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文|赵晓璃


01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我接到了这样一例咨询案例。


孙超(化名),男,三年前毕业于国内某一流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后就职于一家研究所。


前来咨询的时候,孙超在这家研究所已经工作3年了,按照他的说法,他发现自己竟然被嫌弃了:领导同事总说他“情商低”,性格方面也被同事反馈“不讨喜”,总是被人评价“过于刻板”......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以及后期到底该如何发展?


根据我这边的咨询经验来看,孙超的职业困惑大体上和特质有关。



但是,当我真正学习生涯规划乃至经手无数例咨询案例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恰恰是因为很多人在特质等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不足,这才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中摸不着重点,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力,更谈不上如何扬长避短了。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特质是否真的存在?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特质是真的存在。


而如果你能了解自身特质,无疑会让自己在职场中少走很多弯路。


什么是特质?


我更倾向于解释为,个人在过往的成长经历中,形成的从心理到思维乃至行为等各个方面的倾向,即,你习惯用怎样的方式和特点去处理工作乃至生活中的人和事。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特质,甚至非要和自己的特质做对抗,吃苦的还是你自己。


02


在此,我就以自己经手的咨询案例为基础,对所谓“高情商”背后的特质试着做些粗浅的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不同的启发。


1、外倾特质:主动、积极、幽默的个性土壤;


前文提及的孙超就表示,自己特别欣赏幽默风趣的人。


在张超所在的研究所,有个前辈G哥(化名)让张超特别佩服。


有一回,一名客户对他们研发出的一种产品感到十分好奇,想要询问其中的工艺,要知道,这属于商业机密,理论上是不应该回答的;但如果不回答,显然会让气氛异常尴尬,更让客户下不了台。



不知你发现没有?


G哥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显然是站在了对方的角度做出了“礼貌又不失尴尬”的回应——这种能力的背后,恰恰是外倾特质的体现。


所谓“外倾”,指的是当事人更容易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外界的人和事上:这种人的观察能力敏锐,不太以自我中心,因此处事为人较为灵活,往往能根据对方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言行方式。


被我这么一说,张超更是恍然大悟,他告诉我,G哥身上似乎就是有一种魔力,不论什么事情,哪怕再危机,似乎到了他那边,就能迎刃而解。


按照孙超的话说,G哥身上似乎有一种“迷之自信”: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愿意解决,都能想出N种办法——没错,这种主动、积极、乐观等特点,恰恰是“外倾”特质的典型表现。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2、情感特质:人文关怀、暖男的深厚根基;


从我的观察和总结来看,真正高情商的人,往往能给人一种安抚及温暖的力量。



在这个层面,很多人往往会把“情感特质”和“感性”混为一谈,认为“情感特质”的人容易“感情用事”——这无疑是对特质部分知识的匮乏乃至无知造成的。


事实上,所谓“情感特质”,指的是当事人说话做事具有一个倾向或习惯,那就是很容易捕捉到对方的情感诉求,在应对的时候很容易“将心比心”,让人感觉到温暖而富有人情味。


比如演员黄渤是出了名的“高情商”。


有一次,黄渤从外面坐飞机回来,刚下机场,他就遇到了一名粉丝,那名粉丝很热情,逮住黄渤说:“您是《天下无贼》里的那个很有名很有名的演员吧?太高兴了!能不能给我签个名?”


黄渤听了,瞬间明白了,心想,这是把我认成了王宝强啊!


黄渤当时也没有生气,而是很高兴地点点头,还顺势模仿了王宝强说话,现场感十足,最后还给粉丝签了一个名,写的是“王宝强”。


瞧啊,在关键时刻,比起所谓的“道理”,情感特质的人更在乎的是,如何做才能让彼此舒服或开心?


换句话说,只要你我开心,事实究竟怎样那都不重要——这种暖人心的力量,就是和情感特质不无关联。


在情感特质的人那里,人永远大于事。


3、一针见血的真相:判断特质在起作用;


事实上,高情商特质的人往往还有一个本领,叫做“一针见血”。


很多时候,他们说话不啰嗦不废话,往往一针见血,但奇怪的是,特别容易让人接受。


03

在前文张超提到的G哥事件中,他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机智简短又不失体面的回应,和G哥身上的判断特质不无关联。


通俗说来,判断特质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首先考虑结果或目标,再倒推策略与行为。


张超和我反馈说,他欣赏的G哥确实是这样的。


在对待张超这样的新人面前,G哥的帮助可谓“事无巨细、不遗余力”——只要是他能够解决的,他会非常详细地手把手教你如何做。


但在面对客户询问研发工艺这件事的时候,由于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何况还涉及公司机密?),即便说了对方也未必懂;关键从结果来看,即便告诉你了,你也不一定能听懂,我搞不好还会涉嫌“泄密”风险,所以G哥在这件事情的回复方法上选择“直言相告”——这就是典型的关注结果的判断特质在起作用。


不过即便“直言”,他也同样照顾了对方的感受,顺便广宣了下公司后期的产品宣传会,可谓“一举多得”。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综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将高情商背后的特质总结如下。


第一维度,外倾特质。


这种特质往往会使人富有热情和感染力,擅于和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理想的人建立广泛的情感链接。


第二维度,情感特质。


情感特质偏好使得当事人充满人情味,擅于鼓励他人,发掘并赞美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因此,这样的人很容易深受他人喜欢,在组织中,情感特质的人尤其是外倾+情感特质的人往往充当着“激励者”和“鼓舞者”的角色。


第三维度,判断特质。


该特质使得当事人做事条理分明,同时也能很好地分清重点,工作效率较高。


04

一言以蔽之,具有这类特质的人往往是这样的形象:



你再仔细观察对比下,大家津津乐道的“高情商人群”,背后的特质是否都比较契合前面的分析呢?


听完这番分析,张超表示自己真的“开眼”了,他从来不知道,原来“高情商”的背后,竟然是植根于特质的土壤。


问题是,为何张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说话总是“不讨人喜”甚至“招人厌”呢?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通过系统的咨询与分析,我发现张超的特质和高情商人群存在两点根本的不同。


1、思维特质;


与情感特质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思维特质的人在遇到压力或重大抉择时,更多的会站在事情的角度,考虑的是“应该怎么做才最符合逻辑或道理”,而不是“如何做让彼此感到舒适”?


如果G哥的情境换到张超这里,恐怕张超会直接回复一句:“对不起,涉及公司机密,无可奉告”。



所以思维特质的人一直会有个深切的困扰,那就是:明明很多时候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但为何总是会成为“话题终结者”呢?——原因就是在这里!


2、内倾特质;


和外倾特质不同,内倾特质的人更注重自我层面,对外在的人和事往往自带“屏蔽”功能:这使得他们能够专注做事,但容易落入自我视角,在和人沟通的时候,对他人的感受及反应缺乏敏感度,等等。



一番咨询下来,孙超对于“情商”这件事渐渐释怀了,他不再苛求自己现阶段一定要达到G哥那样“八面玲珑”的模样,而是坚定了自己往专业深度发展的道路,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再去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提升即可。


05

综上所述,特质这件事情切实存在,千万不要因为我们不了解,就断然否定它的存在。


而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唯有一个人清楚自己的特质,才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和角色,才可能脱颖而出。


最后,再说句有点扎心的话,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死磕多年都没有结果,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特质的力量还一无所知。


以上。


31岁一流大学博士惨遭嫌弃: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就是不中听?

篇幅有限,关于特质部分的详细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里面会有细致的分析。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2021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已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前文   内倾   说话   维度   中听   人情味   机密   特质   当事人   情商   一流大学   思维   身上   博士   自我   能力   客户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