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听其名,正在热播的系列剧《理想照耀中国》似乎是高大上的故事;观其剧,则给人一种朴素与平凡的生活之气。

无论的《磊磊的勋章》中的女子柔道陪练磊磊,还《纽扣》中卖纽扣的章华妹,仿佛都是我们的邻居,或大街上的行人。尤其是第二集《守护》,它的故事与人物更接地气,更能触动人心,让观众从极其朴素的“守护”中,感受坚守诺言、信奉真理的力量,再次目睹“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守护者”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电视剧《守护》张人亚人物原型

01.《守护》的故事原型具有传奇色彩。

《守护》表现的是一位父亲为珍藏儿子留下的遗物,而“守护”27年的故事。

故事原型具有丰富的传奇色彩。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对曾经携手北伐的共产党人进行疯狂的大屠杀,工人运动的领导人张人亚自然在被抓捕之列。危难关头,他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党的重要文件和书刊。于是,他冒着枪林弹雨,逃到自己的老家宁波霞浦。

张人亚顾不得包扎自己的伤口,也没有与久别的父亲拉家常,急匆匆地把一包东西交给父亲,并反复叮嘱一定要保护好。

尽管,父亲张爵谦不知道儿子干什么,也不知道儿子交付的是什么重要的宝贝,但他相信儿子干的是正事,这些东西比儿子的生命还珍贵。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当年张人亚交给父亲保护的珍贵资料

于是,张爵谦老人开始了长达27年的“守护”。

开始,他把这包东西藏在炕头,后觉不安全,又藏在草堆,又怕牛叼出来,露了馅儿。

几年过去了,儿子渺无音讯。老人为了这包东西的安全,无奈地编出一个儿子已经亡故的消息,并假戏真做地给儿子修了一座“衣冠冢”。

目的就是把儿子交付的东西藏在“衣冠冢”里。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张爵谦老人守护的珍贵资料被一大会址展览馆收藏和展览

为了安全,老人顶着舆论的压力,给儿子守墓。三年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老人又编造理由常住在儿子坟旁,长达2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儿子也没有回来。已经年迈的老人等不及了,就决定把这包东西交给政府。

一个“守护”了27年的秘密终于打开,它们是《共产党宣言》的最早中译本、党的二大党章等党史资料。

这些珍贵文物,开始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收藏,现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成为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系列剧《理想照耀中国》海报

2.艺术手法给平凡故事增添了神秘性。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守护》中,完整地保留了这一真实的故事,又发挥艺术手段对其进行了充分的渲染。

电视一开始,就把观众拉进腥风血雨的恐怖氛围。

共产党人张人亚满身血污,跌跌撞撞地敲开家门。久未见到儿子的父亲既惊喜又心疼。

老人本想让儿子进屋吃口热饭,儿子顾不上,急匆匆地交给父亲一包东西,并反复说:这包东西很重要,一定要保护好。

老人开始不以为然,随手接过,当听到儿子加入了共产党时,他的表情严肃了,把那包东西也拿得更加牢实。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中张人亚交给父亲需要保护的东西

此时,这位朴素的老农还没有理解这包东西的重要性,就随手把他放在了炕头。

电视剧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以刻画老人的思想转变。

街市上,正在买菜的张爵谦老人目睹了进步青年被反动派抓捕、枪杀的惨景,一位与他儿子一样大的青年就死在他面前。

善良的老人自然同情进步青年,自然憎恨作恶多端的反动派,也不由联想起与这些青年一样的儿子。

电视剧用特技手法让父子重逢,把老人的儿子与这位死去的青年交融一体,刻画老人对儿子从懵懂到理解的心理转变。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中林永健饰演的父亲

于是,“守护”也就十分地郑重其事了。

电视剧设置了一系列剧情,表现老人藏匿那包东西的细节。

老人钻入草堆,把东西藏进去,后看到老牛吃担心牛会把那包东西叼出来;继而藏在石板下,天下雨时,他又怕这包东西被淋湿。

怎么办?老人寝食难安,日夜焦虑。观众的心也被牵动,随老人一起着急。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中林永健饰演的父亲

电视剧又在真实的基础上,强化了老人为儿子“守墓”的细节。

老人先是编造儿子已死的消息,顺理成章地为儿子建了一座“衣冠冢”,并不顾舆论的压力,坚持给儿子守墓。

这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人们议论墓中藏有财宝的剧情,随之引出盗墓的细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刻画老人“守护”的艰辛。

当老人看到墓塚被挖后,厉声赶走盗墓者,用手把墓修复,并喝令小儿子再搭起棚子,他要继续守护。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中林永健饰演的父亲守护儿子留下的东西27年

这一守时间更长。剧中用季节的更替、老人愈加衰老和孤独等等场景表现了岁月的流逝。

岁月流逝,初心不改,老人始终坚守在儿子墓旁。直到解放后挖开空墓,把藏匿在这里的东西交给政府,才揭开了隐藏27年的秘密。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解放后父亲打开儿子的墓,取出珍贵资料

这正是《守护》一剧的高明之处。

它始终不揭秘包里的东西,也没有明说老人把东西藏在了墓中。这就增强了剧情的神秘性和悬疑色彩,以此牵动观众的心,使一个革命故事有了艺术性和观赏性。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守护》中饰演父亲的林永健

能有此效果,与林永健的高超演技也分不开。

剧中给他设计的台词很少,但他用与剧情贴切的眼神和动作,把一个坚守秘密和信守承诺的老人,表现地栩栩如生。

在他将儿子交付的东西献给政府后,依然没有一句台词,但他把包袱皮装进自己口袋时的细节,意味深长。

那是沾着儿子鲜血的的一块布,那是包裹了一个秘密的一块布,也是携带着两代人信仰的一块布啊!

由此,《守护》、乃至《理想照耀中国》整部剧的深度,就不言而喻了。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大地阳光

3.人民是负载中国命运的大地。

《守护》及《理想照耀中国》整部剧的更深意义在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动力,是负载中国命运的大地。

《守护》的主人公张爵谦是一个普通农民,目不识丁,见识很少,但他有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他就能分出好坏,掂出轻重。

他在菜市场进步青年的被抓和被杀中,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从进步青年身上看到了儿子的影子。所以,他知道儿子所干的是正义的事,儿子加入的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

尽管,他不知道儿子交付的东西是什么,即使打开了他也看不懂。但他明白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长达27年始终如一的守护。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大街上的老百姓

这正是中国老百姓普遍的本能与素质。

在共产党处于弱势、乃至艰危之时,是这些普通百姓给予了无私地支持与拥护。红军能以弱胜强,打破国民党的几次围剿,就因为有根据地,有根据地里的老百姓。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能打败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就因为有老百姓这一强大的后盾。陈毅元帅在总结三大战役时,深有感触地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的。

毛泽东之伟大,就在于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并把党的事业和军队的建设立于人民的基础之上。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理想照耀中国》正是从毛泽东的“人民观”出发,选取普通百姓、或者选取为百姓谋福利的先进人物。即使表现英雄人物,也不是传统的“高大上”。正如《理想照耀中国》总编剧梁振华所说:

我们规避了人物最高光的时刻,写他们成为理想人物之前的转折点,就好像是在写高潮来临前的变奏、一场盛大宴会之后的回音,就像是一首诗。


《理想照耀中国》真实演绎:人民群众是神圣真理的坚贞《守护》者

高山仰止

这一鲜明的创作观也是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多次引用的那段著名的希腊神话的形象运用。

希腊神话中有一名叫安泰俄斯巨人,他只要站在大地之上,就力大无穷,战胜一切敌人;若脱离大地,就会被敌人打败。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引向强盛的今天,就因为有这片富饶的大地。

这片富饶的大地就是如《守护》中张爵谦这样普普通通、千千万万的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   衣冠冢   理想   反动派   坚贞   原型   神圣   真理   老百姓   珍贵   大地   儿子   父亲   老人   电视剧   东西   真实   青年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