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三十年来和专业院团的那些事儿

一百五十八章、郭德纲三十年来和专业院团的那些事儿

郭德纲7岁开始学艺,到现在已经接触曲艺四十多年,从艺也三十多年了。1995年之前的岁月,属于郭德纲学艺期,这个时候他遍访名师,跟着不同的大咖,学习了相声、评书、评剧等艺术。1995年到2005年,属于他艰难探索期,这十年,他和张文顺、李菁等人带领着德云社艰难探索,寻求相声的生存之道。最终,经过十年艰苦探索,他在北京生存了下来,并且开始泛红,在2006年成功地让德云社的名字响遍北京城。

2006年到2014年,这一段时间因为德云社泛红,并且红得发紫,于是招来了各种是非。在这几年里,德云社一边发展,一边和“同行”“对手”“敌人”进行着各种斗争,说到底是抢资源、抢地盘、抢话语权。这一时期的郭德纲个性张扬,面对各方射来的箭,他都要射回去。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媒体。其中的几场争斗,德云社差一点倒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2008年徐德亮的退出、2010年的黑八月、2013年的微博贺死等。

2014年之后,郭德纲温和了,也关闭了微博评论,从此,他一心发展他的事业和生意,德云社越滚越大,郭德纲的相声帝国终于建立起来了。其中在2016年,郭德纲转向京剧并成立了麒麟剧社,要在京剧的园子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占据一方之地。

透过郭德纲十年来微博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郭德纲对自己的相声有着相当高的专业自信,不接受别人专业上的指责。但他在京剧事业上,他却频频受到专业人士的攻击,于是他就专业的事儿和专业人士有多次争论。

到底啥情况?我们挨个来看。


1.2011年7月23日郭德纲微博发文:“票房已大卖,高峰的商演未演先红。我曾说过,高峰的风格最具专业滋味,不毛躁不轻浮不媚俗。只有心态好不浮躁并有一定听龄的资深观众才能欣赏的了高老板的艺术。今晚的民族宫剧场,我再加把火,咱们热闹热闹,让台上台下把汗出透了!”

这段文字很有意思,在于郭德纲对高峰相声的评价:专业滋味,不毛躁不轻浮不媚俗。这个评价似乎就是郭德纲心目中相声的最高标准。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郭德纲提到“不媚俗”,这应该是郭德纲心中的一根刺,多年来时时钻出来扎得他生疼。

要知道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改名德云社后,北京相声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相声同行们成立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这个平台由相声名家李金斗担任俱乐部主席,汇聚王谦祥、李增瑞、孟凡贵、李建华、宋德全、贾仑、付强等老中青三代相声工作者。这个平台成立时候,郭德纲、僵䖵、李金斗等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郭德纲三十年来和专业院团的那些事儿

随后,让人想不到的是,“反三俗”也提出来了,并且把矛头对准了德云社。随后,“反三俗”一直被提起,一直持续到2021年。所以,对相声专业水准相当自信的郭德纲,专门提出高峰相声“专业滋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媚俗”。


2.时隔半个月,2011年8月12日郭德纲微博发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多借鉴参考其它艺术形式对相声表演有帮助。主演固然好,但合适的题材打个酱油也未尝不可。我反对的是抛下相声专业,专心致志地在影视业串戏,那样既不会成功,也不会有出息。影视观众记不住你,相声观众也忘了你,全得耽误。听话,你是好孩子。”

郭德纲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明确提出相声演员在影视圈打个酱油可以,但绝对不能放弃了相声,不然,啥都耽搁了。这段话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说给岳云鹏听的。一年前岳云鹏临危受命,扛起了德云社的大梁,泛红,发紫,在民族宫举办了个人专场,还是商演。之后,影视圈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邀请岳云鹏出演其中角色。岳云鹏也困惑,于是就求解与师父,郭德纲不含糊,给了徒弟确切答案。岳云鹏随之发微博:“昨天下班到师父家中,聊了聊我对电影的忐忑,师父说:艺术是相通的,也是需要实践和借鉴的,电影用的着相声的幽默,相声也需要电影的表演形式,演员要向多方面学习,都是给观众送去快乐。还是那句话:跑龙套不可以,主演是可以的!”

我们明白,经历了2010年黑八月事件,德云社这个时候刚刚有喘过气来,还不敢嘚瑟,更不敢给主流相声界留下不务正业的口实。


3.一年后的8月,即2012年8月30日郭德纲微博发文:“有徒侄携作品请教,我亦仔细推敲斟酌桥段。修改后的作品颇整齐,足可商业演出。又见徒侄面有难色似有心事,细问方知此子供职于专业院团,新作品目的在于比赛、得奖、晋级,而非商演。观侄无奈,遂大修大改。先确定立意品位,再摘去包袱笑料及官长不悦之处。抚案无语:岂有伶人颠社稷,从来奸佞误乾坤。 ​”

这段文字很重要,可以视为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决裂的声明。郭德纲在新浪、凤凰等媒体的采访中一直说自己是民间闲散艺人,还说自己和主流相声界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路子,自己是凭本事吃饭,卖不出票就要喝西北风,可是主流相声界是有工资拿的,不担心卖不出票。他们票卖不出的话,可以送,并且可以搭上鸡蛋。既然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于是相声作品的桥段不一样,立意品味不一样,包袱笑料不一样。其中的道道,郭德纲都清楚,不然他也不会雄霸相声商演市场。

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的对立,由此可见一斑。换句话说,尿不到一个壶里。


4.又过了一年,时间来到了2013年,这一年的11月2日,郭德纲微博发文:“专业普及..... ​”。他附了一篇长微博,说的是《大西厢》的演变。看了这一段文字,不得不佩服郭德纲的专业。有人说“听了郭德纲的相声,才知道相声的唱不是唱歌唱戏,而是唱得太平歌词,也才知道民间有这么多小曲小调,还这么好听。”这话我信,并且我赞同关于郭德纲复兴了传统相声的认知。什么叫专业?郭德纲对《大西厢》的解读和描述,代表着专业水准。

郭德纲三十年来和专业院团的那些事儿


5.差不多又一年过去了,2014年9月4日郭德纲微博发文:“相声是一种谋生的手艺,和剃头、修脚、种菜、卖报、炸油条、当总统一样,无非是个工作。记住一点,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技巧说不同的相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别听闲话,别受怂恿。另外,别和其他领域的人才探讨相声专业技巧,因为也没有任何工厂请咱们指点技术革新问题。好好说相声,挣钱养家。”

郭德纲这段话说得相当自信,不高看相声,也不看低相声,从本质上说,相声就是一门手艺,但有着相当高的技巧要求,这技巧长久以来都是口传心授,所以,作为相声演员要有相当的自信,不要轻易把相声技巧说与外人。经过诸多商演的检验,郭德纲无疑掌握了这些相声技巧,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6.一个月后,2014年10月12郭德纲发文:供职于专业团体的徒侄问我:

“师叔,德云社后台怎么供东方朔?”

“那是说相声的祖师爷。”

“可东方朔也没说过相声啊?”

“是的,这是精神上的神。”

“那也只能是德云社的神。拿我们团来说,咱们的表演风格、创作角度、艺术理念、处事路数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供东方朔。”

“嗯,你们供东方不败……”

这段文字可以和郭德纲2012年8月30日的微博文字对照着看。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两年前文字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升华,或者延伸。两年前郭德纲说话还不敢放肆,可是两年后,郭德纲居然敢说专业院团后台供奉的是东方不败。可是,十年前,郭德纲想尽一切办法想进入专业院团,可是都失败了,只好走自己的路,自己整平台。

什么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郭德纲这儿就是:十年前我求你收留我,你不理我,十年后我可以怼你了。


7.时间又过去了两年,来到了教师节这天,即2016年9月10日,郭德纲发文:“教师节了,我很想念恩师侯耀文先生。我1995年底第三次进北京发展。当时的目的就是混口饭吃。九十年代,相声不景气。人人都说相声干不过小品。虽然如此,但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对当年我这样的北漂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当然,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不顺利的。那些年我干了很多工作。给文化公司打杂、给影视公司写东西,跟剧团下乡唱戏,一直到在北京的茶馆说书说相声。今日回头,也不得不感慨,最为无奈是当年。

终于有一天,有一家曲艺团找我帮忙。其实他们的演出品质不高,几乎没有北京城里的活动,全是辗转于京郊各县。演出费也一直徘徊于七十多块钱到八十多块钱之间。苦则苦矣,但当时有个极大的诱惑,就是说有可能把关系和户口调入。那时候的调关系和户口,和生意人口中的螺纹钢一样,是很能打动人心的。

和团里的相关人员谈了几次,最终的条件是他们调我入团,转我夫妻的户口。但有个条件,要我拜李金斗先生为师。我自幼学艺,经常宝丰先生开蒙,期间也向高英培、范振钰、马志存等十余位先生问艺。但按相声行内规矩来说,没有举行拜师仪式,所以也就没有任何一位是我的正式师父。当然,后来有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出来谩骂诬陷并且上法院告我,那就是另一段相声了。

李金斗先生是北京相声届的代表人物,也是这家曲艺团的元老。按团里的计划,我拜斗爷也算延续该团血脉。双方合作愉快,就等着落实了。就在我努力地在京郊各县卖命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团里已经调了另一位相声演员入团。也确实是夫妻的户口共同入京。那天开始,曲艺团再也没找过我演出,拜斗爷的事也就没人再提。后来,我见到斗爷说起此事。他两眼茫然,团里竟然没人跟他提过。多年以来,好多人拿这件事嚼舌,杜撰了什么拜师遭拒之类的故事。可外人哪知道,凡事不必强求,命中自有天意。

跟曲艺团合作最大的好处是,开始了和于谦师哥的合作。谦哥自幼坐科,相声天赋极佳。我们的合作不能用合适来形容了,简直就是祖师爷恩典。一次在外面演出,我们聊到了拜师的事。谦哥建议拜侯三爷,这一句打动了我。中国相声的贵族,侯耀文先生。是啊,谁不想拜?可是,岂是那么简单的啊。哥俩也就是说说而已。不久,机会来了。侯先生率领的铁路文工团赴广州演出,我和谦哥也得到演出邀请。终于见到侯先生,心情愉悦。一切都和电影中的情节相似,按部就班的演出,灯彩佳话皆大欢喜。演出结束后,侯先生拍着我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有事情要发生。

回北京不久,侯先生打电话让我和他一起录电视台的相声。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电视台对我来说没什么感觉,但是跟侯先生合作可是件不得了的事。录像的当天,我们爷俩在电视台的一个水池子边对了三遍词。后来好多人都说,这是个奇迹,侯三爷跟谁也没这待遇。进棚后,当天参与录像的相声演员都簇拥在各个角落观看,那一刻百感交集。多年的辛苦与努力,终于觉得很值。这之后,我们爷俩的关系越来越近。有一次,我伺候着先生去辽宁海城演出,环境恶劣还下着雨,爷俩又说又笑,唱了一路。

一切都顺理成章,我终于拜侯耀文先生为师了。在仪式举行前,有大批的人阻挠先生收我。恩师力排众议,毅然将我纳入门墙。书写至此,泪如雨下……”

郭德纲这篇回忆师父侯耀文的文字,讲了拜师的经过。他错过了范振钰,错过了李金斗,终于没有错过侯耀文。他终于不再是个海青,终于被收留,被承认,被关怀,被照顾。从1995年第三次闯荡北京,到2004年拜师侯耀文,前后历时9年。这9年时间,遭遇了多少坎坷,经历了多少磨难,有谁知道?这些坎坷、磨难,又是谁制造的,有谁知道?郭德纲心里清楚,是主流!

好在,郭德纲走过来了,还闯出了一片天地。他高兴,他自豪。他站在了相声的山峰之上,睥睨天下,谁是敌手?


相声行当他可以说他是最专业的,可是,他不单单是涉足相声行,他还涉足了评剧和京剧。他还成立有太平剧社和麒麟剧社。但在这两个行当,他像初闯北京一样,遇到了相当多的非议。


8.2011年11月26日郭德纲微博发文:“昨晚,北京長安大戲院,評劇《阎罗锅抢亲》圆满成功!楼上楼下全满,灯彩佳话皆大欢喜。看来,剧目合适演员敬业,传统艺术是有市场的!艺人一定要懂专业明市场,花開花謝春不管,水寒水暖魚自知。今晚,大型评剧传统喜剧《王华买父》即將上演,我很期待.... ​”

郭德纲在说相声之外,还唱评剧、唱京剧。可是,郭德纲但凡唱戏,就会受到各种指责,指责其不专业,都说有股梆子味。这种指责一直伴随着他,持续多年。为啥要指责他?和早前相声同行指责郭德纲一样,说郭德纲抢了他们饭碗。

真是奇怪了,你们自己没有守住市场,凋零了。现在郭德纲唱评剧、唱京剧,有了观众,你们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指责郭德纲。哪有这样的道理?


9.2012年9月23日郭德纲微博发文:“一朋友问:你怎么唱什么都梆子味?我笑道:自己听出来的还是听别人说的?他略有羞涩:别人说的。我大笑:果然。九十年代,我在小茶馆与众多同行闲聊,提到挤兑人的种种趣事。谈笑中提到我,我道什么都无惧,唯独厌恶别人诽谤专业。如恨我就说唱什么都梆子味便可。一语成谶流传至今,可见人嘴实实厉害。 ​”

郭德纲似乎习惯了别人说他唱戏梆子味,因为除了梆子味,可能这些指责他的人说不出别的来。


10.2014年6月25日郭德纲微博发文:“三出京戏,1 方旭(锁五龙),2 陶阳 (斩萧何),3 特邀马派名家朱强先生合作(失印救火)。他们三位都是专业,我算是饶的。特别提醒:陶阳穿的蟒袍是我的。海派紫蟒,满镶钻石,够七八斤。买张票看钻石也值了。什么艺术不艺术,乐呵乐呵得了。”

郭德纲这篇微博似乎有所指:你们不是说我唱京剧不专业,有股梆子味吗?好吧,看看我请的都是些什么人,哪个不是专业人士?我的行头也是很专业很贵重的。呵呵。郭德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什么艺术不艺术,乐呵乐呵得了”说出了艺术的真谛,就是图个乐呵。你的京剧唱的专业,可是没人看;我的京剧有股梆子味,可是看我唱戏的人很快乐。

似乎,郭德纲在京剧行业秉持着相声行的信念:图个乐!


11.2016年4月2日郭德纲微博发文:“看到一些热爱京剧相声等传统艺术的各行业同志,在听了我说的不接受外行的专业指导之后,那种悲凉心头起,失落胆边生的状态,令我特别满意。不是全身扭动就能成为美人鱼,还有一种小生命叫蛆………​”

自2014年后,郭德纲说话温和多了,很少在微博上公开怼人。现在他再次公开怼人,看来这些人是“惹”到郭德纲了。韩愈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相声、京剧行当也存在着这样的人。一旦不听他们的,他们好像失去了天地似的。哈哈,有意思。


12.2016年5月23日郭德纲微博发文:“有您这样的观众支持,累死也是值得的。另外,戏乃戏也何必认真。看戏的意义其实就是喜爱和指责。世上没有无争议的艺人。京剧的各名家,相声的侯、马,都是被嚼舌一生。各行业人才都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理解艺术。我曾经说过:你崇拜的演员当年也被你这样的观众骂过。哪有什么真懂假懂啊,乐呵乐呵得了。”

郭德纲之所以说这番话,起因是在大连演出《群借华》,一个铁杆粉丝驹忆堂螃蟹支持郭德纲,对他的演出作了高度评价。一些专业人士总是不忘靠指责郭德纲的不专业来显摆自己的才华,虽然郭德纲4月份刚刚通过微博声明不需要也不接受外行的专业指导,可是这些人就是坐不住。嗨,为啥有人要念念不忘出来说几声?哦,对了,如果不说话的话,似乎别人就把他们忘记了。

郭德纲三十年来和专业院团的那些事儿


13.2017年11月29日郭德纲微博发文:“每个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侧重点都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尊重观众,对得起每张票钱。至于网络上的指责不必往心里去,允许每个人用自己的理解去想象戏曲。至于有些位看戏表演技术家,通过痛心疾首的逞能、像真事一样的点评来抒发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要理解但不必理睬。天天解释这些,还唱不唱戏了?”

郭德纲这段文字是针对麒麟剧社前天演出的《龙凤呈祥》引起了一点小争议有感而发;一些人再次批评郭德纲唱京剧不专业。唉,京剧有各种流派,这些流派其实就是京剧个人化的表现。如果每个流派的人都指责其他流派不专业的话,那么,整个京剧就没有专业的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唱京剧的有一千个梅兰芳。对于艺术,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演员有不同的再现。总是拿一个标准来套所有的演员的话,不能不说是一种执拗。

郭德纲说,检验一个演员水平高低的最好方法就是商演,如果观众买票认可,就是好演员。如果票能大卖,这个演员水平就高。

已届知天命之年的郭德纲,还经常被人说不专业,他也是够恼火的了。

唉,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曲艺界的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评剧   梆子   团里   专业   曲艺   发文   京剧   北京   事儿   相声   观众   演员   演出   文字   技巧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