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我们在观摩一些甲骨文卜辞的时候,总是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这些卜辞之后,往往会增加一个注解,如下图所示: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图中出现了《合集》1594、《屯南》1089和《屯南》1055的称谓,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很显然,这几个称谓是注明了甲骨文卜辞的出处和编号。

除了上文提到的《合集》、《屯南》等之外,我们还常常看到《花东》、《安明》、《英藏》、《美藏》、《怀特》等出处称谓。

那么,这些出处称谓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今天咱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合集》

《合集》是《甲骨文合集》的缩写,这个是我们查阅甲骨文卜辞资料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资料合集。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甲骨文合集》是中国现代甲骨学方面一部集成性资料汇编。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组集体编辑。1978~1982年经中华书局出版,选录了80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第一至十二册为甲骨拓本,第十三册为甲骨篆本。

可以说《合集》是近现代甲骨文研究的集大成者,因此《合集》中所收录的甲骨文卜辞,是被引用最多的。

二、《花东》

《花东》是《花园庄东地甲骨》的缩写。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殷墟考古发掘现场

《花东》甲骨文合集的问世,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1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在殷墟花园庄东地发现一个甲骨坑,编号91花东H3。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689片,以大块和完整的卜甲居多。花园庄东地甲骨刻辞记载了丰富的信息,经过考古、历史学家整理后,便成为了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该甲骨文合集名称是根据甲骨文出土的遗址,进行了命名。

类似《花东》的甲骨文合集还有不少,比如: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简称《村中南》);

《安阳殷墟殷代大墓及车马坑》(简称《大墓》);

《河南安阳市殷墟大司空村出土刻辞牛骨》(简称《大司空刻辞牛骨》);

《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简称《大辛庄》);

《周原甲骨文》(简称《西周》);

《试论周公庙龟甲卜辞及其相关问题》(简称《西周1号卜甲》、《西周2号卜甲》);

《论周公庙“薄姑”腹甲刻辞》(简称《周公庙薄姑腹甲》)等。

三、《英藏》

《英藏》是《英国所藏甲骨集》缩写。

这个合集称谓的背后,是一段令人愤慨的历史。

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后,由于国内环境混乱,大批甲骨文自殷墟出土后,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

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瑞典、瑞士、法国等国家,收藏数量大概有26700片。

这些珍贵的甲骨卜辞流失海外,堪称是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史中无法估量的损失。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

1982年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先生在担任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期间,与历史所齐文心先生以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艾兰博士在英国学术院、大学中国委员会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资助下,对全英各单位所藏甲骨进行了调查工作。调查显示全英境内共有11家公私单位和个人藏有甲骨,其中皇家苏格兰博物馆(藏1777片)、英国图书馆(藏484片)、剑桥大学图书馆(藏607片)、大英博物馆(藏113片)等处收藏较多,此外还有牛津大学Ashmolean博物馆、剑桥大学考古与古人类学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机构和一些私人藏家持有甲骨。

调查结束之后,三位研究人员将这批甲骨进行了甄别辨伪工作,择优墨拓,整理出版。于是便形成了今天我们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历史的又一部重要文献资料《英国所藏甲骨集》。该合集也成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海内外学者近现代以来陆续编辑出版的其他合集,收录了一些散佚在国外的甲骨文。其中较重要的如:

日本贝茂树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1959);

加拿大明义士著、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编的《殷墟卜辞后编》(1972);

许进雄的《明义士收藏甲骨文集》(1972)——简称《安明》;

《 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 》(1979)——简称《怀特》;

美籍华裔学者周鸿翔的《 美国所藏甲骨录 》(1976)——简称《美藏》等。

四、《屯南》

《屯南》是《小屯南地甲骨》缩写,它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甲骨文合集。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南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带卜辞的甲骨,被称为“小屯南地甲骨”,为建国后“考古10大发现”之一。共出土甲骨1万余片,其中有字甲骨总计5335片,是1949年后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不仅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而且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考古学资料。

以上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甲骨文整理合集进行了见解。

五、百年传承——甲骨文研究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

事实上,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人们对甲骨文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其中有关研究文献资料更是层出不穷,比如:

清末小说家刘鹗的《铁云藏龟》(1903);

清末经学大师孙诒让的《契文举例》(1904)——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的《殷墟书契》(1913);

加拿大明义士的《殷墟卜辞》(1917);

日本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1921);

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 》 (1925);

商承祚的《殷契佚存》(1933);

美国方法敛、白瑞华的《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935);

郭沫若的《殷契粹编》(1937);

金祖同的《殷契遗珠》(1939)。

1928年以后考古队15次发掘的有字甲骨,则由董作宾主编,辑为《殷墟文字甲编》(1948,收3942 片)和《殷墟文字乙编》(上辑1948,中辑1949,下辑1953,共收9105片)。

聊一聊甲骨文研究的一些文献合集

甲骨文研究大家胡厚宣

抗日战争结束后收集编纂甲骨文献贡献最大的当推甲骨学家胡厚宣。胡氏先后编纂了《甲骨六录》(1945)、《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1951)、《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1951)、《战后京津新获甲骨录》(1954)、《甲骨续存》(1955)等10余种甲骨文集。

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孙海波改订本(1965年);

日本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967);

饶宗颐《甲骨文通检》(1989~1999年)等。

可以说,每一部甲骨文研究合集的问世,都凝结着每一位研究学者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也已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甲骨文研究资源和资料,未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迈出更高远的一步,则寄希望于当下甲骨文研究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可谓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甲骨文   怀特   剑桥大学   郭沫若   卜辞   安阳   甲骨   殷墟   义士   英国   日本   称谓   缩写   博物馆   文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