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作者 / BJT


古装家宅剧《锦心似玉》于今日在腾讯视频开播。该剧由温德光执导,企鹅影视、华策集团、宽厚传媒出品,钟汉良、谭松韵领衔主演,讲述了明朝中期,永平侯大将军徐令宜和罗十一娘携手成长的励志爱情故事。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早在开机之前,《锦心似玉》就倍受观众期待。剧集改编自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吱吱的小说《庶女攻略》,开启了网络庶女宅门小说的先河。作为“种田文”开山之作,小说对于平凡家族的生活描写入木三分,其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让这个发生在明朝中期的故事被不少粉丝拥趸,连载期间,小说曾在起点女生网粉红月票榜排名第一,吱吱也曾多次登上各类作家榜单,是古言类题材的先驱者和领军人。


将如此高关注度的IP搬上荧屏,压力在所在免。幸而,制作方克顿团队“身经百战”,本次在《锦心似玉》中的完成度属实不错。


前8集中,经历了对徐、罗、乔、王、姜各大世家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铺垫后,暗流汹涌的继室之争落下帷幕。势在必得的罗二娘、乔莲房意外落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罗十一娘顺利入主徐府。新婚之夜,徐令宜、罗十一娘尴尬之中又透露着一丝粉红的暧昧互动,让不少观众大呼:“嗑到了,坐等官配发糖。”


高甜互动不会少,但,作为一部古代家庭生活题材大剧,《锦心似玉》的落点,显然不止于“嗑糖”那么简单。在这部反映中国古代家庭社会关系的作品中,以徐家家宅之内的波诡云谲为主线,“以小见大”中,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智慧积淀、明代社会家庭生活图卷,一一鲜活呈现在观众面前。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古典宅门“家庭观”面面观


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传承中,“家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集体意识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以家庭关系为视角切入的影视作品,总能引发观众共鸣,掀起观看热潮。《锦心似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几百年前的明朝,但叙事视角选择从中国人感同身受的家庭关系切入,令观众倍感亲切。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家宅关系是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所在,也是这部作品的题眼。徐家和姻亲们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一则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智慧积淀和朴素哲学,二则观照了当代中国家庭的“人间真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徐、罗、乔、王、姜作为中国古代世家宅门的代表,在家族观教育上各有讲究。


正面案例当属徐家。徐家出身将门,秉承“忠君爱国,以正治家”的家风祖训。徐令宜在外领军作战一年,过家门而不入,回京后第一时间面见圣上汇报军情,而后才归家团聚。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反面案例莫过于王家。茂国公府本是高门大户,但过份溺爱孩子、缺乏管教,王煜本是世家子弟,却在这种放纵溺爱中长成不学无术、声名狼藉的纨绔子弟,最终自食恶果。


一正一反的对照,体现了家庭教育中子女教育问题的深刻哲学,也让观众对传统中国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了具体认识。


虽然剧情尚未完全展开,但已播出的几集中,还是有不少关于家庭亲情关系的描写,戳中了观众的泪点,让观众与剧中人共情。


首播即下线的罗元娘戏份不多,但短短7集篇幅,还是让观众对这位爱子心切的母亲留下了深刻印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罗元娘一切行为动机的出发点。为了确保自己死后儿子谆哥的未来,罗元娘煞费苦心,精挑细选继室人选,应了那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吕姨娘与罗十一娘的母女情深,也是前几集的看点所在。担心女儿掉进王家这个“火坑”,一向懦弱的吕姨娘拼死相护。母亲同样是罗十一娘的软肋,看见母亲被打得遍体鳞伤,罗十一娘立刻妥协,甘愿嫁入王家。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在中华民族家庭关系中,血脉亲情是从古至今都共通的情感观念。时空置换到现代,当代家庭中或许就有“罗元娘”“吕姨娘”“罗十一娘”的存在,只是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以史为据,浸透明代美学


近些年,热门古装剧的焦点似乎总是完美闪避明朝。偶有几部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却因种种原因,存在感不那么强。


《锦心似玉》有望补位。


该剧是华策克顿精心筹备的重磅力作,从剧本开发、演员挑选到服化道制作,克顿团队都极为重视,争取为观众带来审美上的新鲜体验。


明代美学概念的设定,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作为一部考据型古装剧,这部作品打动观众的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是对明代社会民俗风情的细腻展现。在古朴典雅的明式服饰,设计考究的场景细节加持下,整部剧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堪称一部明代美学剧。


根据史料记载,明制汉服以前襟的纽扣作为主要系结物之一,以方巾圆领为代表形式,男装多穿宽大长衣,女装“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剧中,主人公的衣裙服饰都是符合这些特点的,作为制作方,克顿团队在考证上显然下足了功夫。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一个细节是,早前发布的人物海报中,罗十一娘、文姨娘、秦姨娘身着立领服饰登场。而在真实历史上,立领服饰确实出现于明代中后期,这一点上,《锦心似玉》是符合史实的。其它诸如“坠领”的设计、明代女子的高髻插步摇发饰,也均经过历史考证,克顿制作团队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对明代社会礼仪制度、节日风俗的展现,也是一大亮点。


前几集中,最让观众“头大”的两个词非“中馈”“丁忧”莫属。“每个汉字拆开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好像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呢!”有观众如是调侃自己的语文水平。结合剧情不难理解,“中馈”实指女子持家,“丁忧”实指官员居丧,都是明代社会惯用的称呼。


第7集徐令宜、罗十一娘的大婚是该剧的重头戏之一。虽然正片中新郎、新娘行礼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钟汉良、谭松韵却是在礼仪老师指导下反复学习后,才上场实拍。“体形上不能软的”“礼生会说‘兴’,然后我们回位,回位他才会说‘礼成’”,看似简单的行礼,背后却也经过严格考证、反复学习,最终才敢呈现给观众。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其它诸如三月三上巳节“春宴”游园聚会,闺阁女子在外男面前以扇却面,等等细节,无不尽可能呈现当时的时代烙印,让观众得以一窥明代社会风貌。


严谨的细节,考究的设计,明代文化底蕴的支撑,塑就了这部作品不同以往的美学色彩。观众不仅体会到美学上的视觉享受,在精神文化层面,也受到了熏陶。而从剧情推进的角度来看,以史为据,软性科普历史风俗,为徐令宜、罗十一娘的爱情故事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真实有力的环境土壤,增加了故事的信服感。克顿制作团队的这份用心,值得被观众看到。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观赏性与价值内涵的兼顾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让《锦心似玉》在满足观众娱乐性的同时,多了一重精神内核。


这种融入不是单一的临摹展现,更有反思、批判。


剧中对“家文化”的正面展现,源于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古代社会严格的礼教制度下,部分传统社会观念并不值得推崇。


据《大明令·户令》记载:“凡嫁娶,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所谓“主婚权”实则是“主导权”,换而言之,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恋爱,是不为社会所认可的。


《锦心似玉》中有对这一传统社会观念的呈现,但是站在批判立场上出发的。


作为封建大家长制的代表,罗大太太反复给罗十一娘灌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理念,要罗十一娘认命。对此,罗十一娘反将一军质问“我凭什么不能决定我自己的命运”,令罗大太太哑口无言。


家宅文化点题、明代美学打底,《锦心似玉》不止于“嗑糖”


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教育观念,罗十一娘更是毫不买账。不甘居于婚姻关系中的一方小小天地,精心钻研刺绣技术,欲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现代意识的注入,让这个生活在几百年前的古代女子,成了大家共情的对象。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爆款产出大户克顿再一次用精益求精的细节、诚意满格的制作,为观众带来了惊喜。这部极具现实价值的古装剧,不仅呈现了良好的古装质感,也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家庭生活哲学,观众可由家庭看到社会,由古看到今,思考价值颇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家宅   明代   美学   明朝   姨娘   文化   宅门   打底   观众   细节   团队   父母   女子   关系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