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刚刚播出的电视剧《中流击水》几集中,细致表现了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与同题材的影视剧相比,《中流击水》对党的一大代表刻画地更为客观和真实,毫不回避地披露了陈独秀、陈公博、周佛海等人的性格弱点和信仰丢失。

由此便让观众了解了建党的艰辛和困难,理解了共产党为什么要经历重重挫折才走向成功的原因,也揭示了不同人物不同结果的必然命运。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中流击水》海报

与《觉醒年代》相比,尽管《中流击水》有诸多不足,但从它敢于真实地表现历史,能够真实地刻画人物形象上来看,这是一部良心之作,值得我们期待、并坚持看下去。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中流击水》中王志飞饰演的陈独秀(左)

1.陈独秀缺席党的“一大”,是他的性格弱点所致。

毋容置疑,陈独秀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立项了不朽功勋。

无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推广,以此引导和统一进步青年的思想;还是他率先在上海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以此激励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正是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历经千辛万苦,创造的思想和组织上的基础,才有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党的“一大”会址

遗憾的是,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没有出席这次会议。

对此原因,学术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主要有如下三点:

1. 陈独秀当时在广州为国民政府办的一所大学筹款,忙的走不开。

2.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包办中共“一大”有意见。

3. 对没有经过他就突然决定召开“一大”,有抵触情绪。

《中流击水》中正面表现了陈独秀没有出席“一大”的第一个原因,即他忙于为大学筹款,不能出席,委派陈公博作为他的代表。

但从后面的剧情中,我们能够看出陈独秀缺席“一大”的其他原因是成立的。也就是说,陈独秀的性格弱点是导致他缺席的内在原因。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中流击水》剧照

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催促下,陈独秀回到了上海。两人一见面,陈独秀就出言不逊,把对共产国际的不满和对马林的怨气一股脑地宣泄出来。

马林倒显得大度和平静,劝慰陈独秀把党的工作抓起来,及时向他汇报。听到“汇报”两字,陈独秀的自尊心又受到强烈刺激,竟然对马林拍起了桌子。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这种不冷静的情绪,使陈独秀放松了在白区工作的基本警惕,在没有任何防备措施的情况下开党的会议,被法租界巡捕房抓了个现行。陈独秀入狱,给党的工作造成极大的损失。

种种行为表现出陈独秀性格和素质的另一面:出于个人义气,他可以缺席建党这一极其重要的事件;为了自尊,他不惜与共产国际的代表闹翻,使还处于弱势的共产党步履艰难,发展缓慢。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照片

性格弱点走向极端,就助长了陈独秀一度在党内实现“家长制”的领导方式,听不得不同意见,忽视乃至压制在农村建立党的政权,使党中央机关长期固守城市,陷入发动势力的包围之中,一旦反动派发生政变,就使幼年时期的共产党遭受灭顶之灾。

而在“四一二”政变来临之时,陈独秀依然对反动派抱有幻想,也缺乏必要的防备措施,导致30多万党员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王志飞在《中流击水》中饰演的陈独秀

自然,性格悲剧也给陈独秀后来的命运带来了悲剧。

由此看来《中流击水》选择王志飞饰演陈独秀也有道理,他更能表现出陈独秀的性格特色。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中流击水》剧照

2.陈公博参加“一大”,竟然带着新婚妻子。

《中流击水》中专门有一个陈独秀安排陈公博代表他参加“一大”的情节。

陈公博刚刚新婚,听到陈独秀的安排后,他想以度蜜月为由请假。陈独秀竟然说:那你就把开会和度蜜月放在一起吧。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一大”纪念馆

陈公博果然带着妻子去了上海。他没有住在会议安排的集体住处,而在下榻一家豪华酒店。白天他开会,晚上度他的“洞房花烛夜”,在开始平静的几天里,他还安宁。

在巡捕房的警察冲进“一大”会场时,其他代表镇定自若,唯有陈公博慌了手脚,点烟的手紧张地颤抖,若不是李汉俊用“合法”的理由蒙混过关,肯定要出大事,那历史就将会被改写。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南湖红船

为了确保安全,“一大”会议决定在嘉兴南湖的船上召开。陈公博心有余悸,竟然告假不参加,与妻子到杭州度蜜月去了。

这一去,陈公博就没有回头,第二年退党,加入国民党,抗战时追随汪精卫当了汉奸。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周佛海

陈公博一丘之貉的是周佛海。

周佛海是唯一一个来自境外的代表参加“一大”,并在陈独秀不在上海期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代理书记。

会后,周佛海竟然不理党务,与一名女子厮混多日,使党组织找不到他。

剧中有一个党组织批评周佛海的细节,他态度蛮横,一走了之。

这一走就步了陈公博的后尘,几年后脱党,在国民党政府做官,抗战时沦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大汉奸。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一大”13位党代表

3.道不同,命运不同。

党的命运、“一大”代表的个人命运,从建党之日起就决定了。

参加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命运如鲁迅先生所说:

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

何叔衡血洒疆场,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知返;陈公博、周佛海如上所说,成为遗臭万年的汉奸。

唯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成为中共领袖,引领中国航船驶向光明。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中流击水》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功绩众所周知,自不待说。在《中流击水》刚刚播出的第九集中有一段毛泽东的重头戏。

就在陈公博、周佛海沉浸于温柔之乡时,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他走进潮湿黑暗的煤窑,帮工人推车,与工人拉话,询问工人的疾苦……

这种心贴劳苦大众的行为,决定了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民众意愿的解放之路,并沿着这条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它的历史对领袖毛泽东的必然选择。

《中流击水》后面的剧情中,将会有这方面精彩的演绎。

信仰不同则道路不同,《中流击水》真实表现历史和人的必然命运

青年人攀登

可贵的是,剧中特别强调了“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

28岁,正值青春年华,也是选择人生道路之时。代表们因为信仰和境界不同,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便有了后来差异很大的命运。

这对当代年轻人不正是一种有益的启迪和警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流   巡捕房   南湖   中国共产党   命运   共产国际   反动派   汉奸   上海   弱点   共产党   性格   道路   原因   真实   代表   会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