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最近,“范小勤解约重回村里读小学”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和愤恨。


提到“范小勤”,有些小伙伴可能会一脸蒙圈。


但写出“小马云”三个字,再搭配这样一张图,记忆顿时会被拉到2015年。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那一年住在江西省永丰县严辉村的范小勤,因为长得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我们敬爱的马爸爸极其相似,迅速蹿红网络。


连马云自己都曾在微博上回应:“乍一看到这小子,还以为是家里人上传了我小时候的照片,这英武的神态,我真的感觉自己是在照镜子啊。”


可让人唏嘘的是,他们“同脸不同财”,范小勤家里穷到贫困。


父亲残疾、母亲患病,奶奶年迈,家里享受着国家的低保补助。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他和哥哥是村民眼里“又皮又脏”的孩子, 抓老鼠当玩具、玩累了睡地上。


网络走红后,范小勤成了有心人眼里的香饽饽,镇上奶粉店送来了500元现金,对外宣传范小勤是吃他们家奶粉长大的。


小家电企业送来水壶、电饭锅,拉着范小勤在产品前合影,镜头前大家不断重复地教范小勤喊“我是小马云”。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在尝到了儿子这张脸带来的福利后,范小勤的家人也似乎找到了改善生活的出路。


他们非常诚恳地向世界宣布,“我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我有好处,(让儿子)做什么我都答应。对我没好处的,我就拒绝。”


简单、粗暴、欲望性极强。


2017年秋天,一河北“老板”带走范小勤,包装成了“小马总”,一个9岁孩子就这样开启了自己频繁的社交活动。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参加电视节目、时装走秀,上下学有汽车接送,身边有“阿狸保姆”照顾。


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助推下,范小勤被拔苗助长,提前十几年就开始感受成人世界的压力。


美女、应酬、奢靡,这些看起来原本和孩子没什么关系的词,逐渐和范小勤挂钩。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但如此被资本包装出来的“红人”,时常会因为内涵缺失不具备长期发展的可能。


利益和付出无法成正比,就容易出现他们口中所谓“事业”的崩盘。


就这样,范小勤成了旁人口中的“过气网红”。


今年春节期间,范小勤重新回到严辉村,以后将留在家乡读书,“老板”表示会继续承担他的学费。


但回归本来生活的范小勤,智力和身体却并没有多少改变,已经12岁的他依然停留在8岁时的样子,甚至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算。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他曾经的“保姆”在网上发出医院就诊证明,临床诊断范小勤可能患有矮小症,但范爸爸还顾不上带儿子去诊治,他担心家里负担不起医药费。


年幼儿子的抛头露面并没有换来家里的长线幸福,与其说是“网红”,范小勤更像是临时演员。


他竭尽全力地配合着某种“社会趣味”,懵懂无知地演着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成年人,逐渐模糊了少年该有的成长历程。


可怕的是,范小勤不是横空出世的个例,在欲望的边缘,有心之人早就把罪恶的手伸向了年幼的孩子。


伯恩·安德森,上世纪70年代不少影人追捧的“第一美少年”。


凭借《魂断威尼斯》中展现的惊世之美一举成名,却无例外地成为了又一个被人榨取“容貌价值”的牺牲品。


电影中男作曲家对伯恩饰演的美少年产生了一眼万年的眷恋,这种令人窒息的美也成为了影片宣传最直接的手段。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当时年仅16岁的他被要求在首映时敬酒,为了制造声势甚至还被带去了同性恋俱乐部。


年少的伯恩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能从周围人的眼神中看到赤裸的欲念。


他说,“我没有得到体谅的照顾,那些服务员令我很不高兴,他们都直勾勾地盯着我,好像我是一盘可口的菜肴。我明白当时不能反抗,那等于毁了前途。”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从那之后他的形象成为了他人获利的温床,人们用伯恩极具“性暗示”的照片为自己谋取福利。


他的生活被窥视,成为了一种可以被置换的商品。


他被困在囚笼里,影视中的形象强制占据了他现实中的人生。


不容任何解释,无论是资本方还是民众都更愿意相信他本人就是同性恋。


不管是商家眼中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些人欲海中性幻想的对象,他们早就忘记伯恩其实只是个孩子。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而这之后,他甚至还被造谣、排挤,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十几岁的孩子窒息到如临绝境。


和范小勤不同的是,伯恩在被榨干价值前就选择了离开。


相对年长的状态,让他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从走红到落寞都对现状十分模糊的范小勤则显得更加被动。


但他们的经历,都足够换来人的一声叹息。


早已在过度营销下形象固化的伯恩,即便已经走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也无法磨掉之前的痕迹。


还是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依旧会有人想利用他口中“混乱的过往”谋利。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而关于伯恩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纪录片《世界第一美少年》,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还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的提名。


有人在看完电影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少年是真的美,其生活也真的悲。”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给伯恩带来痛苦的是美貌么?


美貌无罪,带来痛苦的是世间别有用心的欲望。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被成人世界啃食过的孩子,遍体鳞伤也就更渴望自由飞翔。


秀兰·邓波儿,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孩子,4岁开始演戏,6岁时已经拍了28部电影。


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秀兰·邓波儿的成名源自妈妈的梦想,是引导孩子走向适合自己的道路还是为了弥补母亲自身的遗憾,我们没有权力评判。


但过早成名带给她的却不只是名誉和星途一片。


她曾经说过:“我只做了两年的婴儿,其他的时间都在工作。”


3岁时,她对妈妈说不想离开家去拍戏,结果被“顾全大局”的父母关进小黑屋三天,甚至做头发都要保证秀兰头上有56个卷儿。


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秀兰·邓波儿火了,火到无人不知。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任何人都无法保证道德的绝对正义,有人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下,就会有人会滋生出邪恶的怪念头。


秀兰·邓波儿曾经出演过带着性暗示的短片,也曾经在电影里和自己的监护人结婚。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甚至有制片人把她单独带到办公室内,脱下裤子向她裸露下体。


并不清楚这些意味着什么的秀兰把那些看她直流口水的猥琐男人,称作“秃鹫”。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她是资本争抢的招牌,人们一边利用公众心中渴望看到的童真赚钱,一边却把这份童真葬送在私欲之下。


但被忽视的是,秀兰·邓波儿是个会长大的孩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不再像幼年那样可爱,本来应该借机转型的她遇到了《绿野仙踪》的剧本。


结果公司却因为想继续营销她的“可爱”拒绝了,他们不会考虑她的以后,他们只想尽快榨取更多的价值。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幸运的是,成年后的秀兰·邓波儿远离了让她惹上一身是非的娱乐圈,也最终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


不幸的是,还会有孩子继续走上被吞噬童年、压榨生命的人生道路。


在这条有欢笑、有掌声、也有辛酸、有痛苦的欲望之路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相信的真相:


这其中有商人的“唯利主义”,也有父母金钱面前的妥协、或欠缺思考的决定。


也许,他们也曾真诚地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因为缺少把控使孩子输在人生归途。


和这些相比,最可怕的则是单纯为了满足自己从未健全的私欲。


电影《我的小公主》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台版翻译更贴切还带着饱满的情绪——《她妈的公主》。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女主薇奥莉塔的妈妈起初并没有很多时间陪伴她,直到有一天母亲的目光开留在薇奥莉塔身上。


结果却把她打扮成了华丽又极具魅惑的暗黑系公主,于是她成了妈妈镜头下的模特,也成为了话题的焦点,母亲亦因此跻身上流。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在名利和金钱的诱惑下,母亲开始不断升级照片的尺度。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扒光女儿去迎合所谓“上流人士”的低俗趣味,小薇奥莉塔虽然不明白这背后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却也在同学的嘲笑中窥探了世间的险恶。


即便如此,母亲还是沉浸在自己名利双收的高情绪中,标榜着艺术家的身份,继续剥夺女儿身体可能带来的价值。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她甚至找来了男模特,强迫女儿脱掉衣服和他摆出难以启齿的姿势。


薇奥莉塔的反抗是无用的,因为她妈已经疯魔。


走出电影,投进现实。


故事原型也就是本片的导演伊娃曾三次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母亲对她的精神虐待。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但即便警方没收了她给伊娃拍摄的上百张裸照,也终究无法再把伊娃带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了。


因为现实中照片的尺度远超影片一大截。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弥补终究是最无力的词,它只能代表做错者的愧疚,却永远无法填平时间逝去留下的伤痕。


无论好坏,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人操纵下度过的永远不能是自己的人生。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可这样的操纵却还在上演,它们是道德的缺口,也能逃脱法律的限制。


在网红经济热闹的今天,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词汇“吃孩子”。


它代指网络怪相中那些故意卖惨、折磨孩子为自己牟利的操控者。


这些人可能是对金钱嗅觉敏感的商人、也可能是企图制造舆论的媒体、同样也不排除躺在孩子功名录上捞钱的“啃小族”父母。


这些“网红”背后的世界,比电影变态多了


在“万物都可赚钱”的营销策略上,资本操控者模糊了人性伦理的界限,一切向钱看齐的思想成为了罪恶的根源。


让孩子摒弃天真无邪的本性,故作姿态地加入到成年人也许不太正常的争端中。


再看用孩子牟利的父母。


相信每个人都充分理解家长用照片、视频记录孩子成长的用心,也非常体谅他们渴望通过一个足够开放的平台让更多人可以注意到孩子的努力。


但刻意扭曲孩子的生活、甚至强迫孩子做和年龄不符合的“脏事”就很变态。


美国一个知名“晒娃”博主,日进斗金的背后藏着虐待儿童的真相。


她收养的7个孩子在被解救后告诉大家,网上的视频都是按剧本演出来的。


表演犯错会遭到惩罚,妈妈生气时还会用胡椒喷雾喷他们的私处。


更有父母为了让孩子干好吃播、吸引到更多流量,不停投喂,胖到伤害身体健康。


……


把孩子当成商品一般投放市场,吸引大家趋利而往,只为了成就一时安逸,背后的危害可想而知。


在孩子偏离轨迹的人生之路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对生命的影响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


是好是坏,现在的我们也许早就可以窥探一二。


所以,别把天真引向欲望,别逼孩子过早“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伯恩   电影   世界   家里   儿子   欲望   资本   母亲   父母   妈妈   价值   孩子   时间   照片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