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加拿大医生特鲁多墓志铭

河南省人民医院,第17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大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0多人参加,全球上万名医疗同道在线观看。

在国际性医学大会上做最有难度的手术,放在医疗剧里,这是绝对的主角“高光时刻”。

但事实上,这里没有耀眼的聚光灯,没有雄壮的bgm,也没有刻意的帅气动作,朱良付医生和他的团队穿着普通手术服,戴着外科口罩,目光瞬也不瞬地盯着患者的脑部CT图,审慎分析,小心提案,结束直播后,如释重负地说:“做完这个以后,对这个病人肯定是(有)帮助的,他原来这个血管一点都不通......”

这是《中国医生》,一部在疫情之中被宅家网友顶“出圈”的纪录片,记录着全国6家大型三甲医院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和医护人员日常,以个体缩影讲述“医生”这个职业群体的不同面向。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医患:伟大而憋屈

《中国医生》第一集,一个特写镜头,尖锐的医患矛盾浮出水面。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国家高级脑卒中中心主任医师朱良付医生停顿了一下,表情苦涩而无奈。

因突发高灌注失去老伴的老太太,一边嚷着“你把我家老爷子害死了”,一边让朱医生帮她看诊量血压,转过头又把他投诉了。

朱医生反问采访者:“你理解吗”,旁人当然不理解,就连医生自己也茫然不解。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医患矛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下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矛盾中发生最为频繁、最不可调和的一级。

从口角上升到肢体,从纠纷升级成犯罪,从辱骂威胁的“医闹”到暴力殴打的“恶性伤医”,再到冲动“杀医”,医患之间巨大复杂矛盾激化,总带来着令人心惊胆寒的后果。在人类运行过程中扮演着“救死扶伤”重要角色的医护人员,不少人没有倒在救死扶伤的生命线上,却倒在了患者拳打脚踢和刀锋下,想想多么不可思议,但它切切实实、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1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患者因对医生治疗结果不满,手持铁管暴力敲击医生脑部致其死亡。

18年安徽泾县,患者家属因不满医生不用麻醉做肠镜,辱骂殴打医生,冲突中用弹簧刀捅刺致其死亡。

疫情爆发之前,每天在抢救室门口辱骂、威胁医生的患者家属,突然拔出尖刀,直奔手无寸铁的医生的脖子,手段之残暴让全国震怒不已。

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有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超三成的医生有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而据“RUC新闻坊”搜集的近十年内国内媒体报道的295起伤医事件中(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362名医护人员受伤,99名医护人员被患者持刀具袭击,24位医生在医患冲突中失去生命。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疫情来势汹汹,义无反顾冲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全国上了一节最动人的“医者仁心”普及课

我们能窝在家里防范疫情,而“最美逆行者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忙在传染高危区,为了节省医疗物资,尽量不喝水,穿着成人尿不湿,来大姨妈的姑娘也忍着上阵;我们能陪伴老人孩子,而“最美逆行者们”纷纷自己写下“请战书”,暂别家人孩子,奔赴“抗疫”这个可能一去不回的战场。

他们中,可能会有一些典型人物会上新闻为人熟知,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扶危渡厄的无名医者。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与疾病和死神作战,但即使到了这个关头,还是有令人寒心的伤医事件发生。患者家属殴打医生,扯破他们的防护服,完全不顾医生暴露在病菌环境中。而医生怎么办呢?苦笑着摇摇头,转过身继续救治病人。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就像朱良付医生所说,患者和患者家属也知道他们是好大夫,但怎么办呢?疾病、死亡和高额医疗费用之前,情绪总要找到一个发泄口。

朱医生奔波在看诊、查房、手术的循环中,作为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绿色通道”的主任医师,要24小时全天候待命,用他的话说是“刀出鞘,弓上弦”,时刻准备,又快又准。

一台接一台手术,抓紧间隙给家属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了避免医闹特意录音,一边是懵懂无措的家属,一边是等待抢救的患者,夹在中间的医生颇为无奈:患者和家属总觉得医生是神,但又不由自主怀疑揣度他们,把不满、愤怒发泄在他们身上。无奈归无奈,私下也聚在一起吐槽抱怨,但手机一响,立马放下碗筷跑回医院。

长期超负荷工作,医生也是一身的“职业病”,这个高强度、高要求、高风险的“三高工作”,医生也怕死——朱医生说,他怕死是因为怕不能尽到家庭和医疗的“双重责任”,国家培养一个主任医师需要25年,他死了是浪费国家资源。

伟大而憋屈,大概是每个医生都习惯了的常态。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仁心:无力中成长

白岩松说:“医生是介于普通职业和佛之间的一种职业”。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带“德”的,一为老师,一为医生。前者教书育人,负责人们精神健康;后者却更为复杂,不仅要治疗肉体官能的疾患,还要抚慰精神的疾患,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治疗正是“医德”非常艰难的所在。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疾病缠斗的抗争史,生命相托,健康所系,被赋予拯救生命的重大意义——没有哪个职业,比医护群体来得更神圣,承受着更多期待和压力。

朱良付医生没事喜欢在走廊里看看两边的标语,用不断思考墙上这些关于“医德”的名言警句的方式,缓解被患者不幸死亡和被家属误解带来的消极情绪。没有医生不想救人,医生并不比家属难过得少,尽力抢救仍无法挽救生命带来的沮丧、无力和自责,医生需要消化很久才能平复。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中国医生》中的“顶流”,帅气堪比男星、被网友称为“现实版江直树”的整形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因为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执意出院而黯然神伤。

60多岁的老人全身95%烧伤,每次换药都是“伤口上撒盐”的酷刑,徐晔和同事耐心哄着他、鼓励他,老人耐受性很强,有很大的治愈希望,但数次植皮医疗费可能逾百万的现实,让老人的儿子犹豫不决。

徐晔为他们争取了医院2万元的救助,筹款平台也筹了5万多,他开心得像个孩子,劝说患者儿子同意手术,至少把老人手上的皮肤保住,这样起码能保障生活劳动,不至于成为家庭负担。

但患者儿子还是强行出院了。面对空空的病床,徐晔沮丧沉默,然后又安慰自己。在整形烧伤科里很常见的是:医疗救治还没有到达瓶颈,人心就已经到瓶颈了。但众生皆苦啊,要钱还是救命,是个残酷的问题,难道要怪责那些放弃的人吗?家属经济条件有限,医院资助有限,人间的无奈与苦涩,人性的晦暗和光辉,没有人比医生看得更多。

徐晔说中山大学医学部的一块匾额上写着:救人救国救世,医人医病医心。有人说医生“冷血”,但其实他们是冷静,每次极限都被抬高一点让他们学会了理性,面对病患和家属慌乱无措,从专业的角度给予最优治疗方案,即使知道这个选择题选择权不在他们,答案也可能让人失望丧气,但拼尽全力才能问心无愧,这就是“医者仁心”。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英雄:医生不是神

《中国医生》中,一位医生坦言以后一定不会让孩子从医,因为“高风险,作息不规律,生活没乐趣”。

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连续工作17个小时,完成当天的第三台手术后,才有空隙在按摩椅上躺一会儿,缓解严重颈椎病和小腿静脉曲张带来的疼痛。

整形美容外科主任舒茂国,一周至少有四天在手术室度过,为数以千计的唇腭裂患者改头换面。因为饮食不规律落下了严重胃病。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孙敬武,由他牵头承担的国家先天性聋儿抢救项目——人工耳蜗植入,让1000多名聋儿受益,他自己却因高负荷、高强度工作,两次出现突发性耳聋。

医务工作者们被称为和平年代的英雄,但美誉之后,是日复一日肉体凡胎的高强度消耗,正常生活乐趣的匮乏,以及社会和患者将医疗体制性问题转嫁到他们身上带来的误解和伤害。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这两年,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拖垮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场疾病就够了”。人处疾则贵医,在疾病面前,任何东西都成了身外物,任何人都会陷入“无知、无望、无助”的绝望状态,此时,医务工作者是依靠,是希望,是救命的菩萨。

但医务工作者们呢?病人和家属们以为找到他们就是获益,就有保障,但被寄予厚望的他们,作为普通人的茫然无助被理所当然忽视了。

白岩松在《我为什么要为医生说话》的演讲中,总结了“医生总挨骂”的几个原因:一是疾病面前,人们只能依赖医生,期待越大,抱怨越多;二是科技的快速进步,让人们误以为“医学无所不能”;三是医生面临的挑战永远是动态的,大数据再多,也不能解决个体病例问题。

朱良付医生说,让病人获益的其实是科技,医者唯有不自负不骄傲,踏实学习,专研医术,才不容易和患者发生矛盾。疾病是人类亘古至今的敌人,作为战士的医生,不过是一代代前仆后继的战士,他们是文明世界的精华,也是文明世界的伤疤。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疫情肆虐中,医务工作者们的背影让所有人感到安心,我们称呼他们为“伟大的英雄”。

但其实,他们哪是什么大英雄人物?

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是孩子,是老人是青年,会生病受伤,会爱美追星,会失望疲惫无力沮丧害怕......但不能退缩,不言放弃;披上白大褂意味着挥别顺流而下,许下“扶困渡厄”的庄严许诺,义无反顾奔赴和死神抢人的战场,看多了生命的来去倏忽、人生的悲欢离合,擦干了眼泪,收起了害怕,更珍惜身上的知识技术——他们身上背负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医生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不是万众瞩目的英雄,他们常享受鲜花和赞誉,也常遭受委屈和误解,职业决定了他们的神圣和高危,但疼痛过后,他们依旧用柔软的仁心对待病患、对抗疾病。希望疫情结束后,社会对医生的关爱理解多一点,他们要的不多,病患一个真挚的笑容,一点信任和尊重,他们的辛苦失意就冰消雪融。

去看看《中国医生》吧,了解一下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平凡的英雄们,理解了医生,也就进一步理解了生命~

《中国医生》:他们不是神,只是疼痛过后仁心依旧的平凡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仁心   中国   医生   医者   主任医师   疫情   家属   患者   疼痛   手术   无奈   老人   疾病   生命   医疗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