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味道

#无条件写作日线上命题写作,第1名可获得1万元现金#

记得小时候,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小孩一年当中最盼的就是过节了。

八月十五跟别的节日不一样,在儿时的记忆中远不如春节印象深刻。估计是因为不喜欢吃月饼的原因吧。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没有大棚温室技术,只有到八月节前后才到处都有吃的,花生、毛豆、玉米都基本成熟。煮玉米花生毛豆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对最主要的月饼的味道倒是淡忘了。

那时候的月饼并不只是拿来吃的,一般都是先走亲访友,到了十五晚上才能真正的开始吃月饼。因为大家都穷,有点体面的东西要先给亲友,一块小小的月饼都转来转去的跑好多家。你送我我送他,他再送他,到最后很有可能再回到原主人家里。

那时候买月饼是奢侈的事,我们农村每年八月节前都有来加工月饼的民间手工艺人,靠加工月饼赚点外快。就是把面粉、冰糖、青红丝还有蜂蜜什么的整到一个专用的模具里,倒上油防止粘,具体是烤出来还是蒸的记不清了,应该是烤的。

月饼的稀缺注定了不能敞开了吃,哪怕是月圆夜不走亲戚了(河南豫东一带走亲戚都是八月十五前的双日子,如农历的10、12走亲戚的最多)。母亲会自己用白面做一些类似于月饼的面饼,叫火灶。一家人坐一块,有几口人切几块,每人一块。吃完火灶,才能开始吃月饼,也是同样每人一块。

火灶由于是用最白最劲道的面做的,蒸出来热的时候真的非常好吃,远比月饼给我的印象深。

现在生活好了,再不存在限量的问题。可是随便吃时候反而不想吃,也觉得不好吃了。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再好的东西吃多了就会腻,月饼也一样,现在也只是象征意义大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豫东   上油   劲道   月饼   双日   走亲访友   毛豆   白面   节前   花生   亲戚   玉米   味道   印象   东西   加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