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我敬你,你不喝,那就是不给我面子。

我喝的是白酒,你喝的是饮料,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这两句话已成“酒桌文化”中的专业话术,在古代,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对酒狂歌、一生潇洒的“酒仙”李白,又有心系天下、胸怀国事的“少陵野老”杜甫,更有借酒消愁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酒真是个“好”东西。在“醉生梦死”中,很多梦想都可以在酒中得以实现,酒文化伴随着我国的古代史,源远流长,这中间从来没有隔代、断绝、消失。

然而,在人类科技文明的今天,为什么酒文化就如同“饭圈”文化一样,逐渐变成了“畸形”?

在笔者看来,畸形的文化染指了“文化”这个高贵的字眼。如果有人硬是把它塞进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当中去,那也是文化中的“糟粕”。

现在人喝酒的理由确实不少。同学聚会要喝酒,同事聚会要喝酒,接待客户仍要喝酒,动机不纯更要喝酒。

几年前笔者听到的一个令我十分吃惊的例子是,一个销售界的元老精英,竟然“被迫”退出销售界,选择另起炉灶了,而直接原因就是身体无法承受更多的“酒”,因为这些年酒把他的身体透支坏了。在问道他这些年成功的经验是什么的时候,他仅仅回答了两个字“喝酒”。

于是在“畸形”的文化影响下,就变成了这样一种局面。

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酒桌文化的现状

双方交易要达成就一定要喝酒,若不喝酒就谈不成单子。所以公司其实不是养着一群员工,而是养着一群酒鬼。你能赚多少钱,不是靠你的能力决定的,而是靠你的酒量决定的。

这样发展下去,酒桌文化不仅是变形的问题,而是变质的问题。

以前喝酒是为了谈感情,现在喝酒是为了谈钱。谈感情多了就会伤钱,谈钱多了难道就不伤感情了?于是有人把酒桌文化直接划为“金钱文化”。反正喝酒是为了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要靠喝酒赚钱,男生可以喝,女生怎么办?

有些人说女生也可以喝,那我想问,喝完之后怎么办?你能保证不会有觊觎美色的小人吗?不管现在是否真的已经到了阴盛阳衰的境遇,从生物学上来讲,女性仍然处于弱势方。

一位大佬曾经回忆称,自己当时为了拿下一笔50万元的投资。在饭局上,曾被要求一口气喝掉9杯白酒,可是当时他并不会喝酒。于是身边的女秘书勇敢站了出来,硬是替他接了27杯酒。

既然公司老板都要被逼喝酒,底下员工的境遇可想而知,有的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就直接贴出明文规定,不会喝酒的直接不要。

以上就是目前酒桌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从员工还是企业文化,酒文化早就渗透到了各个角落,尤其是生意桌上。

然而,自古酒色不分家,只有美酒,没有佳人,良宵几何?于是,你可以看到饭局上几乎都会有女性的出现。女员工陪酒就已经成为一种业内常态。

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酒桌文化背后的无奈

员工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所以就不敢得罪自己的领导。

多数人遇到被“占便宜”这种事情,基本都是一个想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算出了什么事情,也是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反正自己没有吃太多的亏。然而就是这样的想法,才会让权力支配的欲望更加膨胀。助长了某些领导的嚣张气焰,这就是得寸进尺。

笔者想起了那句老话——“要不是生计所迫,谁愿意干啊大家都是父母养的,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

“打工人”为了促成交易的成功,就得陪着笑脸当孙子,强忍者心中的恶心,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散席后的心酸,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有些人就算是恨得咬碎了牙齿依然往肚子里咽。

在酒场上,你只要第一次喝酒,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因为一开始没有拒绝就给了后面接受的理由。你连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拿什么来说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领导?即便你一开始选择了拒绝,也不排除各种穿小鞋绑在脚上。所以你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这就是目前“饭局”中令不少朋友头疼的原因。只不过喝酒有时候也被玩出了花样,美其名曰“团建”。

从这次阿里女员工控诉事件,终于把变质的酒桌文化掀到了台面,让水下面的“小鬼”有了“露脸”的机会。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就像前段时间发生的吴某凡事件一样。只不过在此之前没人敢站出来,更没人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因为一旦捅破之后,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好处,为此,有些人一忍再忍,还要时常提防那些小人的手段。

员工在公司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而女员工属于渺小中的渺小。有时候笔者在想,既然有业委会,是不是应该让工会作成为一种常态存在?

这名女员工在事发之后的十天之间,通过员工渠道“上诉”,然而公道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时间不能止痛,但容易让人感觉不到痛的存在,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

于是女员工宁可冒着让自己名誉受损的风险,通过采取在公司食堂发传单的方法站出来,揭露这群“小鬼”。事件彻底曝光在公序良俗之下,以“下策”的方法来维护一名女性的权利。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谁愿意这么做?

说实话,维权到了这个地步,不知道悲剧属于受害人自己还是企业。

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配套的“劝酒文化”

去年,一名来自广东的女白领,因为酒精中毒,抢救无效,最终在医院香消玉殒。而酒后将道德抛在脑后,选择裸奔大街的也不在少数。这背后伴随酒桌文化而来的是另一个词语“劝酒文化”。

感情深不深全靠一口闷。劝酒文化其本质上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道德绑架。

酒桌上以能喝为荣,以少喝为耻。酒品即人品。于是为了证明自己人品好,就拼命地喝,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若把自己喝进了医院,丢掉了性命,那些酒肉朋友就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和自己撇清一切关系。这不是笔者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个案例摆在面前。

这次事件中,该女员工,就是被各种劝酒,觥筹交错,直到对方喝倒为止。其实只是普通的喝醉也没关系,大不了同事送回家去,怕的就是有些人打着喝酒的幌子,肚子里憋着一肚子坏水。这个过程把人性的“劣根”暴露得淋漓尽致。

所有归根结底,还是人性的问题。世上最深不可测的东西依然是人心。酒场上考验的依旧是人心,权力欲望的尽头仍然是人心的下限。

曾经有个十分惨痛的例子,一名女员工在醉酒后先后遭受两次侵害,第一次来自同事,第二次来自代驾司机。

当酒桌文化碰到“两性问题”,就变成了“酒色文化”。一些无道德,无底线的人就开始暴露出禽兽的本来面目。而这些目的的达成都是通过劝酒的方式。

劝酒成功的人,内心就会有一种“高傲”的满足感,本身上就是奴役带来的快感。在劝酒的过程中,对方是死是活根本不重要,能不能干掉这一杯酒才是重中之重。

关键是在一旁看热闹竟是自己昔日的同事。身为同事的他们非但不会袖手旁观,反而“勇敢”地站出来帮忙搭台劝酒。

在劝酒文化最盛行的北方,其实有一个地方的劝酒文化,让不少人胆寒而立,这个省就是山东省。

山东人把热情、直爽、朴实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酒桌上,作为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孔孟之乡,酒桌上的礼仪让不少南方人望而止步。

曾经有个杭州的朋友就对笔者抱怨道,自己的酒量完全可以应付普通的酒场,万万没想到去了趟山东,让他的自豪感烟消云散,甚至喝出了“阴影”。

各种劝酒手段,让你应接不暇,然而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喝醉的竟是自己,而那些酒场老油条毫发无损,其实不仅仅是山东人的酒量大,更是因为他们会劝酒,劝酒的最高阶段是自己喝最少的酒,让对方喝最多的酒。

所以这次事件发生在山东济南,劝酒文化最恐怖的地方。当然笔者不是说山东人不好,而是说山东的“劝酒文化”真的是让人一言难尽。

曾经有一个博主写了一篇文章,转发有十几万,题目就叫《千万不要在酒桌上得罪山东人》 。否则只有“后悔”两个字。

酒场如战场?令人胆寒的不是喝酒,而是有些人背后别有用心

酒桌上是一种“测试”

酒桌上已经变为权力的演练场。它测试的是你的忠诚和服从。

在公司大家能够看到,一位新上任的领导总会“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其实就是在测试底下人的“服从性”,也就是测试你的听话程度。

牺牲掉自己的健康,替领导挡酒这都是人之常情,这都是权力“支配”的方式。领导需要的是鞍前马后,为领导肝脑涂地、奉献一切的员工。这里面涉及到的还有员工的忠诚的考验。

一旦员工不从,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骨子里是对权力的支配,实际上是封建思想的残留。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三纲五常”的束缚。

因此很多员工早已习惯了领导的荼毒,为了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完全不顾自己身体的健康,最后毛病出来了,领导若无其事的安慰道: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句话,酒桌文化畸形的背后是人在搞鬼,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底线,没有了道德准绳的限制,欲望就会犹如脱缰的野马而不可控制,这也是犯罪的本源。

文章的最后,劝大家少喝点酒,尤其是女性朋友。至少身体是自己的,业绩是领导的。为自己身体买单的永远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少一点虚荣心,多一点脚踏实地,人生在世靠的是个人能力,而非酒量,不要等到“病发”的时候而又追悔莫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酒场   胆寒   人心   山东人   别有用心   酒量   畸形   笔者   战场   权力   同事   道德   酒桌上   身体   员工   领导   文化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