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我国南方边陲有一个省份,在漫长的画像文明历史长河里,并没有很高的存在感,而人们对它的印象,也仅仅是一些屈指可数,呈碎片化的符号象征。比如铜鼓、绣球、唱山歌的刘三姐、甲天下的秀丽山水……当然,还有全网最红的螺蛳粉,以及那个让电动车颤抖的男人……没错,这个省份就是——

广西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70周年大阅兵中的广西彩车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70年了,代表广西的还是这老几样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其实没几个广西人见过真正的铜鼓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广西的街上也不是到处有绣球卖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三姐的freestyle不得不让人respect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螺蛳粉已经成为如今广西当之无愧的形象担当

除了上述这些文化元素,由于在长期以来地理位置远离中央政权中心,以及经济文化上的相对弱势,造成广西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播力有限,并不为外地人所了解。

  1.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的壮族“三月三”是广西的重要节日,现已被列为法定假日。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而来,因此也叫“歌仙会”或“歌仙节”。顾名思义,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与唱歌有关,每年到了这个节日,壮族人民尤其是青年男女会进行对歌、碰蛋、抢花炮、抛绣球等活动。当然,伴随时代发展而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除了官方组织的表演活动,这样自发的民俗场景在民间已日渐罕见,壮族“三月三”在广西人逐渐变成了出游的又一个小长假。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不放我回去,我们村今年对歌可能会输

值得一提的是,“三月三”在广西许多地方还是扫墓祭祖的节日。人们从三月初三开始(清明节在前就从清明开始)扫墓,断断续续直到谷雨前一天才结束 。祭扫时,务须将坟头和周围的小树杂草芟除干净,培上泥土,在坟顶插上白色纸幡作为标识,否则会被人视为绝嗣或弃坟。同时,还必须备上五色糯米、酒、三牲、炮竹和香烛、纸钱等祭品。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五色糯米饭寓意应与传统五行之说有关

  1. 七月十四

与国内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广西的中元节(又称“鬼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这一天的主要习俗是祭祖,有记载称,(广西上林) “七月中元节自十三日始,人家设位于厅,事陈香灯酒果如事生礼。至十五日,焚冥器,谓之荐祖”。如果本年家中有人过世,要备办“金银财宝”(纸扎的衣服、房子、钱袋、衣柜、轿、马、金山银山等),请师公念经“烧送上天”。

最具特点的习俗是吃鸭子,传说去到阴间要渡河,河上仅有一座奈何桥,桥上拥挤,而鸭子则可以带着给祖宗的祭品游到对岸,所以在中元节当天的祭祀品以鸭子为主。而在祭祀仪式完毕后,剩下的鸭子,人们就“散福”了,所以留传下来中元节吃鸭子习俗。另外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正是它们长大成熟的时期,肉肥而美,这个时候的鸭子用来吃和祭祀都是上选。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在广西,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过七月十四

  1. 舞炮龙

春节期间,广西宾阳、上林等地喜欢走村串户舞炮龙贺新年。之所以称炮龙,是因为舞龙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炸龙”。炮龙短有7节,长有9节不等,龙头龙尾用竹篾扎制,用沙纸装裱,龙身用色布装配。表演时舞龙者以一人舞龙珠于前,九人舞龙于后,赤膊上阵,任由鞭炮在身边爆炸,同时有锣鼓八音伴奏,以及各类动物形象伴舞。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舞龙时,有不少人抱子抱孙去钻"龙肚",以求吉祥;龙进屋拜年,没有男孩的人家爱用钱买龙嘴中的“龙珠”, 据说这样龙会赐福,来年能生个胖男娃。许多人家还喜欢用龙身上的布外壳给孩子缝衫裤, 认为这样可以保孩子安康。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此项活动以起源地广西宾阳县最为有名,并发展形成了号称“东方狂欢节”的正月十一炮龙节,该项民俗节日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宾阳周边的上林、马山等地也有春节舞炮龙的风俗,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上林时曾记载,正月十五,“晚酌南楼,观龙灯甚盛”。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1. 二次葬

又称“捡骨”“捡金”,是一种流行于广西的传统葬俗,特指对死者尸骸作二重处置:人死,先采用埋土、风化、架树、水浸、置洞等方式处理肉身。待皮肉腐烂,再发冢开棺,拣取骨殖洗净晾干,放入特制的陶瓮等容器内,择日选地置放或深埋,即重新安葬。

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长墓”,也叫“新墓”;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是没有份的。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到五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找个好日子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壮话叫做“金罐”,也叫“金钟”)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分金定穴看风水是一项技术活

捡骨一般在晚上,既是到了之后,先烧香放炮祭拜,然后掘土、开棺,开棺后逐一将遗骨取出,揩净,如果遗骨潮湿,还要用炭火烘干。最后按从脚到头的顺序安放到“金坛”中,取“坐”着的姿势,表示他自然从容地坐着,面对人间和他的子孙,祭拜时就像与后人亲密无间地“见面”一样,盖好罐盖。下葬又另选时辰,在墓地事先挖好一个容得“金坛”的圆筒形井穴,到时辰并分金后将“金坛”放进去,“井穴”上严盖一块圆形石板,再堆土成墓,最后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

  1. 师公教

又称梅山教、三元教、武教,是一种在秦汉时期越巫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教的若干成分和佛教、儒家的一些成分,加以融合而成的壮族原生性民间宗教,其产生于古百越之地,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发展以及特定的心理需求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师公主导的祭祀社坛仪式

师公教可以说是一种壮化道教,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道教、佛教等外来宗教的文化因素以及儒家思想的孝道观念等来改造和充实自己,从而使它逐渐从自发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形态的方向发展。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师公教与壮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中的婚丧喜事皆有师公的参与,如上述的几种文化习俗都看窥见师公教的身影,如七月十四前为新逝亲人焚化冥物时,要请师公来念经;舞炮龙前要请师公来为炮龙点睛开光。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民间所称的师公其实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根据信奉的最高神的差异、与佛道教的远近等,壮族的民间信仰还可细分为师公、道公和僧公,但在一般的老百姓眼里,他们都差不多。

广西原来还有这些独特民俗,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师公为炮龙开光

一方水土一方人,八桂大地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广西还有哪些特别的民俗文化,欢迎你来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广西   宾阳   上林   金坛   道教   壮族   中元节   师公   舞龙   本地人   祭祀   习俗   鸭子   民俗   独特   宗教   节日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