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拼多多开撕

8月16日消息,在15日特斯拉曾对外明确表示,拒绝向湖北武汉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

拼多多16日表示,有位来自上海的拼多多团购车主表示,已经成功提车,并已为车辆办理保险。

特斯拉拼多多开撕

特斯拉这步棋,到底还是下错了?

今年3月,我入手了特斯拉和拼多多的股票,坐等升值的同时,竟有幸看到两家企业互撕起来。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很多人都知道。

拼多多弄了一个特斯拉的团购秒杀活动,原价27.155万元,实际到手价25.18万,相当于便宜两万,而这两万补贴由拼多多出。

至于用户,仍然是要用原价在特斯拉的官网下订。

当时特斯拉眉头一皱,立刻发声明,说没有和拼多多有过任何团购合作,也不符合它的销售政策,请广大消费者知悉。

特斯拉拼多多开撕

这种公关措辞非常熟悉,尤其对拼多多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百亿补贴的杀伤力很大。

之前就有品牌方按捺不住,为了安抚经销商及其他平台,便陆续表态,说没有任何授权合作,拼多多上面卖的东西也和自己无关。

就这样,大家遮遮掩掩,都没了下文。

是的,本以为特斯拉是例行公事,网友都没有当真。

然后这几天,用户交完款,正准备提车时,特斯拉却拒绝交车了,认为用户是通过拼多多的渠道来下单买车,违反了禁止转卖条款。

特斯拉拼多多开撕

拼多多这边表态,该消费者是用本人名义和特斯拉签署订购合同,而且没有任何转卖意愿,没有任何恶意,在这种情况下,被特斯拉拒绝交付了。

哪怕用户是以个人身份订车,全款交齐,都无济于事。

话筒现在递给了特斯拉,它这么做,占理吗?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是「转卖条款」的问题,是否能证明拼多多转卖?

拼多多为消费者提供了2万元补贴,然后消费者用自己的名义和特斯拉签订合同。

在特斯拉的合同里,没有规定不允许其他人(或平台)代付款,所以特斯拉单方面认为合同不成立,拒绝消费者购车,是不合理的。

而且特斯拉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消费者是黄牛倒卖,或者怀有其它「恶意」目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合同仍然生效。

第二个争论是,既然特斯拉声明没有合作,那拼多多是否构成了宣传上的侵权行为?

我仔细看了下活动页面,恐怕也没有。

因为拼多多从未在活动中注明是与特斯拉合作或是授权的活动,这个活动的性质,仅仅是对团购的消费者提供2万元的补贴。

所以总结来看,只要消费者下单,并且完成了支付,特斯拉就理应履行约定,而不是拒绝交付车辆。

这样已经是合同违约了。

说白了,无论从什么角度,特斯拉肯定都知道自己不占理,法律上很难立得住脚,甚至它给出的理由,都有点牵强心虚。

但它仍然要保持这种姿态,为什么?

有许多分析说,特斯拉是为了维护它的直销价格体系,避免被拼多多等平台冲击。

是,也不是。

特斯拉作为第一个在国内建厂的海外独资企业,它的销售模式一直是直营,没有和任何车企合作,没有任何4S店经销商,就只有城市展厅。


要想订购特斯拉,只能老实上它的官网订购。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对车辆的价格有绝对掌控力,防止被各种渠道擅自降价,影响了品牌保值度,同时也能确保消费者的买车体验。


正如马斯克之前说的,「确保所有的客户从开始到最后都有全链条的最佳体验。」


但拼多多的这个性质,还真不一样,说这个活动冲击了特斯拉的直销体系,就太夸张了。


在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的整个过程中,拼多多既不是二道贩子,也不是经销商,唯一的作用是垫付了2万元,补齐车款。


然后消费者还是得用原价,老老实实地在特斯拉官网上买车,然后等待官方配货,整个过程,拼多多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车价没有变化,购买渠道没有变化,这和冲击特斯拉的直销体系完全是两回事。


况且一台车补贴2万,即便拼多多再财大气粗,恐怕也无法长久玩转下去,如果因为短暂的活动补贴,就能毁掉特斯拉的直销模式,那真正应该反省的是特斯拉。


就在昨天,有网友问「标续什么时候能25」,特斯拉的官方回复是:「静候佳音吧,值得期待。

暗示意味极浓,如果真降到25万,那和拼多多补贴2万后的价格一样了……

所以,不是什么转卖条款,不是什么破坏直销体系,不是保障客户的消费权益,这些都很冠冕堂皇。

本质就是,特斯拉要维持自身逼格,它不想和拼多多扯上任何关系。

简单点,特斯拉就是看不起拼多多而已……

但这样就能让特斯拉保持自己的朋克与逼格吗?恐怕更多的是傲慢。

突然有点心疼拼多多。

谈到最后,还是双方的博弈。

特斯拉想追求逼格,让自己的品牌得以长远发展,要撇清和拼多多的任何关系;

拼多多想平台升级,洗掉过去的种种标签,让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新车。


两者都没错,但碰撞在一起后,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虽然我能理解特斯拉的过激反应,但在这件事上,着实不妥当。


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变成公关危机。


毕竟消费者还没把车拿到手里,甚至在没有任何证据下,特斯拉就给别人安下了「转卖」罪名,甚至都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感受,直接就取消了订单。


而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被取消订单,特斯拉就不会退还购车定金,毕竟用户也没法提车……


这种做法,很不极客,也不绅士,给人一种很傲慢的态度,或者是心寒。


甚至还有网友发现,特斯拉在美国区的规则和中国不一样:在美国,如果特斯拉认为客户有恶意,则会取消订单,并将订单费全部返回给消费者。

从规矩上来看,显然有点双标了。

我记得上一个敢这样做「有罪推定」的,还是韩国某品牌手机。

当时的一连串爆炸,可以说直接得罪了所有中国人,以至于到今天,虽然它的手机,还保持着高价旗舰的逼格,但这份无法赚钱的逼格,让它拱手让出了中国市场。

或者说,当下消费者,愿意只吃逼格这一套的,是越来越少了,长远来看,还是更追求实用性和舒适性,甚至是品牌的服务态度,是否真正站在消费者这一边,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特斯拉显然也重新衡量过得失,在拒绝了湖北一位拼多多团购车主提车后,今天下午,上海的一位团购车主顺利提车。

这位车主不仅拿到了特斯拉Model 3,还享受到拼多多的2万元补贴。

上一个还取消订单,下一个就允许提车,既然特斯拉是全国统一的直营模式,就要一视同仁,而不能这样区别对待吧。


我希望特斯拉能理清楚,自己的品牌的立身根本是什么,它被人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别真的走歪了。


最后想说的是,面对商家的各种你攻我防,我们不必站队。


只要是真心对消费者有利的,我们站着看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特斯拉   车主   原价   恶意   订单   条款   渠道   车辆   消费者   经销商   体系   合同   品牌   用户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