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变好了吗?

在中国,大部分父母有一个绝活,他们几乎能够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滔滔不绝地教育孩子。说好听是教育,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随时随地进行教训。

尤其是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经常会听到很多父母一边训斥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一边又补充自己为了孩子这个为了孩子那个多么多么辛苦。最后来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做总结收场。

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变好了吗?

不知道是被感动还是不耐烦地孩子,只好一个劲地点头“嗯”“好”“知道了”“明白了!”

在父母和孩子的两方对垒中,那些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育孩子的父母,最终以无可反驳的“优势”成功“说服”孩子,把孩子变成了自己和别人眼中都“特别听话”的“别人家的孩子”而沾沾自喜。

殊不知,孩子早已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出。不是他们不听话不愿意做一个好孩子,只是他们真的特别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这种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教训。

就好比是,那些打工人厌烦的其实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些安排工作的人一样,中国家庭的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特别喜欢控制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做什么,暂且不论对与错,他们都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好”,往往表现的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心理学家曾研究指出,很多人都讨厌这么一句话:“我这样做是为你好。”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劝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甚至擅自作出一些安排。他们的身份可能是父母、长辈,也可能是朋友、恋人。

“为你好”的理由很好听,但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人的控制欲望。

就像《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所讲的一样:控制最明显的形式,就是干涉别人的选择。

表面来看,控制剥夺的是自由,其实深层次剥夺的更是自尊。

不要再说小孩子没有自尊了。儿童心理学早就证实,儿童从三岁开始就已经有了自尊意识,虽然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明白自尊的概念,但是他们也会害羞、甚至会因为做错事害怕,这其实就是自尊的表现。

控制欲可怕的父母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哪怕是和自己的父母、爱人以及子女之间,也理所当然地以为他们都是自己的附属品,以爱之名操控他们。

控制者把被控制者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会自以为非常了解对方,还认为对方应该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比如,控制型父母常常对孩子说:“我是你妈,所以你就该听我的”;“我不了解你,还有谁了解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普遍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就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还喜欢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渴望独立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极易导致孩子叛逆。

最终的结局就是管孩子没有管好,“都是为了孩子好”变成了既没有赢得孩子的认同和好感,又让自己精疲力尽,所谓好心也没有好结果。

在我们接触过以及在某论坛讲述过的很多长大后的成年人在回忆曾经父母“为他们好”的种种时才明白,其实父母所谓的“为你好”只是他们所自以为的“好”,并不一定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

这并不是简单的归因于原生家庭的罪与罚,而是很多父母为孩子的好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为了你好”,是真的为了孩子好,但是却并没有真正从孩子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比如给孩子报很多他们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兴趣班,一周七天的补习安排的满满当当,却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和能否接受;

一种“为了你好”,却是逼迫着孩子,为了学校的分数和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而拼命学习补习,表面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好。

而在这种种“为了你好”的控制中,这些孩子都变好了吗?

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要么变成了一个特别听话的学习机器,拼命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甚至一部分出国定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要么就是变得更加叛逆,走上了一条以反抗父母为己任的道路,途中如果没有迷途知返就会误入歧途,如果一条道走到黑,便成为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父母眼中的“逆子”。

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变好了吗?

此时,这样的父母,依然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错误或者说无意识的错误导致了后来孩子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却把罪责一股脑地又扣到了孩子身上。

心理学家格林斯潘说过:暴力倾向严重的家庭,孩子攻击别人的可能性,要比温和家庭的孩子高出近五倍。而且这种性格特征的养成,将会深深铭刻,伴随孩子终生。

同理,如果只是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而控制孩子,还会造成孩子成家后依然会用同样的方法“教训”孩子,因为他们从小习得的管教方式就是这样,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只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身边的亲人没有示范给他们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以暴制暴,是他们唯一学会去抵抗愤怒、沮丧、挫败和痛苦的方式与手段。

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依靠父母强加和控制就能够养成的。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有一句话送给很多父母,也许会使父母明白如何对待孩子的行为养成,以及如何与孩子相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因此,许多家长习惯了用命令的方法和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要求孩子必须怎么做,禁止如何做。开始时还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渴望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做主,父母的包办代替和人为强加就会让他们很反感从而抗拒,甚至出现说谎、被动攻击、口是心非等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

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孩子自己以为好的习惯,失去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最终往往适得其反。


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教育孩子的父母,孩子变好了吗?

羿云天,郑州市作协会员,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自闭症疗育师,自媒体主编。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专注婚姻家庭、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旗号   自闭症   教育孩子   你好   父母   孩子   美其名曰   心理学家   中国   叛逆   教训   家长   家庭   方法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