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相传,杨家将杨六郎被捕入狱后,杨排风每次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结果都被狱吏给吃了。眼看着杨六郎被饿得一天天消瘦下去,杨家女将们都很着急,纷纷献计献策,最后杨排风想出一个办法:将猪血、豆腐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在一起,将五花肉切成玉米粒大小的肉粒,与猪血豆腐一起置于木盆内,再加入适量的盐和辣椒粉,使劲揉合均匀,然后用手拍捏成拳头大小的丸子,放置竹篮内,悬于灶头,用松枝、荔枝壳起文火,烟熏火烤一个月至炭黑色,然后取下洗净煮熟,切片即可食用,不仅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存储方便,最重要的是外形黑不溜秋,很不中看,这样的东西可能不会引起狱吏的食欲,就不用担心狱吏会把杨六郎的饭给吃掉了。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当杨排风将那黑不溜秋的菜和饭送到牢里时,值班的狱吏刚好是一个工作很认真的人,在例行检查时,发现杨排风送的饭中有一个从未见过的黑不溜秋的东西,怀疑是毒物,怕对朝廷要犯杨六郎不利,便要求杨排风当面试吃。杨排风无奈,只好将那黑色的东西切成片,自己拿起其中的一片吃了。狱吏见无事,不知道那东西是何味道,便也拿起一片尝了一口,然后大叫道:晕,这么难看的东西味道却如此美妙,说,这是什么何物?哪来的?这下把杨排风可给难住了,起初做这东西的时候就没有起名,现在狱吏问起,怎么回他?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但杨门女将都是些德才兼备的人物,连烧火的丫头也有几分应变能力的。杨排风灵机一动,随口说道:此物叫“猪血丸子”。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这便是邵阳猪血粑粑的由来。

关于猪血丸子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版本:

猪血丸子的起因始于清朝康熙年间,邵阳的普通老百姓在忙完了一年的“农活”后(是指给地主老财当佣人的贫下中农)要下沅江,到长沙等地去“挑盐”回来卖,算是打“短工”挣点钱贴补家用。但路途遥远、天长日久,路途生活很麻烦,勤劳智慧的媳妇就到当地集市找到杀猪卖肉的屠夫,要了几碗新鲜猪血,回家就和已经捏碎滤干了的豆腐“掺合”在一起,然后加入一些盐、老姜碎末、辣椒粉等佐料。再用手揉成一个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做好以后,撒上一些“松树针”放在用竹子做成的器皿里,拿到太阳下晒一、二天,再放到里屋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越大熏得时间越长,其腊香味就越浓。烘干以后用水一煮就可以切成片吃了,非常方便。所以当时要出远门的汉子,家里如果没有什么吃的可带,其媳妇就会给煮上几个,包好带在路上吃。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但不管是哪个版本,猪血丸子在邵阳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是邵阳人最喜欢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邵阳人每到农历十一月,便家家户户制作猪血丸子,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现在的猪血丸子已经由农家私菜变成了集市商品,邵阳地后各大超市门店均有销售,生产销售一体化,并形成了产业链。

作为土生土长的邵阳人,相对于流水线生产的猪血丸子我还是更喜欢农村人做的猪血丸子,那味道才是真正儿时的味道。

杨排风去牢里给杨六郎送饭,狱吏尝了一口,大叫一声:“晕……”

记得,到湖南别忘了去邵阳,去邵阳别忘了带猪血丸子回去。

(原创作品,欢迎点评、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狱吏   沅江   猪血   切成   老财   灶头   女将   丸子   集市   路途   媳妇   豆腐   味道   大小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