套高标准(常常触及天花板)。就跟普林斯顿大学提出的“道德许可效应”差不多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这样,只要事情不涉及到自己,就总是一副圣人子弟的样子,一旦涉及到自己,又开始各种口嗨。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是否考虑到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审判?是否考虑到有一天被网暴的是自己?

前段时间,在网上有个专家声讨一位古代“贤士”,具体叫什么名字,笔者忘了,不过也不能怪我,毕竟这年头一板砖扔下去,砸中的十个人中,有九个都是专家。这位专家对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大肆表扬,对同样身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口诛笔伐。一时间什么小人、薄情寡义、阿附权贵、自私自利等各种难听的词语随之而来。而一群不明真相的网友,瞬间就开始起哄架秧子。

笔者想说擅绑架者,观察问题,总流于表面。

首先,嵇康与山涛是一生的知己、挚友,两人是绝对的忘年之交。

其次,嵇康之所以与山涛断交,完全是一种别样的“保护”,这从嵇康临刑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山涛抚养,而没有交给自己的手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嵇康不可能不知道,如果山涛真是上面专家所说的那样,嵇康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吗?这根本就不符合正常的逻辑。

在嵇康临死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只要山涛伯父在,你们就不会成为孤儿。这不是也佐证了嵇康为了保全山涛,名义上与山涛划清界限的结论吗?

结果这封道歉信,太出名了,主要是嵇康文采太好,人尽皆知。他一生写过两封绝交信。另外一封间接害死了自己。就因为一封“指桑骂槐”的绝交信,却把山涛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小人”。之所以被称作“小人”的直接原因就是嵇康死了,山涛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这些当时骂山涛的人跟现在擅长道德绑架的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从来不去考虑当时司马篡权的政治形势,更不敢把矛头直接对准权贵,所以只能找一位不跟他们计较的“贤士”讥讽。

别拿义举找借口,从道德制高点出发的善良,早已违背本心

什么是善良?

善良不是口头说说,而是付诸于行动,“逼捐”的行为不叫善良,拿别人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善心”,更不叫行善。

善良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而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善良的人,首先要保证自己自己有一颗善心,然后通过自己的善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善良动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布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发心。”行善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诚。也别把善心过于物质化,有时候物质的多少并不能直接代表一个人的善行,心意不诚,送多少的东西也于事无补,心意到了,就算千里送鹅毛,那也是礼轻情义重。

所以说,别人捐多捐少,那是人家自己的的事情,既然自己做不到,那就没有资格去逼迫别人,日常中,我们只需管好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别拿义举找借口,从道德制高点出发的善良,早已违背本心

“斗米”养大仇

笔者记得之前有个例子,好像是有一个明星还是网红,通过网上的渠道,得知了一个身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家境贫寒的条件下,仍然发奋学习的故事。

于是这个明星,就想找到这个孩子,通过一番努力,这个明星终于找到了这个孩子,然后这个明星就无条件的把这个孩子资助到大学毕业。

然而这个条件突然变好的“穷孩子”,却在金钱中逐渐失去了自我,甚至是丧失了本性。工作之后,不思回报,还一味地向这个明星继续索要资助,三番五次之后,这个明星终于下定了决心拒绝了他。后来他便开始找人在网上造谣抹黑这个明星,笔者记得当时这个明星说出这件事的时候难掩泪水。她不知道曾经那个有志向的少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农夫与蛇的例子也不止一个。当一个人持续性地帮助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假如有一天,帮助停止,被帮助的人非但不会感激他,还会记恨他一辈子,甚至与他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大恩养大仇。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就像这近些年,关于“老人”这个群体的一些负面消息一样。最初,大家是同情老人,毕竟老人是处于弱势方,再加上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但为什么,渐渐地就演变成不给老人让座就是不尊敬老人等现象,原因就在于老人这个群体中的某些人,败坏了整个“老人群体”的名声。他们把让座变成了“道德绑架”。

说句实话,别人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法律没有规定,任何人有义务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除非那个人是你的至亲之人。

善举虽不是一种义务,但却是做人最起码的美德。为什么要提倡大家乐于助人,因为你今天拉了别人一把,明天或许你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一定会选择帮助你。世事无常,善念常驻,方得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制高点   竹林   善良   道德   贤士   义举   善行   本心   善心   权贵   圣人   小人   笔者   借口   老人   孩子   明星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