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存在很多常用的教育训练方法,即主流治疗方法,除此也存在一些作为补充的其他治疗方法。

其中,作为主流治疗方法,就是指被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方法,其次,就是非主流方法,作为补充疗法。在国内目前最广泛流行和被家长接受的有一种非主流方法就是,感觉统合疗法。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所谓感统统合,简称感统,是机体将各种感觉通路的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这一过程称之为感觉统合。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没有“感统失调”这个病。只有“运动障碍”。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是因为大脑对身体所感知到的触觉、温度觉或空间、立体感等变化缺乏统一的统合功能,从而出现对触觉或痛觉等过敏,或者出现肢体的协调性差,如多动、走路不稳、容易晕车或者对空间没有安全感,或者在写字时容易出现6和9的颠倒、记忆力差等等问题,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感统失调通俗的来讲就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整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行为和语言的障碍,就称为感统失调。

无论是感统失调,还是运动障碍,目前在我国以及很多国家开展得都非常普遍,家长和专业人员反映有效,少数前后对比研究证实有效,但是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却是无效的。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那么,对于感统失调的儿童来说,进行感统训练究竟有没有效果?感统训练是否有用?能不能选择做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真的是骗人的吗?

相比“运动障碍”,很多家长更喜欢“感统失调”,因为失调只是某个非器质性不良表现,而一旦被冠以“障碍”的帽子,似乎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残疾人,所以,相比欧美国家的称谓,国内康复训练师市场更广泛采用感统失调的称呼,对比中国香港和台湾依然沿用的是这种称谓,只是港台对于康复训练师的称谓叫“作业治疗师(OT)”,他们对作业治疗师的考核更加严格和规范而已。

而感统失调真的只是“运动障碍”吗?

其实归根结底,国内大部分的感统训练只是起到了一个锻炼身体的作用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你家小区健身器材锻炼是一样的效果。不同的是,健身器材是免费的。

而对于自闭症以及感统失调的儿童来说,自闭症是由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三大主症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也就是“广泛性发育障碍”。

自闭症儿童的数量虽然逐渐增加,其实根本原因只是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范围有所扩大,指不同的自闭症患儿的表现由轻到重呈现连续分布,而不是单一的表现。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直到目前,自闭症在精神疾病分类中,还是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个类型,除了自闭症,还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典型自闭症、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以及雷特综合征。

由此可以判断,自闭症的成因和症状并非一个,而是综合因素考量和测评下广泛性发育障碍。

再结合感统训练,自闭症儿童中不一定有感统失调表现,有感统失调表现的儿童也不一定是自闭症,所以就引申到下一个问题:

感觉统合有什么用?有多大用处?

从单纯的感统训练角度来说,感统训练只能改善儿童的大肢体运动能力的不足,对于自闭症谱系的核心障碍“心智和社交”其实是无效或者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就比如,口肌和语言不好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感统训练是没用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好的儿童进行感统训练没用;智商和情商不好的儿童进行感统训练没用。

甚至,如果只是单纯的依靠器械或者跑跳进行运动训练,对于儿童的精细、小肌肉、注意力、身体控制力都是没有太大益处的。

哪怕每天高强度地让孩子跑一万米、跳1000下、爬20层楼梯、蹲跳1000次、荡秋千3个小时、打篮球5个小时等等,都只是增加了孩子的强度负荷和体力消耗,非但没有多大用处,反而在种种超出正常人的高强度单纯的运动锻炼中,还会让孩子出现短暂虚脱甚至休克。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感统训练并不是万能的。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这种并不是万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自闭症患儿是综合症状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存在三大主症状障碍,所以单纯的感统训练并不能起到改善甚至改观三大主症状的效果。

另一方面,国内很多机构的感统训练往往只是设备先进,但是却并没有配备优秀且全能型的职业感统训练师,这里所说的职业是相对于中国港台地区的作业治疗师(OT),很多感统训练师往往短期培训了一段时间就开始上岗,并不具备评估和治疗师的资历。更对自闭症患者中的感统失调患儿了解不多。

第三方面,很多感统训练师并不了解,或者了解感统训练是游戏为主,但是在真正的训练中,因为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估,因此在实践中又无法真正做到游戏为主。

第四方面,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感统失调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感统干预期,延误了孩子的干预,所以导致后期干预强度虽然很大,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中,还有一部分急功近利的家长,直接导致了孩子一直在做感统训练,却没有进步。

这是很多家长的长期疑惑和焦虑点。有时候短暂一两个月,长则达到一两年。尤其是看到身边同期训练的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进步很小。

出现退步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的确和机构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关,可能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所以越训练越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但是,大部分却和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第五方面,就是传统的感统训练方法和通过游戏感统结合的方法无法实现完美融合,也导致孩子机械训练反而产生抗拒。因为感统统合重点是整合,感统训练不是在练动作规范,练的是整个感觉统合的运转顺畅。

环境也非常重要。感统统合就好比一个会自觉地不停运转的引擎,当它运转顺畅的时候,孩子的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会对于环境,产生良好的反应,这些良好的反应,不只有动作,还有稳定的情绪,恰好的注意力,适当的动机等。

所以,感统训练中,有效的互动才是最重要的,单纯的感统本身对自闭症核心社交问题是无效的。

因此,请不要把锻炼身体和自闭症干预、语言提升、理解能力等划等号。否则,就是虚假夸大宣传。

感觉通路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项目,孩子所在的感统机构有没有真的为他提供以上那么多感觉训练?又用何种方法让其统合的?这才是最重要和首要全面考量的要素,也是家长选择适合的感统训练机构的条件。

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大多数感统器材,机械地锻炼多少下,多少次,那只是一些简单的肢体控制训练,更别提“统合”了。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所以,大家经常争论的感觉统合训练本身,其训练器材和项目设置早已经违背了真正的感觉统合的本意。既没有照顾到各个感觉,更不可能统合,充其量就是一种锻炼身体罢了。真正的感觉统合,其实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医学角度上讲,感统失调的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不佳的症状并非源自肢体(肌肉或骨骼)本身,而是由于支配肢体运动的大脑神经发育欠佳导致的。

所以,自闭症从医学上讲,被归为神经科或精神科,并不属于骨科或肌肉科。 光做肢体训练是不行的,要将自闭症三大主症状的能力一起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自我意识,进而增加肢体控制能力。

只做感统,不做其他干预,最后只能练得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运动能力不好,就提升运动;心智能力不好,就提升心智;语言能力不好,就提升语言;游戏能力不好,就提升游戏。

一个机构的实力如何,应该体现在康复师的康复技术上。但作为刚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家长,他们既焦虑又迷茫,来不及冷静考察康复技术(康复技术往往是无形的),只能凭借视觉本能,看看哪家机构的感统器材多而全且高级,进而草率决定。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作为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统器材,肯定比看不见摸不着的康复技术更容易吸引焦虑迷茫者。自闭症的本质是社交问题,尤其以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等核心智能落后为代表。

感觉失调和自闭症的关系,好比孩子语文和数学差,但是你却渴望通过不断上体育课锻炼身体去提高语文和数学,这就是不科学的。

改善儿童自闭症的有效的方法,目前国际上通过科学验证确实有效的是首选,再次,加强系统化、综合的游戏感统训练才是有效的。


国内开办的感统训练机构都是骗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吗?

羿云天,郑州市作协会员,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自闭症疗育师,自媒体主编。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专注婚姻家庭、时事热点、影视评论原创作者。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自闭症   感觉   机构   广泛性   触觉   肢体   症状   大脑   障碍   家长   不好   能力   儿童   孩子   方法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