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接受命运的无常,从容自在的面对逆境,拥有豁达的人生。


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让人揪心,29岁的湖大硕士毕业生跳江自杀。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他叫陈陆洋,

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

研究生毕业于985高校湖南大学,

毕业后,进了国企工作。

名校毕业,体面工作,俨然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模板,却在人生起步之时,选择结束生命!

惋惜,痛心!

他走了,生前18篇日记曝光,我不禁沉默了。


01

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


陈陆洋自幼家贫,家里只有四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窗户上连一块完整的玻璃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电器。

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这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破旧的房子里最亮眼的就是一屋子的各种奖状,这也是毛坯房里唯一的色彩。

而学习是他唯一的出路,想要改变命运唯有好好读书。

他是争气的,中学时他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重点中学,又一鼓作气考上了中南大学。

他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愿意资助他上大学的贵人。

靠着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了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后又入职了一家国企。

眼看日子就要好起来了。

就在这时,陈陆洋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女朋友要与他分手,陈陆洋无法割舍这段感情,在留下了18篇日记后,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逃离。

他在6月27号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写到:

“结束了,我爱你,也爱这个世界,但是你的自私与冷漠无情抛弃了我!在我生命的最后,我恨你!...我的心跳再也不随你而动了,因为它根本不会再跳动了。”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有人指责他还没有对父母尽孝,没有报答资助人,是自私的。

但这一刻,我忽然能理解他。

或许他正在面对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人生,跳下江水的那一刻,想起年迈的父母,他又何尝轻松?

如果不是实在难以承受,谁又会轻言放弃生命。

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与负担,自己的梦想、家人的期盼、改变命运的倔强,像一座山一样压在他心里。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他父亲说:“他人瘦小,冬天洗澡热水有时接不到,那么冷,孩子就洗冷水。”

这些我们看来也许很苦的日子,对陈陆洋来说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日常。

这样环境长大的陈陆洋从小就个性敏感内敛,忙于生计的父母也不懂得怎么去引导他,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给他足够的爱。

这时候出现的爱情,也许就是他生命里唯一的光,是他用尽全力想留住的爱。

而当这光与爱不在的时候,他选择决绝的离去,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与痛心。

他的人生从始至终都太用力,有时候,太用力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灾难。


02

成长的道路

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校园,或者刚刚走出校园的时候,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常州9岁女孩缪可馨,品学兼优,爱好广泛。

因作文不被老师欣赏被批评整改,崩溃后选择了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花季的年龄让人无限惋惜。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山西中北大学时某,因补考的时候作弊被抓,老师没收了卷子,一时想不开,选择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浙大博士侯某某,听起来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未来不可限量,也是选择了跳江自杀。

临死前在朋友圈留下遗书: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一个个优异的学生,

一次次令人惋惜的悲剧,

这到底是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也许连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都想不明白,那个从小优秀、懂事孝顺的孩子,为什么选择自杀这条不归路?

面对悲剧,父母才开始后悔自己没有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甚至会埋怨学校老师乃至社会不能对孩子多些包容与呵护么,如果给孩子多些爱与包容,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啊!

的确,很多悲剧发生之前,如果家人或者老师能关心几句宽慰一下,也许孩子不至于想不开。

但社会是残酷的,一个人的一生哪里次次有人宽慰呢,也没有人真正能陪伴孩子一辈子。

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这个有些残酷的世界,自己解决难题,自己乘风破浪。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相伴而来的,学会直面困难是成长中的必修课。


03

比起孩子的成绩

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心理教育也是一刻不能落下。

让孩子从小明白世界并非全是美好的,要学着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挫折,要能适应社会的残酷性,学会与自己的执拗和解,与社会的挫折和解,这很重要。

最近,刚结束热播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一个鲜明对比的细节:

李尖尖虽然成绩不好但性格开朗,遇事乐观积极;

而齐明月虽然长的漂亮又是学霸,骨子里却自卑脆弱,做什么都不自信。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原因则在于她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

齐明月的妈妈希望她的每一步都按照自己规划好的去走,而且成绩永远是最重要的,不允许她有半步差池。

在学习上,即便成绩优异还是班长也得不到肯定,妈妈要求她必须是“第一名”,在妈妈的不断打击下,明月越来越没有自信。

而在生活中,就连买衣服这种小事,也得不到妈妈的认同,明月选白色被说不耐脏,选黑色被说老气,接受妈妈推荐的粉色就是没有主见。

这种看似面面俱到的爱不仅让明月窒息,也养成了她面对问题习惯性逃避,畏畏缩缩的性格,从小是“学霸”的她却无法适应生活中的磨砺。

反观“学渣”李尖尖,在李爸爸的培养下自在快乐,面对困难也不畏惧,积极面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事业,成了生活中的小赢家。

这离不开李爸爸的用心培养,李爸爸更关注的是孩子心里想什么,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会鼓励孩子去面对,而不是盲目的帮孩子去遮风挡雨。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在风雨中去历练,去成长,而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支持和鼓励。

有时候成长就是很奇妙,父母学会尊重孩子了,父母学会放手了,孩子就快速成长了,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孩子终将会独自远行,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在他羽翼未丰时,给他更多的力量,这样他才能独自在天空中不惧风雨,飞的更高更远。


04

教育的根本

是培养孩子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适应能力的高低。

所以,成绩好不代表孩子“好”,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有与世界和平共处的能力。

作为父母该应该从以下几点培养孩子与世界相处的能力。

29岁硕士投江自杀:比起孩子的成绩,父母更应该关注心理教育

(1)情绪管理教育

我们要教会孩子做情绪的小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支配。

当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把孩子情绪崩溃当成最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的情绪管理越来越好。


(2)挫折逆境教育

孩子的成长中难免会受挫,家长要保持冷静,与孩子保持沟通,积极引导孩子应对解决问题。

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父母可以陪孩子分析一下哪里错了,及时更正错误,让孩子明白人都会犯错,一点也不丢人。

当孩子比赛输了,可以告诉孩子没有常胜的将军,输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得是享受过程,尽力了就是最棒的。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可以告诉孩子,父母最看重的不是第一名,而是你每一次的进步,我们可以总结每一次的考试经验,把考试当成进步的阶梯。

人生真正的境界是输的起,不怕困难,在逆境中腾飞,在磨砺中成长。


(3)生命底线教育

教育家顾远明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

一定要告诉孩子,每个人能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绝不会有重来的机会,生命高于一切,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在生命的长河中,自杀是最愚蠢的选择。

古训常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说的就是做人做事要学会“留白”,人生最忌太过用力。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做人做事都要适度。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接受命运的无常,从容自在的面对逆境,拥有豁达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齐明   父母   成绩   孩子   逆境   惋惜   用力   自在   悲剧   硕士   情绪   妈妈   结束   老师   生命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