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国家,真的是件很幸运的事情,特别是阅读完由英国克里丝蒂·莱夫特里著作的《阿勒颇养蜂人》后。

这本小说的绝妙之处,除了剧情的跌宕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处于和平国家的我们,看到那些还处于战争国家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绝望、有疲惫、有恐惧,也有希望以及爱。

一方面,可以认知到国际环境下“难民”的生存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01 养蜂人的幸福不在于蜂蜜的甜,而在于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养蜂人努里有自己的养蜂场,他的妻子是个画家,儿子年幼天真可爱,他们一家人幸福得生活在叙利亚。

努里有个表兄穆斯塔法,早些年带努里入了养蜂这一行。

他们两家人相处得非常愉快。

可惜,一场令人讨厌的战争摧毁了这一切。

他们生活的地方一片狼藉,到处都充斥着恐惧,特别是努里一家,被战争撕得支离破碎。儿子在一次炮火中被炸死了,妻子阿芙拉的眼睛瞎了。

至于让努里和穆斯塔法保持快乐以及殷实生活的蜂房,也被一伙暴徒捣毁了。蜜蜂死于非命,养蜂场成了一片焦土。

努里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寂静,深沉、无边的寂静。田野上空少了遮天蔽日的蜜蜂,眼前是死气沉沉的阳光和天空。

局势越来越恶劣,他们不得不考虑两家人逃亡的问题,不然再等下生命堪忧。

穆斯塔法说服妻女两人先行离开,他和儿子菲拉斯之后离开。当然,还有努里及妻子阿芙拉,他们会结伴离开,路上好有人彼此照应。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村庄前,穆斯塔法的儿子很离奇的不知踪迹。他们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他们胡乱猜测着安慰自己,可能是找朋友玩了,可能是贪玩藏起来了,可能是......一个月后,穆斯塔法终于找到了儿子菲拉斯,但是是一具尸体。

实际上,阿芙拉因为惦念死去的儿子的关系,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离开叙利亚,尽管她也明白局势并不乐观。至于穆斯塔法,也并没有按最初的约定和努里一家一起离开。

因为穆斯塔法那天在河边散步时,遇见了四个兵要枪杀一群孩子,穆斯塔法非常气愤,他想到了自己死去的孩子菲拉斯,于是开枪打死了三个兵(因为枪里只有三颗子弹)。为了躲开那个兵,穆斯塔法不得不先行离开逃难,留了书信在家里给努里,他知道他会来,也请他原谅自己的不辞而别。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没被枪打死的那个兵会反过来找到他,并将他置于死地。

穆斯塔法逃难的目标是英国,因为他的妻女逃难去了那里,他要和他们团聚,他也希望努里能带上阿芙拉尽快离开叙利亚,不然后果很难想象。

02 逃难的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来自陌生小孩的信任成了温暖的光

几经周折,努里及阿芙拉逃难到了伊斯坦布尔。

这一路上,他们遇见了很多和他们一样在逃难的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复杂,眼神里写满着悲凉,也充斥着一丝希望与期盼。

在伊斯坦布尔落脚的这个小村里,努里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眼神、笑容、神情都像极了他过世的儿子萨米。

这个小男孩名字叫穆罕默德,没有亲人,是个孤儿。并且,村子里的人也都不理会他,他每天都很沉默。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有一次在阳台上努里和他简单交流后,穆罕默德就不再是孤单一人。他经常会瞅瞅努里在什么地方,因为只有看到努里他才会觉得安心。

于是,努里顺其自然地将穆罕默德一起带上逃难,不管路上有多大困难都会想着要呵护他,就像是呵护自己的儿子一样。并且,他身上有儿子萨米的护照,他甚至于在办理避难手续的过程中,直接告诉对方,这个护照就是儿子“穆罕默德”的。

这一路同行,因为彼此信任的关系,虽然路途很多不易与辛酸,但是他们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幸福与温暖。

那天晚上,大巴车横穿土耳其大陆,三小时后将一车逃难的人送到了海边准备坐船。头顶是星空,背后是漆黑的海水,令人心生畏惧。

穆罕默德紧紧地拉住努里的手不丢拉,他心里很怕,无边无际。

就是他们出发的前一晚,船上逃难的人悉数掉海。只有四人得救,打捞到八具尸体。从旁边妇人的口中另外得知:“利比亚横渡地中海去意大利的逃难途中,有的尸体甚至被冲到了西班牙海滨。”

穆罕默德毕竟年幼,嘴里一直在嘟囔,并且向努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会不会掉海里?”

当晚,他们乘船渡海。起初,很顺利,后来,发生了海浪。水不断向船里涌,为了让船继续前行,男人们都跳下海,留孩子和女人在船上,并且迅速将船里的水向外舀。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就在这时,努里惊慌发现,穆罕默德不见了!他心急如焚地四处搜寻没有找到,他不顾性命地冲进海里,去搜寻。他憋着气,在水下慌乱地摸索,哪怕是一条胳膊或一条腿都好,直到憋到受不了死亡的痛苦,才浮出水面。

正大口呼吸,准备潜入水下的时候,发现有个男人正托起一个小孩,不是别人,是穆罕默德。

船上的人激动地将冻得发抖的穆罕默德揽进怀里,救生的大船正缓缓靠近他们,昏黄的灯光在黑暗的海面上那般亮眼那般光亮。

03 生存是至高的财富,而朋友的存在给了生存的力量

穆斯塔法走了以后,努里和阿芙拉对他们这个老朋友都陷入了深深的惦念之中。也是这份友谊的存在,给了他们在逃难路上诸多的力量和希望。

穆斯塔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一直在和努里进行联系,并且相互打气,给予生存的希望。

当然,穆斯塔法逃难去英国的路并不是那么顺利,同样充满了无尽的坎坷与磨难。

穆斯塔法取得土耳其、希腊,之后越来边界,进入马其顿。马其顿的情况特别复杂,他被捕,并且被驱离出境,送上去保加利亚的火车。

在保加利亚,登上了去塞尔维亚的火车,并短暂地求助于难民营。他发疯地想念妻女,又痛苦于自己的逃难连连受挫,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个难民营,他吃了不少的奶酪和面包。

之后,辗转于德国边境的奥地利军营以及法国。再之后,才是英国。到英国后,也并没有马上与妻子团聚,同样是一路颠簸一路逃亡。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在莱罗斯岛的难民营,努里、阿芙拉、穆罕默德三个人相依为命,只怕其中一个会走散,就像穆斯塔法去英国寻找自己的妻子一样,处处充满艰辛与思念。

就在一天晚上,努里从外面的网吧回复穆斯塔法邮件回来,没有看到那个孩子穆罕默德。

他心里疑惑地出去找,

但是找遍了大街小巷,哪怕是儿童中心、母婴室和祈祷室,都没有找到这个孩子。

努力不安地熬过了一夜,第二天接着找,想着他是不是贪玩找不着回来的路,还是藏起来了等等,第二天无果,第三天接着再找.....

一个月后,仍旧没有孩子的下落,这个时候,他们其实已经拿到了去雅典的证件和许可,并且是三个人的,努里把这个逃难路上相遇的小孩带上完全没有问题。

查找无望的努力,并不想丢下穆罕默德,虽然这不是他的孩子。

于是,他留了书信给穆罕默德,以及他的联系方式,期望他能来找他。

努里叠好信,和钱一起塞进信封,放在他们一起短暂避难的小屋的地上,再压上那罐能多益巧克力酱。

哪怕是登上船并驶出港后,努里都在用目光东张西望,希望能找到穆罕默德。

04 如果悲伤没有尽头,那么爱也一定没有尽头

穆斯塔法在英国与妻女最终如愿团聚。

他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朋友努里和阿芙拉,他对他们的牵挂并不比寻妻女的少。

当努里和阿芙拉付出很大的努力抵达英国之后,他们的生活才正式开始。

而穆斯塔法也按照努里邮件里提到的地址一路不耽搁地找到了他们的住处。并且,阿芙拉的眼睛在他们逃难来英国之前的路上,也被遇见的医生给医治好了。

而唯一遗憾的是小男孩子穆罕默德不会再与努里一家相聚。

原因无他,努里在战争中失去了可爱的儿子萨米,他和妻子一直怀念萨米,妻子因为舍不得萨米的关系起初甚至不愿意跟着努里逃难离开叙利亚。

《阿勒颇养蜂人》:世事会有悲伤,但是爱没有尽头

而其实,这个小男孩子穆罕默德是努里所“臆想”出来的。

这个小男孩子穆罕默德特殊的“存在形式”,他驱散了萨米走后留在努里心里的阴霾,填补了他的空虚。有时候,我们产生如此逼真的幻觉,才避免了深陷绝望。

而这部小说,正是作者在2016以及2017两次赴雅典,曾经有过在难民中心担任志愿者的经历。大量涌入希腊的难民,很多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

《阿勒颇养蜂人》是一部虚构作品。

努里一家,是作者在陪伴那些辗转到达希腊的孩子和家庭的过程中,一步步构思的。说明当我们失去太多的时候,如何与最在乎的人相处。

阿勒颇养蜂人 ¥22.4 购买

《阿勒颇养蜂人》小说,全文构思细腻,情感表现独特,作者【英】克里丝蒂·莱夫特里通过一个虚构的作品故事,体现了难民生存的真实背景与状态。

经历令人感叹万千的同时,也深觉生活在战争国家的不易与艰辛,同时,更能够引起内心的涟漪,那就是,生活在和平国家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与珍贵。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伊斯坦布尔   穆罕默德   马其顿   特里   叙利亚   难民营   希腊   妻女   英国   难民   世事   悲伤   妻子   儿子   路上   战争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