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言论了?

在约十年前,哪个地区有没有"文化"的相关话题还是比较热门的。在中国各个地域中,又以广东受到的攻讦为最多。“广东没有文化”、“深圳没有文化”、还有同属广府文化圈的“香港是文化沙漠”之类的批判和争论充斥着网络。而现在虽然还不时看到类似言论,但只是少数人在打嘴炮,已然没有当年一众人等引经据典、你来我往犹如两军交锋的架势。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言论了?

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当年网络交流是以看电脑为主,人们固定在一个地方坐着看大屏幕,专注力怎么也会比看小小的手机强。想发表个意见敲敲键盘也比在手机码字快。(虽然现在手机语音输入也快,但是语音输入并不适用于需要不断思考和修正的深度内容。)加上电脑在多页面显示,复制粘贴等 方面的便利,是有利于创作深度内容的。电脑时代的论坛模式,也更适合深度内容的发布和交流。而在手机为主的时代,公共空间变成更“微”化---微博、微信号、贴吧、甚至头条,都有小圈子化倾向,文章的内容更倾向于“短平快”人们对于深度内容和长篇文章的接受程度大幅降低,而“文化”问题恰恰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的。写出来的东西少人看了,交流讨论更加稀缺,创作者的热情自然也就没了。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言论了?

二、21世纪初,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后,打工一族不再是简单前往发达地区务工,然后赚钱回家的状态。他们需要慢慢的融入当地,在当地安居乐业。广东外来移民和务工人员众多,广东又是一个有着独特且较强势地方特色的省份,所以融入的过程,确切的说是双方融合的过程是漫长且不平坦的。从语言、饮食、风俗、生活模式等双方都有很多要适应和习惯的地方。再加上不同地方的精英从高端视角看待各自的教育问题、国民性问题、商业伦理问题等等 ,一些知识份子将各种问题综合成一种文化问题加以讨论。电脑网络刚兴起时,发达地区与外来移民大规模融合也刚刚开始,一些文化冲突籍此在网络展在所难免。十余年后,随着婚姻、职场、生意往来的大规模交流,这种融合已经初步完成。新一代的人群(包括小孩、年轻一辈和已经更新观念的本地族群)和新一代的文化已经产生,旧有的文化冲突自然慢慢就少了。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再说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言论了?

广东----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照

三、几大曾被封为文化沙漠的地方---包括广东、深圳、香港、东莞等。从宏观上看,它们的经济发展并未明显受到文化影响。 虽然在某一段时期,广东差点被江苏超越,深圳也有过深重危机感(以2002《深圳你被谁抛弃》为例),香港也是经济问题(包括社会贫富问题)不断。有人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文化,虽然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关系,但文化确实是一个广泛而深度的概念,人们能感受得到它却不一定能说透它。曾经不少人认为市场经济所需的法治、道德、创新等方面,长三角比珠三角更胜一筹,但其实珠三角的文化虽有缺陷却也并没有那么不堪。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双方仍是半斤八两。源自于经济方面的文化论战也多数偃旗息鼓。

【清远小报摊原创,如需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广东   清远   沙漠   文化   新一代   香港   深圳   中国   移民   深度   言论   地方   内容   电脑   手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