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本文配图选自电视剧《琉璃》等,来源于网络。


最近某档新综艺里,一个热门话题是“如何看待男明星代言化妆品”。


有网友说:不化妆才是真正的铁血男儿,化妆的油头粉面很油腻。


这个观点现在看来,可能落伍了。


到2020年末,新鲜出炉的一系列男性化妆的大数据榜单显示,越来越多的男性变成了精致boy:


比如某电商平台双十一数据,男性进口彩妆备货同比增幅3000%;又比如最新的美妆地图白皮书显示,全国最关注美妆的男孩竟是印象里的“山东大汉”。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在中国直男聚集地虎扑,关于“怎样看待男性化妆”的话题也层出不穷。


看回答,直男们如今也不那么反感化妆了,他们或许接受不了浓妆,但愿意“大夏天涂个防晒”: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或用“普通的打底遮瑕”,“修饰缺点突出优点”: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一些高点赞评论能看到,直男们内部开始怼认为化妆不好的男孩了。


虎扑去年一个类似话题中点赞最高的评论,那位直男用霍建华某护肤广告举例“你以为的男生化妆vs实际上男生化妆”,看来“素颜妆”就连男孩也不能拒绝啊。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后面的评论里还有男孩评论:男明星都可以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原来,当代男孩对化妆已经接受到了这个程度。只是相比老前辈,他们还是差了些呀。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八卦的“先秦贵妇的日常生活”吧?(不记得的点此回看)


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完整梳妆盒,竟然属于一位男子: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这只内置铜镜、木梳、刮刀、粉盒的精致“便携梳妆盒”我很喜欢,今天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眼~


总说女孩子会一脚踏入美美美的深渊,殊不知男子曾经完全不输女子啊。


比如那个盛产美男子,能拉出n位名士组个“真·追光吧哥哥”男团的魏晋南北朝。


如果只看画,不觉得有什么美男: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竹林七贤画像砖,南朝砖刻珍品,1959年南京江宁西善桥出土,画上有善弹琴的嵇康、嗜酒的山涛、喜弄如意的王戎、闭目沉思的向秀和挽袖拨阮(琵琶)的阮咸等,应该是最早的七贤画像。


但你若读《世说新语》,就会发现书里对一系列男子的形容美极了,绝对能秒杀现在的小鲜肉。


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杜弘治:“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王恭:“濯濯如春月柳”。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更别提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还是小鲜肉时带着弹弓外出打猎,街上看到他的女子,还手拉着手把他围起来。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可惜古代的画像不爱画美男,这是《潘氏宗谱》中的潘安画像,年老了啤酒肚也给画了出来。


为何魏晋时期记载的美貌男子那么多?可能印证了一句话,“世上没有丑男人,只有男人不打扮。”


受频繁战争影响,人们感慨人生无常,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唯美思潮盛行,于是当时社会上尤其上阶层的男孩们,就变得格外注重外在形象,尤其注重肤色,喜爱肤白。


形容西晋名士王衍的时候写他“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王衍容颜秀丽,精通玄理,他有多白呢?

——经常拿着以白玉为柄的麈尾,那手的颜色和白玉麈尾一模一样。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看着是块饼,其实是块北魏粉饼。


他们特爱脸上抹粉,炎炎夏日里也有不少关于粉的故事。


像大才子曹植,约见当时著名小说家邯郸淳,大夏天的先不急着和人交谈,哪怕让人等着,也要先洗了澡,再擦个粉,才肯出来。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魏晋盛放粉的多是漆器,这里给大家po些更美的粉盒,以上按年代分别是:唐代“张”字款白釉绿彩方形瓷粉盒、元代龙泉窑划花莲纹粉盒、清同治粉彩粉盒、清晚期象牙雕花卉粉盒。


名士何晏就更有意思了,史书记载他特喜欢美容,或静或动擦粉的帛布都不离手,有个“傅粉何郎”的称呼。


不过他可能本身面容就细腻洁白到极致,魏明帝怀疑他脸上搽白粉,就在夏天里赏赐了他一碗热汤面,何晏吃完出了一身大汗,只好用衣服擦汗,结果汗擦完了,才发现他的脸竟然变得更白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出土文物里化妆用具最多的是各类镜子,以前给大家po过,这次来写更高端的,比如上面是明代漂亮的梳妆镜台,下边是镜箱。


除了擦粉,香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有叫“香泽”的,是用来润发的香油,它从汉代已经是男女都用的生活用品,到魏晋更加受欢迎。


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男士香水,而过去他们佩戴香囊,还爱在衣服上熏香。从西域进口的香由于留香时间长,“经月不散”,最受士大夫们欢迎。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这些都是汉代的绿釉博山炉,焚香用的器具,上有盖,盖上雕镂成山峦形,上有人物、动物等图案,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


魏晋时期男子酷爱化妆,有为了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追求自身美的历史原因,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之后的朝代虽没有这么追求,但精致男孩也不少。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比如魏晋时期也流行的口脂,直到唐代也在流行。


唐《外台秘要·千金翼》口脂方中写:"以甲煎和为膏,盛于匣内,即是甲煎口脂,如无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


说明男子用的这种没有颜色的口脂和唇脂还不是一样的东西,这里面有一种叫“甲煎”的香料,能治唇裂口臭,很是稀罕。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口脂,放在小圆盒子里,但唐代元稹《莺莺传》里,崔莺莺有收到过张生从京城捎来的“口脂五寸”。用寸来计算,说明唐代已经有管状口脂了。


杜甫《腊日》写:“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也就是说,唐代皇帝每到过年过节,才会赏给宠臣们一些口脂。


刘禹锡《代谢历日面脂口表》里则清楚地写了皇帝到底会赏赐些什么:“中使霍子璘至,奉宣圣旨……兼赐臣墨诏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合二。”


结合《全唐文》记载,当时的化妆品不只有擦嘴的口脂,抹脸的面药,还有红雪、腊脂、兰膏等等十几种。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唐乾陵章怀太子墓壁画局部,官员们嘴唇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应该涂的都是肉色或没有颜色的口脂。


而到了宋朝,化妆品是用得少了,架不住宋朝男士们大规模开始在头上簪花呀!


像《水浒传》里108好汉,印象里全是糙汉?明明是108花美男。你看——


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

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

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

而满脸横肉的蔡庆,因为爱戴花,干脆被江湖称为“一枝花”……


嗯,所以电视剧里西门庆这造型,其实挺符合宋代风俗: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仔细看看,宋代簪花习俗还不简单。


其实簪花是从唐代开始,宋代盛行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时,到了春天皇帝出门春游,见花好看,就“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从此男子就开始在头上插花了。


到北宋后期,男子簪花频繁到会根据时间变化簪不同品种。


正月梅花、二月桃花李花、三月牡丹花,鲜花盛开的季节还有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清苏六朋《簪花图》。


再到南宋,宫廷里什么仪式要簪什么花,不同等级的人群要对应什么花色,谁来戴竟然都有明确规定了。


《宋史·舆服志》:“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赐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当时皇帝赐花,真花也就是鲜花最为珍贵,在当时叫做“生花”。


其他的还有假花,也就是“像生花”,丝绢罗帛制作的假花,大概汉代就已经有了,到了宋代更有各种玻璃制作的琉璃花。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绢花。


当然,盛极必衰,到了明代,簪花已经没有宋代那么壮观了,但是立春、科举及第、皇帝得子、出征、婚礼等场合还是有簪花的习俗。


而除了带花,男子对自己的头发也是非常注意的,要“三天一沐发,五天一沐浴”,他们的发型要整理得平平整整一丝不苟。


《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有一个叫沈思孝的大臣可能有洁癖,修理自己的胡子要细致到每一根,他还随身携带肥皂之类的东西,一天洗手几十次。


而那位著名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个非常注意个人形象的人,他“膏泽脂香,早暮递进”,起床睡觉都有一整套护肤流程要走呢!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看看人家首辅的眉毛胡子,是不是一丝不苟,端端正正。


回顾男子美妆历程,再看看现在那些精致boy,是不是没什么稀奇了?


毕竟,比起吐槽化妆男孩“油头粉面”,不管理身材、不打理清爽,顶着啤酒肚还认为自己很帅的自信男性,大概才是真油腻吧。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不管女性审美还是男性审美,必将多元化发展。如何穿着、打扮,既是私人的事,也浓缩着时代进步。


例如历史上的欧洲,一直要求女孩子穿裙装,十多岁就开始束腰。纤纤细腰,不盈一握。性感是性感了,但很多女性成年后因盆骨变形死于难产。


19世纪中期,知识女性艾米丽亚·简克斯设计了第一款意在反抗束腰的女性裤装,却招致一片谩骂,人们说她伤风败俗,是女巫。


西方女性用了漫长的历程,才为自己争得了“可以穿裤子”的自由。


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人们对“男人就应该怎样”“女人就应该怎样”的固有条框,原本就是一种因习惯形成的偏见,比如几百年前的“女孩不能穿裤装”,几十年前的“男人不该用化妆品”。


美,首先是打破偏见,然后是内心愉悦,以及不因过分浮夸给他人带来不适。


希望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越来越多。


本文资料来源

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化妆庋具》

王麒越《魏晋南北朝男性美容现象窥探》

李良松《唐代男子美容》

艺萃《男人戴起花来,就没女人什么事了》

思明居士《古代男子化妆史》


今日互动


说说你家中有多少口红,多少化妆品吧?


论精致,女明星们竟都要甘拜下风了


李筱懿,新女性主义作家、媒体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著有《情商是什么》、《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先谋生,再谋爱》、《美女都是狠角色》、《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新书《气场哪里来》热卖中,带你从19个女人的传奇故事中,看气场中的6种类型,帮你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姚晨、冯唐、陈数、吴晓波联袂推荐。

琦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一名找好看图片有强迫症的90后,还是个爱研究奇奇怪怪东西的怪味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腊日   粉盒   绢花   名士   魏晋   宋代   画像   唐代   皇帝   精致   男性   男孩   男子   化妆品   女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