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膑请师法”想到的

由“孙膑请师法”想到的

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个颇为经典的典故“孙膑请师法”,大致意思是孙膑和庞涓以及一干师兄弟在即将出师毕业的时候,他们的老师鬼谷子要对他们进行最后一番考核,考题就是鬼谷子坐在一个屋子里,看谁能够想出合理的主意,让老师走出这个屋子。

于是乎,一干师兄弟想尽办法,有的在门口哭诉自己家中出了祸事了、有的苦苦哀求、还有的拿出了老师最喜欢的美酒,都未能将老师请出屋子。

后来,庞涓和孙膑都做到了。庞涓用的法子颇为狠辣:扬言要放火烧屋子。

此法对老师颇为不敬,但是的确很强硬、很刚需,鬼谷子只得同意他毕业,毕竟他设置的考题是可以采用任何方法。

而孙膑用的法子则颇为巧妙,他和老师进行了一番探讨:

他说把老师从屋子里请出来不算难题,能否换个题目,将老师从屋子外面再请回屋子里。

老师心想这个有什么不可以的嘛,便径直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这个时候孙膑笑嘻嘻地走上前说,老师我是否已经完成了题目,可以毕业了。

这个时候鬼谷子傻了眼了,原来是上当了。

便只好同意了。

这个民间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的这么广泛,原因就在于孙膑和庞涓所用策略的天壤之别。

庞涓采用得是最简单、最粗暴、最直接的法子,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他“放火烧屋子”,可以说是切中了老师的根本利益——如果他不出来,他在屋子里将有性命之忧。

恐怕庞涓出此策略,也是出乎了鬼谷子的意料的,因为他万万没想到对自己礼敬有加的学生,居然会在此关头拿他的性命开玩笑。

而孙膑出的主意,则是灵巧了许多。

首先,整个主意的实施过程,避免了太多暴力色彩,是在孙膑和鬼谷子之间的相互探讨之中进行的,一切都是风轻云淡。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是孙膑用言语,使得出题人鬼谷子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走了出来。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再次,孙膑考虑破题的过程中,是站在一个反向立场之上,将整个问题破解角度进行了颠倒,属于逆向思维。

不过,如果我们深入考量孙膑的这个主意,还是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如果按照契约精神,其实孙膑并没有真正完成老师的题目。

因为在他和老师进行探讨更换题目的时候,理论上来讲,相当于考试题目已经变换了,但是最终孙膑还是拿之前考题的答案来应对老师。这又怎么能够算获胜呢?

老师完全可以有理由进行反驳,毕竟在他是和孙膑在协商一致后,才决定动身走出屋子。

孙、庞二人以及他们的老师、纵横家鬼谷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战国争雄如火如荼的阶段。

那个阶段,是礼乐崩坏的时代、是强者生存、赢家通吃的时代。

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最大的规则。

在这种规则的前提下,一切契约、一切约束力,都可以被用来践踏。

由“孙膑请师法”想到的

作为鬼谷子众多弟子中,唯一胜出的两个弟子,孙膑和庞涓在接下来的人生历程中也分别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庞涓崇尚简单、直接、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所以他才会去到不可一世的魏国、才会因为嫉贤妒能迫害师兄弟孙膑。

而孙膑在回归齐国后,采用了更加巧妙的“围魏救赵”策略,一举将庞涓给消灭了。

两人的这种结局,似乎在两人毕业那天就已经决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鬼谷子   魏国   孙膑   师法   师兄弟   考题   法子   契约   性命   弟子   主意   屋子   题目   策略   老师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