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情感现象中的情欲和情理

日常生活的情感是人基于各种现实关系特别是功利关系所建立的态度,而审美情感与之相反是非功利的,它是一种自由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一般称审美的情感是虚幻的,是有距离的,是纯粹的。

彭富春:情感现象中的情欲和情理

■ 文| 彭富春

审美的情感作为人的情感领域的一部分,当然具有一般情感的本性,并且它也无法和人日常生活的情感断然分离。甚至审美情感是人的日常情感的转移,因此它们之间可以是相互转换的。正如人们所说的,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又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审美情感和日常情感仍然具有根本性的差异。其关键点在于:日常生活的情感是人基于各种现实关系特别是功利关系所建立的态度,而审美情感与之相反是非功利的,它是一种自由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一般称审美的情感是虚幻的,是有距离的,是纯粹的。

在审美经验中,情感和欲望常常发生复杂的关联,这在汉语语词里集中为“情欲”。情欲既不是单纯的欲望,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也不是欲望和情感的混合物,而是情感化的欲望。欲望,特别是人的基本的欲望是身体性并因此是感官性的,其中尤其是性欲。但在审美经验中的欲望不仅是自然性的,而且是文化性的。因此,性欲就成为了爱情,它不仅是异性之间的自然或者是身体的关系,而且也是社会的和精神的关系的聚集。如果在人的一般经验中出现了赤裸裸的欲望特别是性欲的展露的话,那么它往往是丑陋的、不美好的。只有当欲望得到了升华并成为了具有丰富意味的情感的时候,它才是美好的。

与“情欲”相似,现代汉语中的另外一词“情理”则表明了审美经验中的情感和理性的关联。情理既不是单纯的理性,也不是单纯的情感,也不是理性和情感的混合物,而是情感化的理性。理一方面是物理,亦即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是人理,亦即伦理道德。审美情感并不试图去反对一般的物理和人理,而成为反道理和无道理的。但审美情感和理性的关联不是因为理性成为了审美经验的主体,而是因为理性导致了人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情理渗透和情理交融的现象。但它不是情感的理性化,而是理性的情感化。一种情感化的理甚至既超出自然之理,也超出人类之理。因此,情可以使人生,也可以使人死。

在分辨了情欲和情理之后,让我们回到情感现象自身。

我们说,情感是人对于事物的一种态度。因此情感自身就意味着它既不是人或者人的心理自身,也不是物自身,而是人与物的关系和交感。在审美经验中出现的物是所谓的景物。但景物不能狭隘地理解为风景,而是要把握为万物。这就是说它不仅包括了自然,而且包括了人和心灵自身。但景物不是作为一个现实物,而是作为一个心理物。因为景物是情感化的,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正因为景物被情感化,所以无情物皆成有情物。因此,在审美经验中所呈现的物往往是情景交融,情景一体。

万物之所以被情感化,是因为情感本身具有意向性。情感的意向性表明,它始终是朝向某物的,为某物而欢乐,为某物而痛苦。基于情感的意向性本性,情感应该理解为情意。当然作为意向性意义的“情意”必须看成是“有意于某物”和“中意于某物”。情感的意向性表明,情感不仅是事物的反映,而且也是对于事物的构造。一方面,人对于某种事物具有某种情感。事物在与人的关系中具有某种作用,因此,不同的事物会激起人的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感动”事物,情感“移情”事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会将同一情感投射到不同的事物身上去,也会将不同的情感投射到同一事物上去。

情感不仅是意向性的,而且也是状态性的。状态性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情态。在为某物而痛苦和欢乐的同时,人也表现为痛苦和欢乐的状态。这是情感直接呈现的现象。情态固然是心灵化的一种经验,但也具体化为表情。表情就是表现出来或者表象化的情感。它们不仅为处于情感之中的人自身所体验,而且也为他人所察觉。一般的表情是身体性的。它既可能是面部的,所谓喜怒形于色就是如此。如高兴时笑逐颜开,悲哀是愁眉苦脸;也可能是四肢的动作,如欢乐时手舞足蹈,仇恨时摩拳擦掌等。表情除了身体性的,还是语言性或者是言语性的。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都是一定的情态的表露。各种关于人,特别是关于人的身体的艺术都是对于人的情态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刻画。如绘画描写人的身体,音乐表现人的声音,表演艺术则综合展示了人的身体和语言的情态。

人的一般的情感具有多元形态。但就审美情感而言,有两种状态是突出的。一是心境,二是激情。

心境是指感情或者心情处于某种特别的境地。它不是对于某一个别事物,而是对于万事万物所产生的情感。正如一种世界观一样,它是一种世界感或者世界情。如我们所说的对于世界具有热爱或者具有仇恨的态度。心境不仅具有开阔的空间,而且具有弥久的时间。它能持续很久,成为人生活在世界中的一种基本心态,形成乐观主义或者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对于审美经验来说,一种审美的心境的构成不仅对于艺术家的审美创造是重要的,而且对于大众的审美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超越态度、浪漫情怀和诗意人生不过是以种种语言的方式描述了一种人的审美的心境。

与心境不同,激情是某种被激动之情。它一般是被某一特别的事物所刺激,而强烈地感动。如暴风雨般狂热的爱情的喜悦,撕裂般的生离死别的痛苦都是典型的激情状态。激情会改变人的心理功能,此时理智和意志都会丧失,同时它还会引起人身体的变化,使内部和外部处于非常状态。虽然激情其情感爆发的强度很大,指向的事物非常集中,但持续时间很短。它很快就会消失,可能转化为某种心境。激情在审美经验中是常常出现的现象。对于生命的渴望,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爱的追求等激情一般都成为了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主题。当人们去欣赏艺术,也就是去经验这些激情现象的时候,人们的感情也会被激动,而形成审美的激情。#大道哲学#

彭富春:情感现象中的情欲和情理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情理   意向性   情感   情态   功利   情欲   景物   心境   理性   事物   欲望   现象   状态   身体   激情   关系   经验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