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

又是一年清明节,祭祖踏青两不误。据悉,清明节是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一些习俗,而演变而来的。

现在看,真的是很难得的有这样一个节日,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传统的祭祖节日,还是赏春踏青的好日子。我们国人讲究的“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等理念,在这个日子里,应该是最好的表现吧。

提到祭祖,一个绕不过去的事情就是“烧纸钱”了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提倡文明祭祀,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其实,从葬礼、扫墓这些风俗产生之处,纸钱就不是用来烧的,人们最多是用来埋葬、抛洒和悬挂。

清明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后来人们发觉,纸钱焚烧后的烟雾,很容易让哀思心切的人,产生通往冥界的想象,加之以后来印度佛教传入,受他们“焚化”观念的影响,烧纸钱便作为习俗沿用下来了,这样来看,一定程度上,咱们国家提倡的文明祭祀,还带有些返璞归真的意思呢。

01 烧的不是纸,而是哀思

我家这里四面环山,人们世代生长在山脚下,以前老人们总会趁着身体好,为自己为家人,在山头上挑选一块风水宝地,修坟建墓,希望世后能长眠于此,接受子孙后代的祭奠。

虽然很多城市多次明令禁止上山烧纸钱,甚至在清明时节安排专人巡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对于烧纸钱的热情并没有减轻多少,不让清明前后烧,那就提前烧,有的怕引起山火,还要带着水,烧完以后用水浇灭,还得盖土埋好。

可为什么人们要费那么大的力气,也要去烧纸钱呢?

一方面,是怕先人们在“那边”没钱花;

另一方面,是为了寄托对先人们的哀思。

都2021年了,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牛鬼蛇神了,但还是想要烧,主要是因为在心底,人们已经把烧纸钱给先人,当成了一架自身与家族先贤沟通的桥梁,和自身家族精神的寄托。

清明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可是烧纸钱就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了吗?

实际上,早在宋代,就有人写了一份《乞禁焚纸札子》,呈给当时的皇帝,大体意思就是,把“纸”当“钱”烧给先人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而且很多农民为了造纸、买卖纸钱,甚至荒废了农田,对江山社稷不利。

1894年,孙中山也曾上书李鸿章,讲到烧纸钱比鸦片危害还大,建议禁了。

那么烧纸钱不建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向先人致敬、寄哀思了吗?当然不是。

不要忘记,清明节,又叫祭祖节,而不是烧纸节,从古至今,我们沿袭下来的传统,除了烧纸,其实还有很多:

首先,修整坟墓,或扫墓。

主要就是为先人的坟墓清除杂草、添培新土,然后行叩头礼等,以示祭奠。

其次,插柳植树。

北魏贾思勰在他的著作,《齐民要术》中就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在现代,插柳植树等活动,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希望的渴望。

再次,献花献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鼓励,献花、献诗等生态环保的祭奠方式,越来越多的取代了,焚烧纸钱这种污染重,而且危险系数高的传统祭奠方式。

清明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更是催生出了云祭奠这种网络祭奠方式。

人们不需要搭乘交通工具返回家乡,只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在相关平台上,向自己想要祭奠的先人寄去哀思,既避免了扎堆聚集,又保证了民众安全,还可以满足人们祭奠的需要。

03 清明寄相思,千里遥相寄

网上流传一段话,“是一代代英雄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才换来今日富强安宁的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经有近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然而有名有姓的却只有196万名。

清明烧纸钱,不是寄托哀思的唯一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除了要倍加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外,希望你我都能够为那些逝去的先烈们,遥寄一份哀思与敬意,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最后,我想说,祭奠先人,慰藉最多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烧纸   哀思   先贤   寄托   清明   方式   纸钱   先人   祭祀   清明节   习俗   传统   国家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