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境贫寒,初中毕业进厂打工,如今是江苏巨富,公司市值破千亿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恒立液压,国内液压元件龙头。其创始人汪立平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早早进入工厂。业余时间,他埋头苦读机械书籍,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改良机械赚钱。

他家境贫寒,初中毕业进厂打工,如今是江苏巨富,公司市值破千亿


他发现,国内液压油缸需求大,但生产技术被KYB、小松、东洋机电等国外巨头垄断,国内挖掘机企业不得不仰人鼻息,别人供多少油缸,就生产多少整机。


汪立平判断,“液压油缸生意肯定赚钱”。


找准方向之后,汪立平开始自学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的课程,钻研油缸生产工艺,琢磨怎么经营油缸行业。


1991年,眼见时机成熟,汪立平用攒下来的5万元,在无锡成立了一家仅7个人的小公司,生产液压气动设备。短短几年,公司就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营业额大幅增长。


有了原始资金积累后,汪立平开始自己搞研发,啃“液压油缸”这块硬骨头。正是因为不断学习创新,当时国内有六七家生产油缸的企业都倒闭了,只有恒立液压活了下来。


2000年前后,恒立液压攻克挖掘机高压油缸技术难题,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独享技术创新红利的恒立液压,一路开挂,在挖机油缸领域的国内市占率超过50%,全球市占率超过30%。


“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只知道报废扔掉重新做。”汪立平把成功说得轻描淡写。


随着恒立液压打破国际高端液压产品垄断,汪立平个人也实现了个人财富的暴增。2020年他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在第44位,是为数不多来自液压行业的富豪。


今天聊聊他的故事。


1966年,汪立平出生在江苏无锡农村。

一贫如洗的家庭勉强支撑汪立平读完了初中,家境贫寒的他很早就进入工厂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

汪立平的脑子很活,在进入工厂后,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各种机械书籍,了解机械方面的知识,琢磨怎么把机械改良后赚钱。

但是在为工厂做了几年供销后,汪立平发现国内液压油缸需求非常大,但是中国液压缸的生产技术都是依靠外国技术引进,生产的液压油缸价格很高,“液压油缸生意肯定赚钱”。

汪立平觉察到了商机并且抓住了这次机会。他开始耐心钻研油缸的生产工艺,琢磨油缸行业的经营方法,为此他还自学了东北工学院工程机械专业的所有课程。

1991年的时候,汪立平觉得时间已经成熟,为实践造油缸的梦想,他拿着手中多年的打拼积蓄5万元,在无锡成立了一个小作坊式的小公司(无锡恒立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世界上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在创业初期的条件都是相当艰苦的。华为诞生于茅草屋,苹果、谷歌、亚马逊诞生于车库......恒立液压的厂址就是在一个非常不起眼校办厂内,车间低矮阴沉,地面坑坑洼洼,地上布满了黑厚的油腻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前有苦,后有甜。汪立平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买到了几台简易的设备,筹齐了电焊工、车工、仓管员,生产液压气动设备。工厂也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就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营业额实现了巨幅增长,完成了公司的原始积累。

1996年,汪立平又瞄准了挖掘机油缸领域这块“新大陆”。可是他知道他的公司和“新大陆”之间还隔了一条远洋航行的巨轮。

在当时,无锡的气动产业比较繁荣,虽说也有了一定的集群效应,但是企业的规模都很小,大多数为“夫妻店”的形势。

很多挖掘机整机企业,都是在看国外油缸厂家的“脸色”生产,供多少货,就生产多少整机。产品完全依赖于进口,汪立平很明白国内生产不了高质量挖掘机油缸。

汪立平说:“国内生产的液压油缸用着用着就开始漏油,拉丝,甚至断裂。”当他提出想要自己做时,很多人反讽到:液压油缸的研发是很需要技术,也很消耗钱财的事情。你一个手工作坊能干得好?

汪立平听后受到了刺激,偏不信自己搞不好液压油缸,就这样“瞎打误撞”地进入了高压油缸,公司开始着手独立研发挖掘机油缸技术。

研发油缸的资金、技术、人才的问题,汪立平用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点一点解决,花费了7-8年时间积累技术,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小规模试量生产。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汪立平为了淡化当初的“拗劲”,经常开玩笑说:“没什么好投的,就投了这个,这中间也不存在什么预测和高人指点”。

一百只油缸发出去试用,七八十只因为漏油被退回。恒立的油缸不断地赔钱、投入资金、添置设备、提升质量。

伴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挖掘机产量猛增,汪立平终于熬出了头。

2005年,国内六七家生产挖掘机油缸的企业,只有恒立活了下来。恒立看到了市场的春天,还成立了江苏恒立高压油缸有限公司,企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

成功不仅仅是幸运,还有正确的定位和永不言弃的坚持。艰难的困境,为什么恒立能坚持下来?汪立平表示:“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只知道报废扔掉重新做”。




汪立平是恒立的精神领袖,也是不朽的丰碑。

历经30年的发展,恒立液压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液压领域前列,成为了中国液压行业广为认同的标杆企业和中国民族液压品牌的骄傲。

多年来,汪立平只做了两件事:专注与创新。

他曾这样解释恒立油缸的成功:“一家不到一百人的民营公司,根本谈不上什么长远规划,纯粹就是一个团队看中了挖掘机高压油缸这项产品,并坚持把它做好了。”

在恒立油缸成为卡特彼勒全球产品供应服务商,全球最大的挖掘机油缸制造企业之一时,汪立平如此总结和评价:

“恒立油缸虽然已经做大了,可以和国际品牌竞争,但是我认为质量并没有做到最好,与市场需求水平的提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作为公司创始人,汪立平一直身兼“质量工程师”,狠抓质量,他认为:“如果只做产量不做质量,恒力永远到不了现在的规模,现在即使市场需求下降,恒力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是我们的优势。”

回顾当年恒立走过的路,创新是立业之本,即使在企业做大做强之际,他依旧重视创新能力的输送。多年来不仅持续研发和技改投入,还在美、德、日建立多个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

为了增强公司的创新能力,汪立平在全球引进高端人才上,曾经还有过一段“三月蹲守咖啡馆”的故事。

为了寻访德国科学专家,汪立平亲自到德国专家附近工作的咖啡馆蹲守,连续三个月的苦苦等候,最终感动了这位德国知名专家,将他引进了公司。

低调少言的他也一直非常勤勉,即使公司有职业经理人负责打理,汪立平依旧保持着身体力行的习惯。

公司保持着每天早晨都要开半小时质量例会的惯例,只要汪立平在公司他就一定会参加。对于汪立平来说,工作就是生活,即使前一天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依旧会出现在早会席上。

也正是在汪立平的带领下,恒立打破了国际高端液压产品垄断,让中国液压看到了希望,他的努力奋斗也让他成为了“液压行业的民族英雄”。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背后却要靠千千万万个企业家持续不断的努力奋斗,稳扎稳打、敢为人先。

在中国液压领域或者工程机械领域,乃至中国制造领域,汪立平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和高瞻远瞩的创新精神必然能在中国梦、强国梦的篇章留下精彩的一笔。

徐公子解密汪富豪:

一,学习能力强,自学了大学相关课程,为后来创业积累了技术。

二,眼光毒辣,看到了“液压油缸生意肯定赚钱”。

三,专注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恒力   巨富   无锡   公司   贫寒   德国   挖掘机   江苏   市值   家境   中国   液压   高压   工厂   领域   质量   国内   机械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