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第八章:学校人员管理

一、校长管理

(一)、我国中小学校长任用、选拔与考核的基本要求

1.校长的选拔

(1)基本条件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四项基本原则…

b.具有必需的文化和专业基础。

c.身心健康,能胜任校长工作。

(2)素质要求

a.思想素质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水平…)

b.岗位知识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熟悉历史知识。了解国家的基础法律法规,熟悉教育基本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执行教育方针…)

c.岗位能力要求(具有根据政府法律和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划计划的能力。)

2.校长的任用

(1)委任制

按照管理权限,由国家法定的任免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直接任命校长的制度。

(2)考任制

通过考试,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考试成绩择优任用校长的制度。

(3)招聘制

按照统一标准,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的制度。

(4)选举制

在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内,由全体教师或由全体教职工直接选举校长的制度。

(5)综合制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群众参与和创造的基础上,正在实施和完善的一种校长任用的制度。综合制的程序是,公开推荐(群众推荐加自荐),组织部门按校长任职资格和标准进行考核,个人提出办学主张,组织考试或答辩,群众评议,主管部门正式任命。

——校长任用制度中还有一个校长任期问题

A:常任制

校长一旦接受任命,除政绩特别低劣,或因健康不能坚持工作之外,可无限期担任现职。

B:任期制

校长的任期,每届一般为3到5年,可以连任。

3.校长的考核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四个四个方面,以考核实绩为主。

4.校长职级制改革

内容:

(1)取消校长行政级别

(2)制定各等级校长的任职资格条件

(3)校长的职务等级自成序列

(4)建立比较科学的校长素质测评指标、考评标准和方法

(5)建立与校长职务等级系列相匹配的校长职级工资制度

(二)、我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和职权

1.校长的职责

校长职责是校长应尽的责任。

(a.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实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b.执行党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政策,充分发扬民主,依靠教职工办学。

c.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对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图书资料、生产、总务、行政等各方面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提高教育和管理质量

d.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正确的实行校长负责制。

e.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

2.校长的职权

校长职权是校长应拥有的权力

(1)教育改革自主权

(2)人事权

(3)经费支配权

——校长负责制与学校民主管理

A.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是指在上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校长全权代表学校负责学校重大事务决策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

1985年三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正式提出改革学校管理体制,要求“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B.实施校长负责制的意义

a.有利于责权对应(管理在于责权清晰。有效的改善了以前学校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b.有利于发挥校长办学的创造性(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校长能专心于履行职责,以学校发展为己任。)

c.有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时,校长拥有了较大的人事自主权,校长有权决定教师个人的任用与发展,可以很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C.校长负责制下的民主管理

通过信任与赋权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促进每个组织成员的努力工作和自我发展。

a.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权,避免校长的独断专行,提高教代会工作的有效性。

b.管理机构要下移,让教职工真正能够参与学校管理。

c.要构建社区人士、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二、教师管理

——教师的基本素养

A.基础性素养

a.个人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内动力(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追求等)

b.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文、史、哲、艺的基本人文素养和科学、技术的基础素养等)

c.实践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发现、处理和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进行探究与策划、反思及开拓的思维能力等)

B.专业素养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与任用的基本规定

1.教师的资格

教师资格证

在思想品德方面,教师除政治立场正确外,还必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热衷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团结同志,工作勤奋,具有奉献精神,堪为学生师表。

在文化专业知识方面,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最低学历。

在健康方面,教师要保持身心健康,能胜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任用

教师任用制度,主要有派用制、聘用制和代用制三种。

派用制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向学校派遣教师的制度。

聘用制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通过一定的契约或合同聘用教师制度。

代用制是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某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和师资严重不足的矛盾,聘用一部分适合任教的公民到学校代课的制度,被聘用的人员一般被称为代课老师。

(二)、教师激励的主要策略

1.教师激励

——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常用的教师激励策略有:

a.物质激励(一方面是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建立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b.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指通过设置和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让教师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将这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

c.成长激励(成长激励是指实施学习成长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让学习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需要,健全学习保障体系,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重视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和成长,关注教师社会价值的实现。)

d.情感激励(情感经历是指学校领导通过与教师谈心、家访、探病、交朋友,与教师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遇到的种种困难,真诚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的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e.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是通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或通过发现、总结和宣传校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为广大教师提供积极工作、努力进取的参照和范例,从而激发教师为效仿榜样而奋发向上。)

f.信息激励(信息基地是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先进学校、请外校教师来学校传授经验,以及向教师推荐杂志报纸有关教改的信息资料,使教师在不断的信息交流中体会社会变化之迅速和教育改革的紧迫,由此而促进教师产生抓住机遇,奋起直追,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g.团队激励(团队激励是指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建立合作和谐的团队建设机制,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团队建设,资源共享;年级管理中,注重团队建设,形成合力;学校党务群团以及各种非正式群体注重团队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

A.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并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a.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b.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B.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a.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b.在职培训(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反思性教学;教师行动研究。)

三、学生管理

——学生常规管理的原则

学生常规管理是针对学生一日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进行的管理与规范,涉及课堂管理和校园管理(包括课间管理,进餐管理,宿舍管理等。)。

a.首先,学生管理要重在制度和规范建设,任何管理行为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条、规则、守则背后的合理性基础。

b.其次,中小学学生常规管理,应注重保护学生权益

c.第三,在常规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d.第四,在学生管理中,要注重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权利。

(一)、学生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

课堂管理班级管理是学生常规管理中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

课堂管理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因素的有效整合,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在促进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认知、技能、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班级管理是以行政班为单位,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常规管理与评价。

(二)、学生常规管理的要求

1.注重实践

()常规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常规性和实践性。良好的规范和习惯不是贴在教室墙上的口号就可以直接带来的,而必须要经过日常生活中的不断践行,才能内化于心。)

2.加强经常性检查

(管理与评价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经常性的检查,也就谈不上常规性的管理。)

3.开展遵守常规的评比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执行常规的评比,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以提高教育和管理的质量。)

4.树立先进典型

(榜样是学生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先进典型是正确执行常规的楷模,楷模在教育学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学校   民主管理   负责制   中小学   教职工   行政部门   职权   素养   常规   校长   组织   人员   制度   教师   学生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