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在美国的调停下,国共两党签订《国共停战协议》。本以为中国将进入一个和平的年代,无奈蒋介石视共产党为大患,撕毁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共产党占据的区域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中的毛主席

  毛主席以保存有生力量、避实就虚的战略为主,避免与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的激战。1946年底,共产党在各大战区实行了土改政策,为百姓划分土地,赢得民心。而国民党军的战线越拉越长,后勤补给、兵源都出现诸多问题。

  1947年初,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制订了计划,率23万大军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其目的是围剿党中央。国民党军来势汹汹,西北陕甘宁解放区地广人稀,兵员不足。为保存有生力量,毛主席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各地,并要求西北野战军利用山区地形与敌周旋,打伏击战和歼灭战。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毛主席和周总理、任弼时

  胡宗南占据延安,蒋介石视为大功,大夸胡宗南,并让胡宗南继续向陕北各地推进,企图剿灭党中央。

  在《大决战》中,党中央曾驻地陕北王家湾,西面是国民党马鸿逵军,在后面追击的是国民党刘勘部。任弻时考虑到党中央的安全,曾建议毛主席往东撤,渡过黄河,进入华北地区。毛主席想都没想,一口回绝,而是坚持要往西走。

  毛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持留在陕北,看似冒了很大的风险,其实体现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任弼时提议东进渡河

  1.留在陕北看似危险,但绝处逢生,进入华北看似一时逃脱,但风险更大。陕北地区是革命的摇篮,党中央自从红军时期开始,就在陕北经营。20多年以来,共产党在陕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赢得民心。国民党军虽一时占据陕北,但无法掌控陕北局势,解放军可依托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军周旋,未必会处于下风。

  华北地区虽一定的民众基础,却是国民党控制力比较强的地区。进入华北之后,缺乏群众基础,党中央将成为累赘,反而会陷入更大的困境。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百姓心中的毛主席

  2.打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蒋介石围剿党中央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逼迫共产党各战区军队调动拱卫党中央。解放军的优势是兵力分散,有效地依托有利地形,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消耗国民党军的兵力、补给等,拖垮国民党军。如果党中央调动各区军队来拱卫,使解放军兵力集中,则失去优势,以己之短对敌之长。国民党军反而能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的进攻,届时解放军必定处于下风。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毛主席拒绝东进

  3.毛主席以自己为诱饵,吸引敌军,为各大战区打开局面创造机会,并策划全国大反攻。毛主席心中明白,各大战区仗打得越好,他就越安全。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对各大战区都进行了布置,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精锐军队74师,在华东战区内开始扭转被动的局面。1947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则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队约6.9万人,开始扭转在东北战区的不利局面。

《大决战》:面对蒋介石围剿,毛主席绝处逢生,却能定下反攻大计

《大决战》陈诚的错误分析

  历时一年多的转战陕北,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共产党各大战区的军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间接地粉粹了国民党军对党中央的清剿计划。到了1948年下半年,各大战区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民党进行反攻的时机成熟。

  1948年9月,党中央主持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举消灭国民党军长江以北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大别山   蒋介石   陕北   华北地区   党中央   延安   有生力量   野战军   战区   大计   兵力   国民党   解放军   共产党   军队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