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文|赵晓璃


一、


曾经因为《我是歌手》而翻红的林志炫,没想到这次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受到了质疑。


如果单纯从唱功及之前在《歌手》的表现来看,林志炫在这次节目中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林志炫从一开始被看好,到如今人气下滑乃至饱受争议——这样大的反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样大的反差,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在我看来,主要有内外两大因素所致。


外因方面,需要考虑《哥哥》这档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和特点。


林志炫的歌曲主要受众群体集中在70、80后人群中,而《哥哥》这档综艺节目有不少95后、00后在追:这类人群对林志炫的歌曲不熟,对林志炫也不太了解——这种情况下,本身人气不高外加林志炫本人的一些特点,导致他在该节目中并不讨巧。


内因方面,不得不提林志炫的个性特质。


在节目中,观众们能够很明显感受到林志炫对于音乐的追求,但同时,林志炫身上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导致他过于自我,做事不太能够考虑到他人感受,表现出不太好沟通等特点,让他的观众缘消耗无几。


例如,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林志炫在房间里坚持不开空调,也不太参与其他人的喝酒聚会等活动,这就导致他和队友们难以达成一片,群众基础较弱,在三公选队长的时候就没被列举。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与此同时,由于对音乐的极致追求,导致林志炫这个人很难说话,简单来说就是坚持己见、很难沟通。


例如,之前的队员李响就想挑战自己,但林志炫认为唱歌不是他的擅长,并强调要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每个人还是要选择自己的擅长领域发力——这让当时的李响很不爽,后来胡海泉他们知道后,也表示很震惊,甚至也尝试劝说林志炫,但还是没能说服他改变主意。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有文章分析说,林志炫参加《哥哥》这个节目,其实收获并不大。究其原因,林志炫的个性特质不太适合这类团体竞技类综艺节目,他更适合参加单打独斗的、展现自我的类似《我是歌手》这样的节目。


从林志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值得每位职场人警惕的点,那就是:个人太过沉迷自己领域的专业性,一味追求极致的专业性,容易落入“专业的陷阱”中而不自知!


二、


什么是“专业的陷阱”?


从我经手的咨询案例来看,越是专业的领域,越容易出现“专业的陷阱”:由于这些岗位具有自己的视角和要求,在涉及到组织整体利益时,这些专业人员就会一叶障目,掉入“专业的陷阱”中,不太能够看到专业以外的事实全部,反而会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来访者程璐(化名)前来咨询时,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中。


根据资料显示,程璐8年前毕业于某高校,财务专业背景,本科学历。


毕业后的她通过校招来到了一家企业,从基层核算做起,然而让程璐没有想到的是,8年过去了,她依然还是停留在财务核算岗,不论是职位还是薪资都没有明显的增长——这让程璐很是困惑,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便前来向我求助。



程璐的这个想法其实没什么毛病,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本身也是很多人的共同愿望。



三、


咨询过程中,程璐和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那还是她工作第三年的时候,当时总账会计离职了,主管私底下和她谈过,问她有没有在学习考证之类,程璐说自己初级职称已经考过了,目前正在看书打算后面报考中级。



这次谈话之后,程璐对自己的工作更上心了:她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把关每一笔业务,认真记录每一张单据......她的勤奋和认真也是公司上下有目共睹的。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有一回,销售部某业务主管李总找程璐要一些数据,按照李总的说法,就是把过往几年和某业务有关的数据整理统计给他就行,他当天下午就要用到。


程璐接到李总吩咐的事情后,在自己的电脑前全力投入到数据整理中:她制作了一张表格,将数据按照逻辑关系校验了一遍,但却发现,有一处数据居然差了零点几——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程璐连中饭都没来得及吃,花了好几个小时各种检查,想知道这零点几到底差在哪里......一直到下午三点,程璐的数据还是没有交到李总手里。


李总等得有些着急了,他几次打电话过来向程璐要数据,程璐这边说马上就好,那边依然在一丝不苟地检查......一直拖到下午四点半,程璐终于找到了数据,她赶紧将数据发到李总邮箱并给李总留了言,可没有想到的是,李总只回了三个字——“不用了”。


事后程璐才知道,当天李总实在等不及了,就找另外一个会计要数据,这个会计只用了十分钟的功夫把数据导出来发了过去——在李总看来,程璐这孩子太“轴”了,做事太过较真,而且也不及时和他沟通,要不是他临时换人要数据,非耽误事情不可!


从此,公司领导对程璐的印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觉得程璐认真固然好,但却固执己见、不主动沟通——这些特点会很耽误事情,所以他们会认为程璐只适合从事基础的审单核算工作,挑不起重任。


四、


我告诉程璐,专业上追求精益求精固然不错,但我们想要在职场中发展得更好,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任务为导向,做事前务必清楚对方的要求和预期。


在程璐的案例中,当李总找她要数据的时候,其实已经把要求和预期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只要过往几年的和某业务相关的数据即可”,并没有要求她对数据进行加工及处理。


但我们的程璐过于执着与较真了,她不仅把数据进行了整理还进行了加工,并且在加工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不断排查,导致任务未能按时完成,无疑给领导留下了“办事不利”的印象。


换句话说,不是每一项任务都值得我们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们要根据每项任务背后的要求和预期,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不是一意孤行,陷入到专业的追求里无法自拔。


2、避免陷入“完美主义”,有时候完成比完美重要。


在我看来,对专业有追求的人很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中:凡事力求完美,往往会在一些不值得的细节中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审视任务本身,最好能够跳出自我的视角,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分析及判断任务的重要性及难度,如果属于很紧急但不难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快速完成即可,而不用过分纠结于细枝末节。


3、专业之外,别忘了其他能力的齐头并进。


职场中,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其实是综合能力。


我们不妨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下:一个员工专业上很精湛,但个性执拗不好沟通,很难站在全局考虑问题,人缘也不好;另一个员工专业上虽然没有那么精湛,但个性开朗容易沟通,擅长站在全局考虑问题,擅长调动他人积极性并带领大家共同完成任务——这个时候,如果公司新成立了一个项目,需要提拔一名员工做负责人,你会提拔谁?


答案不言自明。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没错,站在企业整体利益考量,企业的发展重于一切,如果一个人只有专业能力但专业外的能力很薄弱,TA的发展无疑是受限的:因为如果只论专业,你通常只能做到技术领导之类的职位;但如果你综合能力很强,即便专业水平没有那么强大,也可以做到技术领导以上的职位——因为很多时候,恰恰是专业以外的东西(例如格局、视野、情商、领导力等等),决定了你的高度和发展空间。


行文至此,我想和你分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谷新光写的一段话——


“古今中外,上到改天换地的大人物,下到企业组织中的一把手,如果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那他们一定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但凡有成就的人物,也决不定仅仅某一方面的专业,而是多种专业兼有,突破专业边界,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


以上。

歌手林志炫为何不讨喜?不为人知的专业陷阱,你不得不防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2021年新书《能力突围:职场加速成长的底层逻辑和方法》持续热销中。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违者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陷阱   总账   专业   不为人知   全局   极致   哥哥   事情   领域   节目   能力   领导   完美   会计   歌手   数据   企业   林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