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11月6日,一部马来西亚电影《光》全国上映。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面对同期的《未来的未来》、《风平浪静》两部电影上映两天票房分别为547万、3368万,截止8日,《光》的两天票房仅为235万,后续截止目前没有票房统计,也就意味着该片上映仅仅不到一周就面临下线的窘境,票房也顶多300多万。(数据来源“电影圈头条”)。

更不用说已经上映了一个月左右的大片《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姜子牙》最低的票房也将达到10亿,而上映半个月的《金刚川》也超过了8亿。

你要说《光》是一部小成本引进片,似乎也不为过,在国产片疯狂发展的五年间,每年的国庆、春节黄金档均是一小时突破一亿,一周票房超过十亿,年度票房更是数百亿的规模和体量。

一部引进马来西亚的电影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且自不量力。不仅无法与国产商业片动辄破十亿的票房相比,更比不过近年引进印度片的热度和票房。

那么,《光》究竟讲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为什么会遭遇如此窘境呢?它所折射的社会现实意义有在哪里呢?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电影《光》讲述了两个兄弟之间的故事。哥哥文光(庄仲维 饰)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个性敏感,不善与人交往。弟弟(张顺源 饰)一直设法帮助文光找到工作。然而,文光屡次搞砸面试,闯祸惹麻烦,让弟弟气愤又无奈。

据了解,《光》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导演郭修篆的亲身经历,是他与自闭症哥哥郭修锴之间的真实故事。郭修篆通过电影,记录哥哥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故事,传递最亲近的家人或许不善表达,但从不吝啬爱的观点。

电影中的弟弟从陪伴到理解,直到有一天,弟弟听到哥哥房间传来的音乐声,才发现哥哥的音乐天赋一直默默闪耀。一步步走进哥哥文光的世界,见证了他的闪光时刻。

导演就是想通过这部电影,鼓励每一个人尤其是自闭症为主的特殊群体,能正视自己的“不一样”,相信自己的热爱。

说起关于自闭症的电影,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有美国的《雨人》,国内拍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是《海洋天堂》,前者通过讲述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哥哥雷蒙和弟弟之间打破原有的疏离,收获真挚感人的手足之情的故事;后者讲述了一个父亲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的感人故事。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再联系到前不久在国内火爆的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有关系》,讲述了精神病院护工文康泰(金秀贤饰)从小父母双亡,独自照顾年长7岁的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文尚泰(吴政世饰)的感人故事。

对比国内外关于自闭症的影视剧,似乎有一个不成文且很有意思的现象,国外总喜欢拍兄弟亲情之间的故事,国内却总喜欢拍父母与自闭症儿子之间的故事。

抛开国情不同,在特定的养育方式和国人注重亲情家庭的氛围中,家有一个自闭症患者,父母就成为了最主要和无法逃脱的终身照顾者。父母倾尽一生也要为护其自闭症儿子一生周全,可是这种周全却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难上加难。

《光》、《雨人》和《虽然是精神病但没有关系》三部影视剧中,共同关注了一个对于国内自闭症患者父母非常纠结又无法回避的难题——等父母老去后,自闭症孩子该何去何从?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也曾经有很多次的讨论;等自闭症孩子成年后送到托养机构或者福利机构;父母多努力给孩子留一笔钱,请一个护工照顾一生;还有很多父母也想过或者已经实践着再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照顾自闭症哥哥一生的最具亲情和血缘关系的解决办法。

凡此种种,所折射的现实困境就是,国内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巨大压力依然是由父母承担,特惠政策和保护少之又少,很多仅仅只是停留在文件上,付诸实践真的是难于登天。

这也是自闭症电影窘境所折射的自闭症群体和家庭的现实窘境。

《光》的故事中,除了弟弟照顾自闭症哥哥之间的故事,也借路人之口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又需要科普的知识——

“自闭症究竟是不是白痴?”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在影片中,弟弟想了很多办法帮助自闭症哥哥找工作,但是最终都被搞砸,甚至也让丢失了自己的工作。

在这场治愈与被治愈的故事中,弟弟也想过放弃,不去寻找走失的哥哥,可是后来有一次,曾经帮忙自闭症哥哥收集玻璃杯的女孩对弟弟说:“虽然他和别人比较不一样,可是,在他的世界里面,一定有一小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

沉默的弟弟看着女孩和她的学生相处,突然明白为什么她会成为哥哥的朋友,因为她会认真去聆听他的话,自己却从未做到。

这种做到与做不到之间的微妙的界限就在于你是否真的把自闭症当成是白痴,还是当成一个普通人?

你用对待“白痴”的态度对待自闭症患者,那他们就真的成了“白痴”,你接纳自闭症患者的一点点优点,那他们就是不太完美的普通人。

同样经典的电影《自闭历程》中有一句话适用于所有自闭症患者——

他们只是与众不同,而不是不如他人。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电影的最后,哥哥文光对音乐坚定的热爱,弟弟对哥哥的陪伴和理解,以及共同成长,以一种温情的叙事手法展现了自闭症患者与常人一样也有热爱和兴趣爱好的一面,虽然这种对于音乐的喜爱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是太过普通和易如平常。

虽然,有音乐、数字、天文、绘画天赋的高功能自闭症在整个自闭症群体中占比不到10%,绝大多数都是被封闭在自己世界中的“孤独者”,他们存在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自闭症在医学上也称孤独症,它不是心理问题,不是智力障碍,不是电影《雨人》里的天才人格,更不是简单的个性孤僻的意思,它属于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具体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等问题,终身无法治愈。

“自闭症患者究竟是不是白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残酷的答案

一部影片的力量是微小的,自闭症家庭需要的是来自全社会的“光”照亮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白痴,也懂得爱与被爱,明白这个世界被“光”照亮的地方,也是他们渴望融入的世界。

影片《光》带给观众的感动虽然仅仅只在影院感动了极少部分的观众,也在商业社会的快节奏变化中,无法感动更多的普通人,但是,我们希望这束《光》能够照亮所有负重前行的自闭症家庭,温暖每一个冬天。


羿云天,郑州市作协会员,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自闭症疗育师,自媒体主编。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专注婚姻家庭、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自闭症   白痴   患者   马来西亚   孤独症   窘境   票房   障碍   弟弟   残酷   哥哥   父母   答案   家庭   故事   国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